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徑》是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材,課文內容生動、意蘊深遠。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為迪尼斯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故事啟示我們:以人為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選擇”,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
聽課中筆者發現教師從不同的價值角度解讀文本,設計教學,收到了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
【教學片段一】:
師:指名讀課文第二節,思考:格羅培斯是大師嗎?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下來。(此問指向課文內容的理解)
學生讀書,交流。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3-6節,思考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格羅培斯是大師?
學生讀后發言交流。
師:默讀課文3-4節,完成下表:

師:格羅培斯的設計為什么被評為最佳路徑,和法國老人賣葡萄有什么關系?(此問依然指向課文內容的理解)
生:給人自由,任其選擇。
師:面對大師,你想對他說什么?
生:格羅培斯,你真了不起!
生:格羅培斯,你真偉大!
生:格羅培斯,我真佩服你!
師:同學們從格羅培斯對迪尼斯樂園的路徑設計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此問引導學生對文本文化價值的挖掘)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紛紛提問。
教師梳理總結: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格羅培斯這位大師的,又是怎樣寫“最佳路徑”的設計過程的?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請你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教師此問指向文本的表達,引導學生探索文本的語文教學價值)
學生自讀課文,圈畫重點詞句。
課堂交流:
同學們,現在我們來交流。文章為了表現格羅培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的大師秉性用了很多方法。請你從文中找出來。
生:大傷腦筋、50多次、焦躁。
師:很好,談談你對這幾個詞的理解。
生:路徑是個小問題,他卻“大傷腦筋”,文章還舉出數字“50多次”,這些都寫出了格羅培斯追求最佳。
師:說得真好,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看到格羅培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的大師秉性,還有嗎?
生:是“微不足道”,連“微不足道”的路徑他都“大傷腦筋”說明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的大師秉性。
師:很好,同學們請看。
教師出示:微不足道
教師出示:大傷腦筋、50多次、焦躁
師:從這組詞句的比較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格羅培斯是個認真負責的人。
生:格羅培斯是個一絲不茍的人。
生:格羅培斯是個精益求精的人。
生:格羅培斯是個力求完美,追求最佳的人。
生:格羅培斯的確是個大師。
師:請你帶著這種體會自由朗讀第二小節。
……
【思考】:
“教什么比怎樣教更重要”這是當前小語界熱議的話題。教學內容的正確選擇是落實文本語文教學價值的保證,這個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
片段一中的執教教師以人物為主線,采取了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但只是領著學生在內容里轉,沒有引導學生走完文本的內容——形式——內容的全過程,沒有關注作者是怎樣表達的,沒有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沒有根據課標要求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學生在概括人物時只有“你真了不起,你真偉大,我真佩服你”等概念式的空、虛的詞匯。導致這種教學效果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忽略了文本的表達,忽略了文本的語文教學價值的體現。
片段二中教師以破題入手,探訪學情,“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在此基礎上教師梳理出貫穿全課的主要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讀書思考,組織教學板塊式推進。在學生的閱讀中教師要求學生將閱讀體驗聚焦到具體的詞句上,聚焦到作者的表達上,并出示“微不足道”等詞語,強化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所以學生在交流閱讀體驗時能妙語連珠,說得豐富、實在。
“文學價值的實現以文本——讀者的對話方式進行?!痹趲熒臀谋镜膶υ捴薪處熥プW生閱讀時的不解處、忽略處,作者的動情處、著力處,編者的精心處、特意處,探尋文本的語文教學價值,開展教學設計和實施,才能完成教學目標,落實課標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