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長期以來,圍繞音標教學一直爭議不斷。在重要地位逐漸被認識、語音教學走出“被虛無化”和“被邊緣化”的怪圈后,又陷入“形式化”、“機械化”和“無序化”的泥淖。當視線再度聚焦時,我們發現自己回到了原點——音標教學。這一次,我們決定直面它。由是,本次選題得名。
當我們跳出教材、教法等條條框框,以學生的視角考量音標教學的本質時,認識逐漸清晰起來:音標教學不可以絕對化——過分強調或徹底否定都是不對的。
首先,音標并非教授語音的唯一手段,音標卻可以直接輔助語音和詞匯教學。教師教知識,更應該教方法,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鍛煉特定的能力。音標知識對小學生而言,就好比登山伊始遞給學生的那根手杖,學音標好似學會用手杖,用好音標就好似用手杖平衡、加速。
其次,學會音標便于學生掌握并隨時自我修正語音。在小學階段適時教授音標,可以防止語音錯誤的固化,提高和保持學生的語音質量。學會音標有助于學生更精確地把握英語的音、形,認讀、記憶單詞更輕松,自主學習也成為可能。教是為了不教,小學音標教學的意義在此。
再者,教音標,而不應以音標為本。弱化音標符號的教學,突出讀音規則的教學,并使其掌握得更清晰、更牢固,便于學生靈活運用,在運用中提高的學生語音能力——這才是小學音標教學的核心價值。于是,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音標教學的探索步伐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