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語文教學的課堂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說,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整合,給語文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整合不是簡單拼合,如果現代信息技術不能關照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和素養,這樣的整合就失去了價值,甚至會走向誤區。透視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不難發現我們正執著地尋求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的平衡點和生長點,讓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教學中,不僅有形,更要有效。
一、創設生動情境,讓思維走向深刻
抽象的語言文字背后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形象和情感。學語文,就是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意蘊。多媒體的綜合信息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有效完成語言信息的加工,促發思維,提高語言表達的質量。這種綜合效應主要是通過多媒體的音像畫面等融視、聽覺多種途徑所構建的學習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情趣盎然。
1.角色轉換,豐富情感體驗。蘇教版第六冊《楓橋夜泊》教學片斷中,教師用flash動畫創設詩情詩境,有效地引導學生感悟詩情。師:“要想體會張繼這滿腹的愁緒,有個辦法,讓我們成為張繼,乘上小船回到那個寒冷的秋夜,去看一看、聽一聽吧。”教師播放flash動畫,在低沉曠遠的古箏琴曲中,只見一葉小舟緩緩前行,一盞漁燈忽隱忽現。小船最后輕輕停靠在岸邊。這時教師又輕點聲音按鈕,鐘聲和烏啼傳入耳畔,更增添了些許憂傷。師問多生:“張繼,都半夜了,你為什么還不睡呀?張繼,他鄉深秋的夜晚是怎樣的?張繼,你獨自一人身在他鄉,覺得怎么樣?”在案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的詩境轉化了學生的角色,學生即是詩人,詩人情即是學生情。情景交融,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當時詩人的心境,從而品悟到詩句中蘊涵的多種情感,讓思維由膚淺走向深刻。
2.情緒渲染,激發思維的火花。教學《如夢令》時,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畫面,來描述一下”。教師精心選擇了一段契合課文插圖的音樂,在樂聲中,學生自由書寫,思維活躍。生:“小溪嘩嘩地流,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溪邊草木蔥蘢,遮天蔽日,隱隱可見到一座小小的涼亭。那涼亭小巧玲瓏,如同樹林這片大海中一顆小小的青螺。太陽漸漸西沉,放射出了萬丈金光。白云被渲染成了一幅潑墨山水畫。小溪上如同撒了層層碎金,十分迷人。”生:“我慌亂之中,用力擊槳。水聲嘩然,小船亂撞,因為動靜很大,棲息在灘邊的鷗鷺,群起而飛。”還有一學生作了一首詩:“日暮浸滿江,小魚成群回,我飲三杯酒,依依不舍歸。”這里,音樂有效地為學生想象畫面做了情緒渲染,讓學生的思維火花絢爛多彩。
二、增強自主交互,讓個性盡情舒展
1.構建網絡環境下的課堂學習。通常的模式是由教師構建一個包括課文內容及相關知識,融文字、聲像、圖片等為一體的HTML主頁,提供給學生一個多途徑的、自由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地閱讀課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的知識瀏覽,幫助學生對文本作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在《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了“位置和概貌”、“建造過程”、“歷史地位”等多個欄目的資料鏈接,把學習權還給每個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賞讀課文的同時自由點擊,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料,進行個性化的學習。這種異地可以共享、異時可以共學的方式,對改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生與生、師與生多向多維及時性的交流,也讓課堂成為生命的課堂!
2.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相對于傳統的黑板教學,白板的視覺效果,比如色彩、隱藏、動畫等多種教學功能,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電子白板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生生的互動,因此,更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一位老師運用電子白板,執教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課始解題環節,教師就通過“標注功能”和“探照燈功能”,讓詩題的理解更加生動有趣。師:“詩的題目挺長,讀好需要注意停頓,誰來標注一下?”一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標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其他的學生提醒糾正,該生運用白板的擦除功能,修改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師:“這個題目中包含著許多信息,你讀到了哪些?”學生自由交流,老師相機用探照燈功能聚焦“曉”、“凈慈寺”、“林子方”、“送”等關鍵詞。梳理出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隨后,教師相機請學生連起來說說詩題的意思。
在以上環節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了白板的一些交互功能,既解決了知識要點的呈現方式,又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興致盎然。
三、構建移動課堂,讓方式獲得突破
如今,網絡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遠程教學、網上課堂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的另一種渠道的學習方式也正迅速地來到我們身邊。
1.班級網站的構建。我校每個班級都建有自己的班級網站,它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又一個班級。這里不僅有老師、同學等成員,還有個人和小組的組織,不僅有學習交流的內容,還有游戲活動的拓展等。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天回到家中,完成作業后就在網上和老師、同學交流。這里有閱讀推薦、學生日記;有生日祝福、班級相冊;這里可以說說悄悄話、傾吐小秘密……怎樣來形容網絡給我們營造的這個空中家園呢?它是一個充滿溫馨的家庭,是一個聯結家校的驛站,它更是學生“得法課內,得益課外”的一個新的發展的平臺,是一個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展示成長軌跡的舞臺。可以說,班級網站既是一個充滿溫馨的空中家園,又是一個沒有墻壁的網上課堂。
2.電子書包的使用。我校正在開展的“學龍電子書包”的實踐研究,通過“學習資源+移動終端+學習平臺”,在讓資源更加豐富的同時,使學生能更便捷輕松地獲取信息,篩選和整理信息。就拿其中的電子圖書來講,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輕松地閱讀大量的名著經典,還可以通過無線網絡連接,下載音頻,以聽讀的方式閱讀。它所具有的數字課堂、家庭作業、學力考測、課堂記錄等功能,正悄然改變著教與學的方式。隨著“電子書包”的不斷研發和成熟,移動課堂成為了現實,孩子們仿佛插上了一對學習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飛得更加自由、輕松和愉悅。
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我們要冷靜地審視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和新的技術支撐下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既不能一味地盲從,也不該固執地拒絕。提高課堂效率,促進自主發展,改變學習方式,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從有形走向有效的標志。彰顯學科特點,凸現語文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目標和歸宿。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