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常常被當作抒情文學作品看待。人們普遍認為詩詞的主要功能和特色在于訴說和抒發作者情感。實際上,“即使是以純抒情方式寫出的作品,也都與一定的事有關,它們總是因某件事而觸動了情,激發了靈感,產生創作沖動,然后借助對某些事與物的描述詠嘆以表情達志。”甚至可以說,每一首優美的詩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笆隆笔窃娫~謀篇布局,構成意象、意境的重要因素,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志”、“情”、“意”,都源于敘事。
一、研析敘事方式,把握文本結構
寫詩填詞,十分講究構思布局。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說:“胞胎未就,先為制定全形。”由于“事”的場景、片段及敘述形式不僅可以營造典型意象,形成義脈文氣,還可以為多種抒情手段提供自由的表現空間,所以詩詞作者往往從謀篇布局的高度苦心經營作品的敘事結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追敘一次郊游醉歸的歡樂情景,似一幀無拘無束的生活照,使我們得以認識這位著名詞人的青春風采。這首小令,全篇僅33個字,用詞極為簡練,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詞人善于剪裁,只選取了郊游中的三個場景,把移動著的風景和自己怡然自樂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幸福生活、美好心情,讓人不禁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怎樣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詞作的剪裁之巧、構思之妙呢?
師:李清照非常善于剪裁,一天的郊游,她只選擇了三個場景來進行描述。假如就用她所欣賞到的美景命名,第一個場景是什么?
生:溪亭。
生:“溪亭日暮”更完整。
生:第二個場景是“藕花深處”,第三個是“一灘鷗鷺”。
生:我覺得第三個是“驚起鷗鷺”。
師:哪一個更美?
生:“驚起鷗鷺”表現出了鷗鷺飛起來的那種動態美。
師:不過,“驚起鷗鷺”是寫人的動作的,要是描寫景象的話,應該怎么說?
生:“鷗鷺驚起”。(板書以上三個場景)
師:還是這三個場景,假如用人物活動來命名的話,分別是——
生:沉醉、誤入、爭渡。(板書)
師:仔細看看,每個場景里都有哪些內容?
生:都寫了人物的活動,還有看到的美景。
師:再看看,這三個場景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在上述教學中,老師沒有停留于解讀詞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詞語對三個場景進行概括和命名,從而發現這三個場景的豐富內涵——既有美麗的景物,又有歡樂的活動,并且這三個場景是緊密聯系、層層推進的,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整首詞構思的精巧。如此教學,在詞意理解和體悟文本結構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讀”和“寫”巧妙地鏈接了起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作者的情感、妙思和謀篇布局的藝術。
二、想象文本留白,豐富敘事內涵
跳躍性敘事是詩詞的一個重要特征。受篇幅、格律的限制,詩詞一般采用濃縮式敘事,即省略一些枝節,大量借助跳躍與留白,營造出可誘發讀者想象的敘事時空。如《如夢令》這首詞,寫日暮,并沒有渲染“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景象;寫藕花,也沒有描繪“紅稀香少”的情態;寫“沉醉”、“誤入”、“爭渡”,也全無一處細致的描述,給讀者留下了充滿詩意的空白,任讀者的想象自由馳騁。
教學中,我們應抓住詩詞中的留白,引起學生心理上追求完整的傾向,從一鱗半爪的描寫中領略故事的梗概,依靠想象還原敘事原形,推衍故事的發展趨勢,進而理解詩人的情感指向和創作動機。讓他們透過“聚焦”部分,去窺探“聚焦以外”部分,去尋找和解讀“有意味的空白”,從而進入作品的妙境。
師:古人說“詩可以見”,怎樣“見”?靠的就是想象。這首詞中,景也好,人物的活動也好,李清照并沒有作具體的描寫,但是,會讀的人能讀出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好,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溪亭(配樂,生靜靜想象)。望天空——
生:每一朵白云似乎都染上了顏色,流動著,飄舞著,一眨眼便有種種奇妙的變化。神秘的紫色,鮮明的橙色,華麗的金色,艷麗的紅色……從夕陽的中心向四周流溢開來,一片絢麗。
師:看水中——
生:天,五彩斑斕;湖,也五彩斑斕。夕陽不知被誰逗笑了,無數光斑在水面快樂地跳躍。
師:亭中的人兒,在說?在笑?在……仔細看,仔細聽。
生:湖邊的小亭里傳來幾個姑娘清脆的笑聲,那笑聲是那么爽朗,那么歡快,使人忍不住也想跟著一起笑。循聲望去,李清照和幾個姑娘們正高聲吟唱著什么。
生:李清照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然后一飲而盡,輕輕吟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p>
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著力造境,激活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去見、去悟、去領會。學生通過想象,填補了作品中的空白,有效地激發他們跟作品之間的深度對話,從而更好地理解、體驗、內化了文本所潛隱的情感、意趣、美感。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是一種生命喚醒的過程,它拋去了概念和邏輯,明見心性。
三、細品敘事片段,感悟文本意境
片段性敘事是詩詞的另一個特征。受篇幅所限,詩詞往往通過截取一個或幾個內涵豐厚、富有動態的場景,推出作品的主人公,講述與他有關的故事片段,勾勒與其有關的典型細節,營造出一種隱含著某個更大更復雜故事的詩意氛圍。這些片段與細節飽含著作者的情感和旨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如夢令》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句,形象地刻畫了主人公奮爭之狀,歡快之情。槳聲、笑語聲、驚起鷗鷺的拍翅聲和群鳴聲互相交織,組成一個優美歡暢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時代的性格和生活。鷗鷺在古人詩詞中常被寫到,它們被認為是“忘機”的飛鳥,獨與不失赤子之心的為友。作者在這里以鷗鷺形象作為陪襯,就是對主人公瀟灑天真的品格作一番著意的描摹,從而使全詞洋溢的天真無邪、活潑爛漫的青春氣息更加濃烈、更加感人。
師:其實,李清照她們驚起的那滿灘的水鳥不僅僅是鷗鳥和鷺鳥,詞中為什么把“鷗鷺”作為水鳥的形象代言人呢?我們一起來瀏覽一則小資料:鷗鷺在古詩詞中一般是有特殊意義的?!读凶印S帝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很喜歡鷗鳥,常常在海邊陪它們玩耍。有一天,父親對他說:“你這么喜歡鷗鳥,明天就捉一只回來玩玩吧。”第二天,他懷著捕捉鷗鳥的心思來到海邊,鷗鳥在天空中飛舞,再也不肯親近他了。古曲《鷗鷺忘機》說的就是這個典故。后來,人們常用鷗鷺來表現瀟灑純真、追求自由的天性。(生默讀)
師:了解了這些,再讀這個句子,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遐想。靜靜地想,把那動人的場景寫下來吧。(樂聲中,學生練筆,10分鐘后,交流。)
生:“月下荷塘,竟這般雅致!”李清照不由贊道,姑娘們也癡癡地看著,這景象,深閨里哪看得到喲。
終于清醒了。云兒奪過了槳,跟其他幾個姑娘手忙腳亂地劃起槳來?!巴希瑧撏希 薄氨?,是北邊!”小船在荷塘里打轉,槳聲、水聲、爭執聲,響成一片。
“撲棱棱——”河灘上的鷗鷺被驚醒了,扇動著翅膀飛了起來,見是幾個瘋丫頭,有的責怪似的瞪一眼,落回荷塘深處休息去了;有的飛上蒼茫的夜空,縮成了幾個小小的黑點。鷗鷺的鳴聲和著姑娘們的驚叫聲、歡笑聲,一起在荷塘里飛揚,李清照的心也隨著鷗鷺飛向那蒼茫、深邃的天空……(其余略)
師:有人把這首詞稱為“一曲瀟灑、優雅的青春之歌”,聽了大家的解讀,我想這首歌的歌名可以叫做——《我心飛翔》。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鷗鷺在古詩詞中的獨特意象,靜心想象畫面呈現出來的形象,訴諸文字,深入領會作者所要反映的思想情趣和精神境界,在語言情景的具體描述中探求隱微奧秘的情感志趣,即通過“形”來悟“神”,領略了“言”外之“意”。
在古典詩詞的創作和閱讀過程中,“事”的促動和被敘述(表現)、被解讀、被闡述,可以說一直處于中心的、樞紐的位置上。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詩詞時,也只有首先從中讀出那些“事”,并體會、分析作者是怎樣來表現這些事的,才能進一步感受和了解詩的意蘊和作者的詩心。從這個意義上說,還原敘事原形,的確可以稱之為“詩詞的美麗讀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