劉 斌 蘇同江 范洪軍
根據航運會計專業就業崗位職業能力設置課程的探討
劉 斌 蘇同江 范洪軍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企業跨國經營、資本跨境流動日益頻繁,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會計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關鍵性作用更加凸顯,會計人才的競爭已經成為國家、地區和單位間競爭的焦點之一。未來十幾年,是我國基本建成創新型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會計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到2020年,我國會計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優化、素質較高、富于創新、樂于奉獻的會計人才隊伍,確立我國會計人才競爭優勢,建設國際一流的會計人才隊伍,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會計人才基礎。
我國《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指出:會計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加強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高層次會計人才,并以此引導和帶動我國會計人才隊伍發展,不僅關系到提高會計行業核心競爭力、確保會計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有效發揮,而且關系到全國實施人才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局。
我國高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在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改革不斷深入,質量不斷提高。通過改革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辦什么樣”和“怎樣辦好”已逐步達成了共識,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相結合的改革發展之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要真正體現高職教育的教育屬性和經濟屬性,滿足經濟需求和個人需求,就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向。
航運業務會計專業主要為國際航運服務業培養會計專門技術人才,因此本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完全依托于國際航運服務業的興旺與發展。國際航運服務業一方面是為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提供運輸服務的,同時又是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晴雨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已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持續增長。在對外貿易中,有90%左右的貨量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因此,國際航運服務業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大動脈。未來國際航運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特點:航運行業整合與聯盟將是未來航運市場的一大看點;開展多元化經營,規避市場風險是航運企業經營中所必須采取的措施;“第四代”港口時代已經到來,航運業將與港口互動,提供精細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務;航運業沿供應鏈上下游進行整合,開展綜合物流服務,航運業的重點已從“港到港”運輸服務轉向“門到門”物流服務。服務業的特點決定了人員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起關鍵性作用,包括人員的配備、人員的態度等。服務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就是服務意識、服務水平、服務技能、服務質量的競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背景下,國際航運服務業急需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素質具有航運知識的會計人才。
現代航運服務行業所包括的范圍比較廣泛,不但包括經營國際航線貨物運輸的國際遠洋運輸企業、國際船舶管理企業,還包括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國際船舶代理企業、航運經紀企業、港口裝卸作業企業以及國際貨物理貨企業、國際物流企業等等。這些企業的一線具體會計崗位群便是航運會計專業畢業學生的就業方向。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辦學理念、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就業指導及辦學質量評價等諸多方面必須根據就業導向和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及時調整和改革,以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就業是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結合點,就業和創業都必須根據市場而變,必須通過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來實現。學生只有通過就業和創業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只有創造了社會財富和就業機會,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才。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就是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方向。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面向市場、面向技術、面向應用,培養綜合素質優良的高級技能人才,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也是確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理念的依據。高等職業專業是根據市場需求而設置的,其課程體系和課程結構設計要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特點、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航運會計專業會計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人才應具有較完善的會計核心職業能力,綜合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會計核心職業能力包括的主要內容。
會計核算能力是培養學生的較完善的成本核算知識和技能。例如,會計核算貫穿于物流企業整個物流活動的全過程。由于物流企業的物流活動包括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多個環節,決定了物流企業會計核算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環節:運輸環節的核算,包括運輸收入的確認和計量;運輸費用的計算和確定;運輸成本的匯集、分配和結轉;運輸營運收入應交稅金的結算和交納,以及運輸利潤的計算;儲存環節的核算,包括儲存收入的確認和計量;儲存成本和費用的匯集和結轉;儲存物資損耗的處理與分攤,以及儲存業務利潤的計算;裝卸搬運環節的核算,包括運費,附加費,搬運費的核算;包裝環節的核算,主要是對包裝環節中發生的材料成本、人工費用、設計技術費用進行計算、歸集和分配;流通加工環節的核算,既要確認和記錄流通加工中的業務收入,又要歸集、計算和結轉加工成本;計算和繳納相關稅金;最終核算出加工環節的營業利潤;配送環節的核算,包括配送營業收入的核算;配送過程中運輸費用、分揀費用、配裝費用、加工費用的歸集、分配和結轉;配送環節營業利潤的核算等等。
納稅申報工作是每一個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工作,與稅務機關的協調與溝通能為企業爭取到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現在很多企業都期望能有一個通曉納稅申報知識的會計人員。從行業崗位的實際情況看,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所得稅等各稅種的辦稅業務是辦稅員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應當培養學生熟練計算應納稅額并準確申報納稅的能力;熟悉各稅種的法律法規,熟練掌握各稅種的應納稅額計算;熟悉掌握各稅種手工報稅表格填寫要求,并熟悉各種報稅軟、硬件的使用方法,增強動手能力和操作的協調能力;能獨立并準確的完成企業從開辦到注銷過程中相關的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等各項工作。
財務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的大小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要求較為系統地掌握會計實務原理和專業知識,熟悉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確執行基本的財經法律制度。要求初級會計人員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求掌握財務管理的基礎概念和原理。既要求熟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的概念和內涵,掌握產品成本核算、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以及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要求全面系統地掌握勞動合同、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稅收征管、支付結算等基本法律制度。
現在基層的會計人員大多只是具備核算的能力,缺少統計綜合分析能力,使現有的財務報表停留在簡單的算數計算上,較深入的財務分析報告處于空白點上,更不用說籌資和投資所用的比較復雜的預測方法和決策方法了。現代經濟生活需要培養知識復合型人才,會計人才除了具備基本的記帳和算帳能力外,還應能幫助企業進行市場的分析和預測,為企業出謀劃策,解決企業在生產、銷售中遇到的難題。統計方法作為數量計算和數量分析的技術手段廣泛運用于會計領域。
在廣泛社會調研的基礎上確定航運服務業會計職業崗位群,分析職業崗位群的職業標準和典型工作任務,根據我國財政部關于會計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體系,確定航運會計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面向現代國際航運服務業會計第一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航運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熟悉國際航運服務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熟練掌握日常會計核算、財務管理、電算化操作等現代財務會計實務操作技能,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勝任于會計不同崗位群工作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初級會計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既符合國家對高職高專培養人才的要求,又體現航運會計專業的特色,明確航運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為面向現代國際航運服務業財會業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初級會計專門人才。在此基礎之上以“就業崗位專業能力演繹”法的模式構建航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為三大子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和素質課程體系,每一個子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包括專業核心課程、拓展課程和基礎課程,每一個層次由若干模塊的課程組成。各個體系、層次和模塊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融合和交叉,最終形成科學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作者單位: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管理系)
交通教職委科研項目(2009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