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小學生好勝心強,開展適當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競賽中體驗成功的歡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小學生獲得并保持閱讀的興趣。
筆者結合學校、班級以及語文教學工作實際,定期組織“成語接力賽”,看看誰的積累多;舉行“古詩文背誦比賽”,比比誰又記得牢;開展“讀書知識競賽”,以此來檢驗學生的閱讀積累;開展“讀書征文比賽”,促使學生去反省內化,注意在閱讀中積累和運用;開展“讀書演講比賽”,將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班組為單位開展分類收集成語、征集對聯、辦小報、寫讀書筆記,寫科技征文等比賽,可使學生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競賽中,體驗課外閱讀成果帶來的樂趣,進一步增強他們發奮讀書、積極向上的信心。
為了檢驗課外閱讀的實際效果,必須把課外閱讀評價納入語文綜合評價的體系中。在平時的語文學科素質測試中相應安排“積累與運用”的考查內容,要求學生將近期所背誦的古詩文、閱讀的書報雜志等內容,以知識再認、內容再現、實踐運用等方式進行考查。學期考試中安排課外閱讀開放性的考題,并賦予科學的閱讀內容權重系數,以檢查一段時間以來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以此來全面評價學生的閱讀水平。
另外,可以通過學校和班級的板報櫥窗,開設“信息拼盤”、“好書速遞”、“書香飄蕩”等專欄,定期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覽會、讀書成果匯報會等活動,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展示成果的舞臺,讓學生在閱讀效果評價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總之,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小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從而為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服務,最終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黃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