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永葆童心是做老師的最高境界。
有童心的老師懂兒童。懂兒童的天性,懂兒童的靈性,懂兒童的慧性。
有童心的老師愛兒童。建立在懂兒童基礎上的愛是真愛,這樣的愛,兒童喜歡,兒童悅納,兒童笑迎。
有童心的老師疼兒童。他(她)知道兒童需要什么,兒童排斥什么,兒童討厭什么。兒童的需要是他(她)心中永遠的牽掛。
朱萍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富有童心、富有境界的好老師。
一
朱老師特別愛笑。
你去問朱老師教過的學生:“你們最喜歡朱老師的什么?”十有八九孩子們會回答:“我們最喜歡朱老師的笑臉。”
是的,不管什么時候,你總能看到朱老師的笑臉:
課堂上,朱老師仿佛是陽光下一株挺拔的向日葵。她那燦爛的笑容一下子溫暖了孩子們的心田。“同學們,這個問題你明白了嗎?”朱老師的臉微笑,美麗的杏眼閃閃發亮,一彎笑眉朝向孩子,孩子也情不自禁地咯咯笑了起來。
走廊上,朱老師笑意盈盈面對每個孩子。孩子們追逐哄鬧了,朱老師走上前,笑著對孩子說:“同學,走道太窄了,追逐打鬧容易出事故,慢慢走,別哄鬧。”孩子看到她的笑臉,一下子放慢了腳步。
辦公室里,朱老師笑對每一位同事。有老師問:“朱老師,為什么你整天樂呵呵的,難道沒有煩惱的時候嗎?”朱老師呵呵一樂:“怎么可能沒煩惱呢?但我只要一看到孩子們可愛的臉龐,活潑的身影,我的煩惱煙消云散了。我可能就是天生的孩子王吧。”
工作十六年了,愛笑的朱老師,卻始終能保持著初出校門的那份純真。
二
朱老師愛癡迷。
她癡迷兒童文學,如果你跟她聊兒童文學、聊兒童,她的眼睛立刻就亮了。那些高高飄揚、優秀而經典的兒童文學,她如數家珍;那些純真清澈、頑皮機靈的兒童形象,她視若珍寶。
癡迷兒童,癡迷兒童文學,讓朱萍對兒童有了獨特的發現。
走近兒童,讓朱老師的習作教學課充滿無窮的魅力。于是《森林超市招聘會》在省首屆小學作文研討會上展示;《假如我是……》在全國小學作文課堂教學大賽捧回了一等獎桂冠;《聊聊發型》博得了孩子們一陣又一陣的笑聲。
癡迷的人簡單,癡迷的人執著,癡迷的人純潔,癡迷的人可愛。朱老師就是這樣癡迷兒童世界的純粹的人。
三
朱老師愛探索。
愛探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朱老師的特性。工作十幾年來,她始終保持著一顆敏銳的心,去了解、發現那個時代兒童的所思所想,并在自己癡迷的作文教學研究中不斷創新。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她投入了TV作文教學研究。《拔牙》、《掛在樹上的鑰匙》、《小雞出殼》等一系列作文TV課堂引起同行們極大的興趣,帶給大家諸多的啟迪與思考。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她又率先嘗試網絡作文教學,把社會調查與網絡搜索、互動結合起來,把作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統一起來,引導學生把視角從課堂、校園伸向自然和社會,由現實世界伸向虛擬時空。《水污染的調查與研究》亮相“南京首屆城域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觀摩會”,立刻贏得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進入21世紀,朱萍老師又把研究的視角伸向了繪本作文研究。于是在第六屆“江浙滬”三省市小語教學觀摩活動中,她推出了《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獾的禮物》、《記憶的瓶子》激起了學生寫作的極大熱情。正因為朱老師有扎實的教學實踐與深入的理性思辨,在2010年“江蘇省華夏杯·教海探航”征文中,她的《繪本作文:創生“第三故事”的密碼》一舉獲得一等獎的殊榮。
探索是從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探索的路程艱辛,探索的道路曲折,探索的付出只有心知。可探索中有收獲,探索中有甘甜,探索中有柳暗花明的驚喜。探索給朱老師帶來了快樂,帶來了動力,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奇。探索也一直擦亮了她的童心。
羨慕朱老師的童心,驚訝朱老師的童心,也祝福她永葆童心,癡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