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小學教育非常重視閱讀教學,他們從小學開始就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與策略,循序漸進,逐步提升。以下筆者結合美國小學比較流行的閱讀教材《閱讀世界》(二年級)中的閱讀技能與策略,來分析美國小學的閱讀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該教材在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專門介紹“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部分。而且結合具體課文,設計了有關練習來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策略。各年級都有這樣的內容,只是低年級非常簡單,隨著年級升高,課文難度增加,這里的技能與策略的運用的難度也在增加,但其本質還是一致的。甚至到了初中、高中階段,還在訓練和運用這些技能與策略。
該冊書共介紹9種技能和7種策略,這些“技能”與“策略”組合成14個單元,每個單元介紹一種“技能”和相應的“策略”。每項內容在以簡單的文字和圖表形式出現后,就結合課文進行運用。現以“比較和對照”的技能和策略訓練為例。
對幾個事物進行比較和對比時,通常可以有以下技能:
1.你要看到:它們是怎樣的相同,它們是怎樣的不同。一些詞語如“像、也、但是、不像”是比較的線索。
2.你要說出:事情之間是怎樣的相同或不同。線索詞如“兩者都、相同”顯示出比較。線索詞如“但是、差別”顯示出對照。
3.你會看到事情是怎樣的相同與不同。你能比較與對照你所閱讀的內容與你已經知道的事情。
同時給出以下策略:
故事結構。活躍的讀者會關注一個故事的開始、中間和結尾。你能比較故事中人物在故事的不同部分的感情或行為。
圖表組織。畫一張圖表,可以幫助你比較和對比事物。在表的頂部寫出被比較的項目,在列的頂部寫上“相同”和“不同”。
想象。正如優秀的閱讀者那樣,他們在心中描繪所看到、聽到、感覺到、品嘗到或嗅到的圖畫。描繪圖畫能幫助你比較所讀的內容與所知道的事情。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的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理解內容,他們系統設置了一系列的閱讀技能與策略,并進行了有計劃的指導。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啟示。
1.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閱讀技能與策略。
閱讀需要技能與策略。我國傳統的閱讀教學講究“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反復誦讀,然而,由于沒有明確的目標,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從小并沒有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背書而不知其義,更不用說去及時捕捉所讀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對于比較和對照、事實和觀點、主題和情節、原因和結果等這些常見的閱讀技能,學生更多是靠自己感悟的。同時,故事結構、圖形組織、想象、預備知識、提出問題、監視與修整、總結等常見的閱讀策略,學生在校期間也始終沒有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因此,閱讀始終處于一種茫然狀態。
2.閱讀技能與閱讀策略要結合。
單獨談閱讀技能,往往會落空,要把閱讀技能與閱讀策略結合起來。一種閱讀技能需要多種閱讀策略來實現,同樣,一種閱讀策略可以在多種閱讀技能中體現。通過反復的組合練習,使學生最終自己學會使用閱讀技能與策略,去進行有效的閱讀。例如,上面所舉的內容中,關于比較和對照技能,就有“故事結構、圖表組織、想象”等多種策略來實現。而策略“圖表組織”在“比較和對照、事實和觀點、主題和情節”等技能中均有所運用。
3.要結合具體課文介紹技能與策略。
在具體的課文學習過程中,需反復使用閱讀技能與策略,才能讓學生最終掌握。那種離開具體課文空談閱讀技能與策略,最終學生是難以掌握和運用的。通過具體課文內容的教學,每節課選擇一個閱讀技能和一個閱讀策略組合,讓學生練習。這樣,學生的負擔很輕,但持之以恒后,學生便能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與策略。
4.要循序漸進地訓練。
在美國的小學、初中閱讀教材中所介紹的閱讀技能和策略,總共只有十多種。但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這方面的訓練,由淺入深,每個年級都進行重復訓練,但內容在不斷地進行豐富,到初中(八年級)結束,學生已經可以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與策略。
我們在教學時也完全可以確定一些基本的閱讀技能與閱讀策略,對其內容進行規定,然后分出幾個水平層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
5.閱讀技能應關注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近二十年來,美國中小學教學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各門課程教學目標實際都自覺地與批判性思維內容結合。實際上,閱讀技能與策略中的許多內容是與批判性思維緊密聯系的。在進行閱讀技能與閱讀策略的訓練過程中,也訓練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這樣,可以一舉多得。避免對學生進行分散性教育,使學生得到整體的發展,既掌握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又學會批判性思維的技巧,發展了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