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柯巖曾說過:“都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想必是因為孩子最天真、最善良,對世界的感受又總是那么新鮮,充滿了各種神奇的幻想的緣故吧?!焙⒆酉忍炀途邆淞嗽娙说臈l件——豐富的情感、大膽的想象以及天生對音韻節奏的敏感,我認為這些條件就足矣,無須再給孩子作詩添加不必要的條條框框。至于作詩的技法諸如比擬、排比、摹聲、夸張、假設等等,待日后隨他們年齡漸長再學也不遲。這就和學畫是一個道理,往往沒有技法不循規蹈矩的畫家才會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為了消除孩子對詩的陌生感,我給學生讀了一首兒童詩:“好多的棉花糖??!/誰把它舉得那樣高/叫人看又讓人嘗不到。”(《白云》)
我告訴學生,這平淡無奇的幾句話就是詩,凡是飽含情感而且美好的句子便是詩。詩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只要把你看到的事物、心中的感覺、美好的想象分行寫下來(當然押韻更好),少則一句,多則數行,這就是詩。你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
1.從模仿起步。
為了進一步降低難度,我結合教材從模仿起步,幫助學生消除作詩的顧慮。如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一冊的《家》,是學生很喜歡的兒童詩。詩歌運用比擬手法,語言簡潔清新,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就順水推舟地說:“孩子們,其實你們也可以寫詩的,會寫詩的心靈最美?!焙⒆觽兟牶蟮芍笱劬次?,于是我就像變魔術似的把文章中的詩句變成了填空式的題目“_______是_______的家”。學生很自然地模仿起詩中的句式,七嘴八舌地說起來。這樣,一首首充滿童趣的小詩就產生了:“荷葉是青蛙的家”、“花朵是蝴蝶的家”、“大樹是毛毛蟲的家”……我讓孩子們挨個兒讀自己的詩句,很自然地就連成了一首小詩。再如教學蘇教版第二冊《小雨點》一課,學生讀完全詩后,我適時提問:“如果你是小雨點,還想去哪里?”學生想象的閘門打開了,有的說去田野里滋潤萬物,有的說去樹葉上做個夢,還有的說去屋頂上散散步……等孩子們七嘴八舌說個夠,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畫出來并仿造課文寫一句話:“雨點落到_______,在_______。”我把學生創作的作品裝訂成冊,命名為《小雨點詩集》,這其實就是詩的啟蒙了。
2.利用閃光的瞬間捕捉詩的靈感。
兒童詩,是孩子們充滿稚氣的語言,是孩子們五顏六色的幻想的濃縮。教孩子寫詩就是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童心看世界,用獨特的觀察,開掘美的情愫。
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會帶著孩子們到野外踏青,到大自然中留心觀察,尋找春天,將自己的發現隨手記在小本子上。秋高氣爽的季節,孩子們則跟隨秋姑娘的腳步在飄溢菊香的小徑撿拾落葉,吟詠佳句,尋找靈感。冬天的早晨,天空中飄起鵝毛般的大雪。我讓孩子們到操場上觀察雪花跳舞。
很多低年級語文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每天布置學生看圖寫話或寫日記,我把這項作業變成“每天一句詩”,以詩的形式記下一天當中印象最深的見聞感受,內容不限。天長日久,學生漸漸找到了詩的感覺?!奥吨閮好妹每匆娞柍鰜恚透吲d地笑了?!薄疤柟凰X,月亮婆婆就起床了?!薄皨寢屜掳嗷貋砝?請你快喝一口茶/媽媽眼睛眨呀眨/寶寶長大懂事啦!”“如果我是一陣風/就到安靜的課堂/把老師額上的汗珠吹干/如果我是一陣風/就到爸爸工作的地方/給他帶去絲絲清涼?!焙⒆觽円运麄冎赡鄣哪抗?、獨特的角度去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兒童詩有著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暢而優美的音樂性、參差不齊的形體美、天真活潑的趣味性等特點,而深得兒童的喜愛,對于他們豐富詞匯、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開發智力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宋代詩人蘇東坡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兒童詩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成為祖國母語文化教育最具靈性的一部分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