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現(xiàn)代散文鑒賞教學已經(jīng)成為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學現(xiàn)代散文鑒賞的重點,并提出了一些鑒賞的方法。
關鍵詞: 中學現(xiàn)代散文 鑒賞教學 教學方法
散文又稱為美文,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文體,與詩歌、戲劇、小說并稱為四大文學體裁。在現(xiàn)行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并且,由于散文題材廣泛、形式自由、感情真摯、語言優(yōu)美且個性鮮明,比較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因而相對而言他們對散文的教學期望值也較高,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做好散文鑒賞教學工作。
一、中學現(xiàn)代散文鑒賞的重點
中學的散文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敘事散文。這類散文主要是以寫人記事為主,在寫人敘事中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如許地山的《落花生》,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二)抒情散文,這類散文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表達強烈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楊禮贊》,朱自清的《春》。(三)寫景散文。這類散文主要是通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方式,在進行景物描寫的同時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四)哲理性散文,這類散文以隨感的形式抒發(fā)作者在所見所聞中獲得的感悟。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要進行散文鑒賞,就需要在掌握散文特點的基礎上,體會散文的意境之美、文字美、情感美和哲思美。
1.欣賞散文的意境美。意境是由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交融而成的意蘊或形象,能啟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中學散文教學中,學生體會了意境之美,才能深入淺出地分析散文的思想感情、寫作技巧等。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的經(jīng)典作品。特別是“月華如流水”的那一段,該段重點描寫了荷塘的月色,作者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滿月的普照,令人仿佛親臨月華如水的場景。而“薄薄的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更具有朦朧之美,令人仿若在夢境中一般。在這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展現(xiàn)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在引導學生體會這些美感之時,教師應該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從而去感知作品中蘊含的藝術感染力,并在體會美感、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上,帶著強烈的感情,將這份美感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欣賞其中蘊含的意境之美。
2.品味散文的文字美。與其他的文學形式相比,散文的語言更具美感。散文也被稱為美文,散文就是語言的藝術,其文字具有參差之美、回環(huán)之美和整齊之美,體現(xiàn)在文字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形象美、色彩美和聲音美等諸多方面。在《荷塘月色》中,“月色靜靜地瀉在這一片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這兩句極為樸實,卻一直為人所稱道,特別是“瀉”和“浮”字的運用。“瀉”富于靜態(tài)的月光以動態(tài),令人切身體會到月華如水的意境。“浮”字寫出了荷塘上霧氣之貌,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散文的語言之美是多種多樣的,是富有個性的,要真正體會散文之美就需要用心地去體會語言的內涵。
杰出的散文家善于用不同的風格去塑造散文之美,如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雋永,巴金散文質樸優(yōu)美,冰心的散文委婉明麗,魯迅的散文精煉深邃,茅盾的散文樸素優(yōu)美……不同的語言風格體現(xiàn)出了作者不同的個性與藝術魅力。在中學散文鑒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語言風格。
3.感受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聚,無論作者采用怎樣的語言風格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其圍繞的中心始終都只有一個,即在散文中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散文由于形式上比較自由,多是作者隨興抒寫,因而在字里行間更易流露出真情實感。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從兒子的角度幾次寫了父親的背影,寫由那背影在兒子心中產(chǎn)生的細細漣漪,質樸的語言中蘊含的卻是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
散文是作者內心情感自然的流露和寄托,即使只是簡單地描寫一事一景,其抒發(fā)的也是作者最獨特的心靈體驗和感悟,因而其蘊含的感情也往往會顯得自然而真切,特別能夠打動人心。
4.體味散文的哲思美。一直以來散文都是以紀實為本,體現(xiàn)著作者對人生的探索,對生命所思。散文可以說是作者切身體驗和純正思考的產(chǎn)物,是作者對人生在世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于散文之中蘊含著哲思。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當代散文中獨具濃重生命個性色彩的一篇,極具藝術感染力。作者在地壇中對被毀滅的命運進行生命思考,對生與死執(zhí)著地追問,探索著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于絕望中尋找著希望,帶著獨特的凝重與凄然的氣息。《我與地壇》最獨特的美就是在這篇散文中蘊含的生命哲思。因而在鑒賞這篇散文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分析,由感性到理性,讓學生體會到具有哲理意味的永恒的命題,從而讓審美活動演變?yōu)閷π撵`的拷問,對人生的思考。
二、現(xiàn)代散文鑒賞教學方法
1.美讀法。美讀法也稱為品讀法或是吟讀法,葉圣陶先生曾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我們應通過自己對散文的領悟,用音調的高低、節(jié)奏的急緩、情感的醞釀,反復地吟詠誦讀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感知和感悟。
在散文鑒賞教學中,教師采用示范美讀或是聽名家誦讀的方法,可以快速地使學生進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氛圍中,有利于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感知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都是明朗歡快的,采用活潑、輕松的語調進行朗讀,給學生以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感覺,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自由。而魯迅的《紀念劉和珍》悲歌當哭,帶著一種沉痛的悲思與憤恨,因此在讀的時候要深沉肅穆,語調沉痛,體現(xiàn)出慷慨悲歌的基調。
2.比較法。比較法是指將不同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進行認真對照,分析其相同點,在比較中進行鑒別。比較閱讀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同一個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較,如在學習完《荷塘月色》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他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等散文,通過比較進一步地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散文意境的創(chuàng)設等進行探究。(二)同一題材的不同寫法進行比較,通過同一題材的比較閱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不同作家、不同行文風格寫出來的文章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學習《我的空中樓閣》時就不妨和《陋室銘》進行比較,通過兩篇文章流露出的不同志趣比較來更好地領悟《我的空中樓閣》中蘊含的精神追求。(三)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品的比較。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體會作家在謀篇布局、形象塑造和遣詞造句等藝術表現(xiàn)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差異,總結和感受作者獨特的審美價值觀和藝術風格。
利用比較法鑒賞散文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并且還能完善鑒賞能力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散文鑒賞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散文的意境美、文字美、情感美和哲思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和閱讀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玲玲.散文鑒賞教學方法探討[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2]干敏.高中現(xiàn)當代散文鑒賞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04).
[2]李翠青.中學現(xiàn)代散文鑒賞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