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作文教學的訓練過程是由說到寫、由述到做的過程,它本身就蘊含著許多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因素,學生只有通過與別人的交流、合作,才能豐富自己的思想和詞匯,找到獨特的視角,從而寫出可讀性強的文章。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更要注重合作活動,培養合作精神,為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創設情境。
1.同伴閱讀。
只有加強課外閱讀,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同伴閱讀是同伴合作學習在課外閱讀領域的應用。在同伴閱讀中,兩名學生一起閱讀學習材料,強化和掌握閱讀技巧,共同完成閱讀任務。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同伴閱讀可以分為同年齡同伴閱讀和跨年齡同伴閱讀。同伴閱讀可以互相質疑問難,可以互相說、讀、寫、演。從而同時提高參與雙方的學習效果,在一對一的合作和交往之中,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理解的效率和效果,可以更多地嘗到成功感,因而有利于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培養。合作閱讀的過程也進一步強化了他們對閱讀的自我監控和指導能力,鍛煉了他們學習的獨立性。
2.合作活動。
豐富的生活是習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經過親身體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因此作為教師,應盡量提供真實的情境,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活動即是為此而開展。如在寫“游戲”、“活動”之類的作文教學中,我總是安排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如習作“記一次有趣的活動”,我沒讓學生馬上動筆寫作,而是用了一節課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愿組合,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如“斗牛”游戲,我選班里的一對雙胞胎來比賽,哥哥結實粗壯,妹妹嬌小玲瓏,兩人斗智斗勇,精彩紛呈。其他同學分別觀戰,各為一方,吶喊助威,學生們的活潑可愛在游戲中充分體現出來了。沒有相互的密切合作,游戲很難進行。學生在玩中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有了切身的體會和感受,寫起作文來就順利多了。
3.輪流日記。
作文教學中的合作還要注意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變為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的合作學習。這其中,輪流日記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輪流日記是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四至五人,一星期中每人寫一篇日記。小組人員同寫一本日記本。在輪流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寫日記的時間,有題材的同學先寫;在小組內的日記又可以相互閱讀,也就是寫一篇日記,可以閱讀欣賞到三、四篇同學寫的日記。采用輪流日記,雖然沒有要求哪一天寫,但一周必須寫一篇,學生自然而然會去留意身邊的人或事,學生的寫作靈感被激活了,學生認為一周我必須寫一篇,一有題材,就會主動跟組長說:“今天,我來寫!”另外,當學生拿到小組的日記本時,一定會細細地閱讀前面同學的日記,就在這樣無意識的閱讀過程中,學生的寫作靈感被激活了,甚至產生了共鳴。于是把寫日記作為一種傾吐,寫的內容多了,思路廣了,富有真情實感,又有個性。當孩子拿到日記本時,家長也爭相閱讀,品頭論足。于是更促進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交流。
4.互批互改。
互相批改時,學生之間的合作可采取“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等形式。由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是有差異的,教師應根據這些狀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排座位、分小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同桌或小組相互口述作文,相互提意見,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寫完作文又可根據課堂教學時間狀況,在同桌間或小組間交流,并幫助對方修改。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边@樣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學生相互合作,信息溝通;相互尊重,寫作互補。這樣改變了學生寫作的被動地位,產生有效的伙伴效應,營造互動合作的寫作氛圍,實現了資源共享,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