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歷經十年后正進入“再出發”階段。個人以為,“再出發”的重要標志當屬課程標準修訂稿的出臺。無論是理念更新,還是內容調整,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稿中出現的若干變化毫無疑問將會成為今后一段時期課程發展、教材調整、教學改革、教師研修中關注的重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后,強調在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這是數學教育目標現代演變的一個主要標志”(張天孝)。如何界定新增的兩個“基本”之一的“基本活動經驗”?有專家認為,“意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的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所積淀下來的認識”;也有專家認為,“數學活動經驗,專指對具體、形象的事物進行具體操作所獲得的經驗,以區別于廣義的數學思維所獲得的經驗”;還有人認為,“數學活動經驗是指學習者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識、情緒體驗和應用意識”。諸多的說法雖有差異,但其目標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數學教育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數學活動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所積累的活動經驗。
其實,經驗之于教育、之于學習、之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是顯然的。杜威在其《民主主義與教育》中說,教育是一種生長,生長的具體過程和內在機制可以概括地表述為“經驗的改組或改造”,這個過程不是一個通過灌輸實現的被動過程,而是在個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共同生活的過程中能動地實現的。金生鈜教授在《理解與教育》中談及:“課程就是學生經驗增長、意義建構和精神發展的基礎。課程在進行的過程中,為學生展開了一個豐富的生活世界,學生在其中自由想象、創造、學習、理解、交流、游戲、活動等等。伴隨著課程的運行,學生的經驗不斷得到增長,學生的精神不斷地擴展和升華。”哲學博士殷鼎在《理解的命運》中更是將之提升到生命成長的高度:“經驗對人生有一種持久的意義,它不僅通過記憶和體驗保存下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隨著記憶進入人對生活的理解,隨時影響各人對人生的認識。”然而,由于經驗具有內隱性、個體性,并處在流動之中、變化之中和更新之中,我們似乎總是很難將其“看得清清楚楚,說得明明白白”,尤其是數學活動中的經驗,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實踐性,這也就讓她始終像那“羞答答的玫瑰”,暗香襲來時才吸引人關注她的綻放。
應該說,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以經驗為基礎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應該從現實經驗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結構,這一過程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又不斷改組與完善數學活動經驗。有效的數學學習必定是在新問題情境下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成功處理新信息、新問題的活動,并以學生領悟經驗、反思經驗、改造經驗、豐富經驗為目的。學生數學活動經驗對于數學活動的順利探究、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數學觀念的形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等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這一角度來看,在教學中著力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不僅對兒童數學學習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也具有超學科的引領價值。
毋庸置疑,基本活動經驗這朵“羞答答的玫瑰”在數學課程改革邁入“后課標時代”之際,不應再是“靜悄悄地開”,而要開得鮮明,開得熱烈,開得奔放,猶如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樣的“紅艷艷”將迎來數學課程改革“再出發”的又一個明媚春天。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