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只有充分分享、交流和展示美術作品,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在教學實踐中,我對低年級孩子的課堂表現進行了觀察,將他們的作品進行了分析,對各種展示方式進行了嘗試。
一、萬紫千紅總是春——多樣化作品如何呈現
1.主題式展示
所謂“主題式展示”,就是將孩子們創作的同類作品進行統籌安排、綜合展示。在實際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個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小朋友們用各種材料進行美術創作,開展主題式的展示活動。
例如在蘇教版《美術》第二冊“美麗的盤子”一課中,我創設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畫盤子比賽情境,要求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精心構思,設計出各種美麗的盤子,還要將這些盤子進行一次專題展覽。由于有了明確的“展覽”要求,孩子們在創作過程中分外認真。
有的時候,主題式的展示要求教師先為展覽作好精心的準備。展示區域不僅要方便學生作品的展示,同時也要進行一些裝飾,做到有效吸引低年級孩子的注意。例如用彩色筆、墻紙等作為背景,將學生的作品進行有效的美化。我在上剪紙課之后,就用孩子們制作的花朵來進行主題式的展覽。我自己先剪好一個大花籃,然后讓孩子們把自己制作的花朵貼在花籃里,最后,這個五彩繽紛的大花籃張貼在了教室里,其他任課老師看到了,也都對孩子們的作品表示了贊美。孩子們的美術作品不僅匯集了集體創作的成果,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樣良性的刺激,才能充分調動孩子們創作的熱情。
2.匯總式展示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愛表現自己,他們更樂于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還特別喜歡在教師面前表現自己。所以,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更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呢?根據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匯總式的展示”方法,即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收集每個孩子的作品,然后將之匯總整理,重新設計布局,進行再次組合、拼貼。例如,在手工制作過程中,一個孩子的作品往往顯得單調或者稚嫩。但是如果將大家的作品匯總起來,重新設計布局,就可能創作出一幅完整的大作品了。在蘇教版《美術》第二冊里,有“我的自畫像”的教學內容。課上,大家先欣賞了課本上的插圖,然后我講解了人物畫的特點,最后,讓孩子們為自己畫一幅像。當孩子們都完成了自畫像之后,我用小剪刀把孩子們的畫依照外形剪了下來,然后張貼在一起,還手寫了幾個美術字:“我們班的合影照”。我組織大家圍在一起看這張“大照片”,辨認一下哪個是你的好朋友,趁機對每個孩子的作品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點評。有的孩子說:“他畫得不像他自己呀!”也有的孩子說:“她把自己的小辮子重新換了個式樣了。”通過這樣的談話交流和作品展示,小朋友們懂得了人物畫要突出人物的特征。
二、一枝獨秀凌寒開——個性化作品如何呈現
1.個性的展示
《美術新標準》特別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新的學習領域。學習活動建議根據兒歌、童話或故事創作頭飾或面具等,進行游戲或表演。在上一年級美術“新花布、新衣服”一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染了彩色的紙,然后用自己做的“花布”拼貼、粘合成“花衣服”。邀請部分孩子披掛上這些美麗的“新衣服”為大家表演歌唱或舞蹈。由于有了立體的、形象的作品展示,孩子們不僅欣賞到了同伴們的歌舞表演,還體會到了享受自己創作成果的快樂。
美術教學以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因此針對學生的個性化作品,教師還要做到充分提供展示機會,設計展示形式,使孩子的藝術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藝術創作才能得到更大的發揮。
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我常常會發現孩子們的作品更加趨向于表達個人情感。由于年齡小,孩子們作畫帶有一種涂鴉式的意味,他們更喜歡把繪畫當作宣泄自己情緒、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途徑。小朋友的創作,還處于一種天然的、本真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更容易發現每個孩子的不同性格特點。例如,在色彩教學中,內向的孩子往往會趨向于選擇淡雅、素凈的顏色;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則趨向于熱烈、明快的色彩。在教學一年級的“畫聲音、畫味覺、畫嗅覺”時,就要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引導他們用不同的線條、色塊來表現不同的個性特征。
2.風格的凸顯
首先教師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性格、情緒、愛好,還要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和設計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學生的作品。
在教學一年級美術“我的自畫像”這一內容時,我在指導學生繪畫時,發現有個小家伙為自己畫了一張哭臉。圓圓的臉上畫著大顆大顆的淚珠。別的孩子都把自己畫成了微笑的模樣,獨獨這個孩子把自己畫成了哭臉。是孩子喜歡標新立異嗎?是孩子思維與眾不同嗎?我低下身去,問他為什么想到畫一張哭臉。孩子不好意思地說,上一節課給老師批評了,自己覺得很難過,所以就畫了哭臉。我把這張畫貼在了黑板的中間,組織小朋友進行了討論:“當你身邊的小伙伴不開心時,我們可以怎么安慰他?”“如果你自己心情不好,可以怎么表達自己的情緒?”我接著引導小朋友思考:繪畫有的時候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情緒的方法。我們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畫出來,心理壓力就得到了有效的紓解。
其次,教師還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只有教師真正尊重學生,學生才能在美術課上盡情表現自己,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蘇少版《美術》第一冊有“太陽月亮你們好”的教學內容。課上討論時,好多孩子表示太陽給大地帶來了溫暖,讓小草發芽,讓花兒開放。我問大家還有什么要說的嗎?一個孩子大膽發言,說“太陽不好”。我在小朋友們驚訝的眼神中,讓這個孩子把話說完。他說周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面游玩,太陽把自己曬得滿頭大汗,很不舒服,所以他覺得太陽不好。我告訴孩子們,同一樣事物,在不同時候,給人的感受也不同。美術作品可以表現同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后來的作品展示時,孩子們呈現了各種不同的對太陽的感受:有的是笑瞇瞇的太陽,有的是戴了墨鏡的太陽,還有的是在擦汗的太陽。孩子們的作品得到了“太陽不好”的提示,因此也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想法來了。如果老師沒有充分聆聽孩子的想法,而將自己的設想強加給每個孩子,那么當大家都創作出千篇一律的作品時,個人的風格又將如何體現?學生的個性又將如何發展?
三、榴花半開紅巾蹙——不完善的作品如何呈現
1.添枝加葉作修改
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沒有完成的作品,教師也要允許學生把它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對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時取長補短。因此,在低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做個“有情人”,給孩子以及時的鼓勵和有效的幫助。“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勞動。
蘇少版《美術》第一冊有“水墨游戲”的內容,主要是讓孩子們體驗水墨作畫的特點和樂趣。有膽小的孩子不敢落筆,僅僅蘸了一點點墨,畫成了一個一個小黑點。當全班小朋友準備交作業進行展示時,有個孩子還用手捂住自己的作業紙,覺得畫成這樣很慚愧。我建議他:老師和你一起來畫畫好嗎?當我給這些小黑點添上了一條小尾巴,把原本很難看的小墨點改成了一個個靈動可愛的小蝌蚪時,孩子的眼里發出了驚喜的光芒。
低年級的孩子,繪畫時往往做不到盡善盡美,我們要注意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體會到創作的樂趣,讓孩子保持對藝術的熱愛。有時候,對于一幅不夠美的作品,我們只要稍作修改,就可能變腐朽為神奇。幫助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幫助孩子樹立創作的信心,我們的美術課堂可以變得更加美好。
2.移花接木搞創意
在低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還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善于傾聽孩子的大膽想象,善于捕捉孩子的獨特創意,并將之化為靈動的藝術創作再進行展示。
二年級美術“會變的花、樹、葉”一課,小朋友們都設計了不同的花葉形狀,我預先準備的展板太小了,張貼不下孩子們的全部作品,有個孩子小聲嘀咕:“把它們裁裁小就好了。”我聽取了孩子的建議,把大家設計的花、葉圖案各截取了一部分,再拼合起來,成為一幅抽象畫。當大家欣賞那幅大大的抽象畫時,教室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由于小朋友設計各異,花樣繁多,拼合而成的抽象畫也是色彩斑斕、別具意味。
由于時間和年齡的限制,小學低年級孩子的美術作品往往不能夠做到十分完善,但是在他們的創作中,也會突出孩子的一些個性特點。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展示方式,全方位地展示學生的作品。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美術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讓孩子從小就能夠大膽地用美術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獲得美術創作的快樂。
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是一朵還未開放的花朵。教師只有精心設計,細心呵護,才能讓每一朵花都綻放出春天的色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