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意義上的幼兒園清一色的娘子軍,女性教師由于具有心細、手巧的優點,對幼兒的護理相比男性更有優勢。但由于幼兒園是男女幼童混合的教育場所,長期的單一的女性教師的照料和教育對幼兒性別的塑造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基于此,部分幼兒園開始接受男性教師。本文在此背景下對幼兒園男性教師的勝任力對幼兒性別影響進行研究。
關鍵詞: 幼兒園男教師 勝任力 幼兒性別角色發展
性別角色,是指特定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社會成員所期待的適當行為的總和。性別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兒童獲得適合于某一性別的價值觀、動機和行為的過程。幼兒教師對幼兒的生活與學習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實踐證明,在幼兒園中引進男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形成平等、健康的兩性角色意識,有利于幼兒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本文主要探討幼兒園男教師的勝任力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為幼兒園促進幼兒的性別發展提供有用之策。
一、幼兒園教師勝任力的四維模型
幼兒園教師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幼兒,教育目的就是引導幼兒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21世紀的幼兒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德、智、體、能等方面進行自我塑造。據有關研究顯示,幼兒教師勝任力是一個包括德、智、體、能四維結構的模型,其中品德特質是幼兒教師勝任力發展的根本動力;智力特征是勝任力發展的基礎;體能特征是勝任力發展的基本保證;能力特征是幼兒教師勝任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不管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都應該在這四個方面加強修養。而幼兒男教師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意識,這對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二、幼兒性別角色發展的理論分析
1.生物學理論。
有研究表明,男女兩性之間的心理因素,以及兒童性別角色的分化發展主要是由兩性在遺傳,以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異所決定的。生物模型認為男女行為的性別差異反映的是其生理上的差異。近期的實驗研究,例如對雙胞胎人格特質遺傳性方面的研究顯示,男女在控制和攻擊行為方面的性別差異主要是由性激素的差異引起的。這一理論注重了生理因素在兒童性別角色發展方面的作用,但是忽略了后天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關于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觀點是建立在其關于兒童社會行為發展的基本理論觀點之上的。按照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無論兒童性別角色中的性別刻板印象還是性別角色規范,都是兒童在生活環境中由成人特別是父母和教師塑造而成的。這一理論特別強調父母對兒童“性別適宜性行為”的強化在兒童性別角色性別角色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父母鼓勵、表揚女孩的順從和撫養性行為,而對男孩的這類行為則給予否定的反應,由此引導兒童的性別角色發展。
3.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理論從個人因素、環境和行為三者交互作用來考察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因素和機制。該理論著重強調兒童的標準匹配機能和自我激勵機能在性別角色發展中的作用。它認為兒童獲得的許多與性別有關的信息是通過對父母、同伴、社會上的重要人物、教育和職業背景等直接環境的模仿而獲得的。該理論注重社會影響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的作用,為此我們要注意篩選出社會不良信息,以免其侵襲幼兒的心靈。
以上三個理論皆表明幼兒性別角色的獲得與發展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性別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性別差異對于孩子發育的直接影響;二是環境因素通過性別角色對幼兒產生影響。如果幼兒在性別角色方面的獲得與發展存在障礙,其以后的身心發展就會出現許多與社會不適合的現象。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孩子的幼兒期就為其打下基礎,引導其性別角色的正確發展。
三、幼兒園男教師的勝任力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
幼兒期是孩子人格、性別角色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在進入幼兒園之后,接觸時間最長的就是幼兒園教師。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幼兒的正確發展。而幼兒園男教師的勝任力在幼兒性別角色發展方面的作用極其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擁有健康勝任力,可以幫助幼兒進行模仿學習。
據大多數研究顯示,兒童大約于1歲半到2歲開始性別認同發展,幼兒一般根據別人的發型和服飾特點來判斷此人的性別。如果幼兒園來了男教師,幼兒一般會根據自己特有的性別化標準來判斷此教師的性別角色,如女教師穿裙子,留長發;男教師穿褲子,留短發,等等。所以這就要求幼兒園男教師不僅要鍛煉自己的身體,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而且要具備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正確的審美品位,不盲目追求潮流,不追求奇裝異服,在個人形象和衣著特征等方面充分體現男性化。不僅男教師本身要不斷提升健康勝任力,幼兒園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教師的男性品質,給予男教師獨特的男性地位,鼓勵他們充分表現男性的人格魅力,這樣才能引導幼兒通過模仿學習形成清晰的角色認同與分化。
2.知識勝任力可以促進幼兒角色意識的替代強化。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替代性強化就是指觀察者在學習過程中,不需要直接受到外在強化,只要看到被觀察的對象的行為受到強化,就等于自己也受到了強化。其實,這種替代性強化就是強調榜樣的作用。在社會學習理論中,要強調榜樣的作用,就是給兒童提供與他性別相同的社會期待的模范,幼兒通過觀察那些榜樣行為,可以逐漸感知出一些共同特征,來建構男性與女性的概念。在幼兒園中引進男教師,就是在潛在地強調性別分類。在這種情況下,男教師就應該深入掌握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向他們傳授必要的性別角色知識,并組織幼兒參加性別分類的活動,比如組織男幼兒參加打球等活動,組織女幼兒參加剪紙等活動。當然,幼兒園必須充分尊重男教師與女教師不同的行事風格,男教師果斷、剛毅的優秀品質有利于幼兒的人格發展和性別分化。
3.日常教學中的品德勝任力,可以幫助幼兒的觀察學習。
班杜拉認為,即使在沒有強化的情況下,學習也會發生,在社會中,人們的多數行為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觀察學會的,這種學習不需要對每個細小的反應都進行強化。如果幼兒園引進男教師,就可以促使幼兒通過觀察,學會行為的因果關系,以預測行為后果,并通過對性別角色的理解來促進性別角色發展。幼兒園男教師身邊的同事基本都是女的,這種女性環境對他們的品格發展提出很高的要求。他們不能發脾氣,要克服缺乏同性交往的苦惱,并在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男教師的這種心態發展會投射到他們的行為舉止上,幼兒通過觀察男教師在工作中做出的努力,會不斷促進幼兒的個性和社會化發展。
幼兒園男教師的勝任力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師的知識水平勝任力、品德勝任力和健康勝任力都可以影響幼兒的模仿學習和觀察學習,并對他們的性別意識予以強化。所以,幼兒園男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勝任力。首先,男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幼兒心理的學習與研究,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來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其次,男教師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擺正心態,增強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情,只有對幼兒教育事業充滿熱情,才有可能做好這項工作;最后,男教師還必須經常鍛煉身體,增強自己的男性魅力。總之,幼兒園男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知識技能,而且應該有高尚的品德。因為幼兒普遍具有向師性,教師的品德魅力對他們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觀察、模仿男教師的人格魅力,幼兒將會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雅琨.關于幼兒園男教師流失的原因及對策的訪談研究[J].當代學前教育,2007,(06).
[2]李勇,王永峰.論幼兒園男教師對“父親缺位”現象的彌補[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01).
[3]楊玉楠,郝巖松.營口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及職后培訓現狀調查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6).
[4]盛世玲.淺談幼師女生道德認知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