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淮南屬于北方方言中的華北方言分支淮南次方言區(qū),是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結(jié)合地帶,因此方言特征比較明顯。“來”作為淮南方言中常用的動詞與語氣詞,與普通話相比,有更為豐富的用法。本文以淮南市鳳臺縣的語料為例來探討“來”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關(guān)鍵詞: 淮南方言 “來” 用法
淮南位于中國華東腹地,是安徽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淮南市可以分為田家庵區(qū)、大通區(qū)、潘集區(qū)、八公山區(qū)、謝家集區(qū)和鳳臺縣五區(qū)一縣,呈西北、東南狹長分布,南北跨度較大。
淮南話區(qū)位于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結(jié)合地帶:鳳臺縣及以北地區(qū)都屬于中原官話區(qū)信埠片,而淮南市區(qū)(田家庵區(qū)、大通區(qū)等)則屬于江淮官話區(qū)洪巢片,因此淮南方言與普通話相比,特征比較明顯。我作為土生土長的鳳臺縣人,對“來”一詞在淮南方言中的用法進行分析。
一、作動詞
(一)“來”意為“打”,如:來牌、來麻將、來牌九。
在表示“打”這個動詞義時,“來”后只可以跟“牌”“麻將”“牌九”等賭博類的名詞賓語。
有時在具體的語境中,“牌”“麻將”之類的賓語可以省略,不影響意思的表達。如幾個人在一起打牌,某人邀請你加入,你說:“我不想跟你來!”并不是說我不想跟你去某處,而是“來”后省略了“牌”字,表達的是“我不想跟你打牌!”的意思。
(二)“來”有一種固定表達方式:“來+數(shù)量詞+子”,“子”在此時要讀輕聲。如:來一盅子、來一勺子、來兩盤子、來幾把子。
這是一種省略賓語的表達方式,“來一盅子”表示在喝酒的時候“喝一杯(酒)”,“來一勺子”表示“再盛一勺湯”,“來兩盤子”表示“上兩盤(菜)”,“來幾把子”表示“買幾把蔬菜”。此時的“來”做動詞用,根據(jù)語境的不同表達不同的意義。如:
——我真的不能再喝了!
——那可不行,再來一盅子!
其中的“來一口”是鳳臺地區(qū)一個特殊的表達方式,它可以表示多種含義:
1.表示吃飯時“再吃一口”,喝酒時“再喝一杯”,如:
這酒還挺香,我能不能再來一口?
2.“來一口”表示“再親一下”,它表示一種調(diào)侃的態(tài)度或是關(guān)系密切的親昵表現(xiàn),如:
“老婆,來一口怎么樣?”他望著身邊的嬌妻笑嘻嘻地說。
3.“來一口”表示“再抽一口煙”的意思,如:
旱煙味太重,實在不能再來一口了!
“來”作什么樣的動詞,與后面所接的賓語有關(guān),即它所表示的意思同具體的語境密切相關(guān)。
二、作語氣詞
“來”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主要是用作語氣詞,表達不同的語氣。
(一)用于陳述句
在陳述句的表述中,“來”作為句末語氣詞,它的意義相當于“呢”,沒有實在的意義,只是表達陳述的語氣。如:
——你在干什么?
——我在吃飯來。(我正在吃飯呢。)
——我在幫弟弟寫作業(yè)來。
在這種陳述式的答話中,“來”作為句末語氣詞,可以省略而不影響句義的表達。“我在吃飯來”就可以直接說“我正在吃飯”。
有時候在所進行的動作后面加上“來”,表達的是說話人一種不耐煩的態(tài)度,如:
——你在聽我說話嗎?
——聽(著)來。(我正在聽著呢。)
它往往是答話人在回答問題時對問話人的問題表示不耐煩而做出的回答,語氣較強烈。在使用中,它常常和“著”連用,“著來”復合成詞,使不耐煩的語氣更加強烈,如“吃著來”、“寫著來”。
在鳳臺地區(qū),人們往往習慣在回答了問題之后再加上“可好”,“來”與“可好”都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如:
——你怎么還不看書?
——我正看著來,可好!
表示“我明明正在看書,你為什么還說我沒有看呢!”此處“可好”可以省略,加上“可好”不僅是地區(qū)習慣用法,而且可以使答話人不耐煩的語氣更加強烈。
(二)用于疑問句
“來”作為語氣詞,大多是表疑問的用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是非問句
“來”用于是非問句時,是說話人看到對方正在做某事而故意寒暄時的問候語,也是一種明知故問的問法。如:
——你還沒休息來(呀)?(你還沒有休息?)
——寫字來(呀)?(你還在寫字呀?)
——吃飯來?(可滴)(你在吃飯呀?對嗎?)
回答此類問題可以直接用“是”或“不是”來回答。盡管“來”在這一句式中已經(jīng)表示疑問的語氣,在鳳臺地區(qū),人們往往還喜歡在“來”之后再加上“呀”或是“可滴”,加上“可滴”(對嗎)是為了使句子的疑問語氣更加強烈。如果省去,不會影響句義的表達。
2.選擇問句
“來”在選擇問句中作用相當于疑問詞“呢”。它的句式是在每一種可供選擇情況的句末都加上“來”字,而不用語氣詞“呢”,供答話人選擇符合自己的可能性。如:
——你是寫字來,還是看書來?你自己選!(你是寫字,還是看書呢?)
——是你來來,還是我去來?(是你來,還是我去呢?)
但有一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如果這一句式表達的不是疑問而是感嘆,那么整個句子就附帶上了一種強烈的責備語氣,如“你到底是寫字來,還是唱歌來!”它表示說話人責備某人“不應該在寫字的時候唱歌,或是唱歌的時候?qū)懽帧薄?/p>
3.特指問句
“來”用于特指問句,作用也是相當于疑問詞“呢”。同時,在句末加“來”可以加強詢問的語氣,如:
——你叫什么來?(你叫什么名字?)
——你弄什么來?(你正在做什么呢?)
——你覺得他怎么樣來?(你覺得他怎么樣呢?)
但是在淮南方言的口語表達中,往往不會使用疑問代詞引出問題而直接用“名詞+來”的句式來表達。如“阿姐來?”“你的作業(yè)來?”即“姐姐(在哪兒)呢?”“你的作業(yè)(在哪兒)呢?”此時“來”相當于“呢”,而省略了疑問介詞短語“在哪兒”。與普通話不同的是,“在哪兒呢”的“呢”可以省略,而“阿姐來”中的“來”卻不能省略。
4.正反問句
在淮南方言中,“來”在疑問句的使用中,特別是正反問句中,可以用“呢”直接代替。加上“來”是語氣表達的需要或是為了引起疑問,省去“來”同樣不會影響句義的表達,如:
——你講我說得對不對來?(我說得對不對呢?)
——對/不對。
——老師的課上得好不好來?(老師的課上得好嗎?)
——好/不好。
(三)用于感嘆句
“來”作為語氣詞,不僅可以表示陳述、疑問的語氣,它還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嘆。
1.語氣較強烈,相當于感嘆詞“啊”“哪”,如:
——我的天來(呦)!(我的天哪!)
“來”在這一句式中本身就是為了加強語氣,使感嘆色彩更濃,但在具體運用中還習慣在“來”后再加上語氣詞“呦”,同樣也是為了加強語氣。有時還可以直接用“天來!”來發(fā)表感嘆。在淮南方言中,還有一種表驚訝的固定表達方式即“我的孩來!”,這種表達語氣較“我的天來!”還要強烈。
——你怎么還沒搞好來(呀)!
這一句式表達的是驚訝、懷疑的情感態(tài)度,表示“這件事情那么容易,你竟然還沒有做好!”有時還可以在“來”后加驚嘆詞“呀”,使表達效果更加強烈。同時,如果說話人急著去做某事,那么這種表達還帶有一種責備、焦急的情緒。
2.語氣較弱,如:
——你這畫怪漂亮來!(你這畫挺漂亮的!)
——你怎么比我還慢來!(你怎么比我還要慢!)
“來”在這一句式中是作語氣詞,加強感嘆的色彩,但是語氣較弱。第一句是表稱贊第二句則表示懷疑,這種懷疑的語氣中稍帶責備的語氣,感情較弱。
——你邁慌來,我一會就好!(你別著急,我一會就好!)
此句表明說話人要求聽話人不要著急做某事,含有商量的語氣。“來”在這里也是為了加強商量的語氣,其用法相當于祈使句,商量的語氣較感嘆句弱。
3.鳳臺地區(qū)對“來”的使用相對于田家庵區(qū)還有一些特殊的用法,方言色彩更濃,情感表達更為強烈。
——你可搞好來(喊)!
——你弄么來(喊)!
此句式中,“來喊”(句中的“喊”為方言同音詞)可以作為復合詞來使用,句子加“喊”與不加“喊”所表達的感情不同。“喊”是作為附加的語綴,沒有實際意義,但會造成情感色彩的不同。“你可搞好來?”“你弄么來?”是一般問句,表示詢問“你搞好了嗎?”“你在做什么?”此時的“來”是作為疑問詞來使用的。而“你可搞好來喊!”“你弄么來喊!”則語氣較強烈,前一句表達說話人一種焦躁、急切的心情,同時也有一種責備的語氣。后一句表示某個人無理取鬧,說話人對其行為表示強烈的不滿、責備。加“喊”時句末要用感嘆號,是語氣強烈的表現(xiàn)。
“來喊”不僅可以做復合詞,在鳳臺地區(qū)往往還可以單獨使用。單用時“來”已不再作語氣詞而有了實在的意義。“來喊!”表示一個人叫另一個人到他那兒去,即“快到我這里來!”這時“喊”就變?yōu)閱渭兊恼Z氣詞了。
——我該滴來!(該我滴來!)
這種純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在鳳臺地區(qū)被經(jīng)常使用,他表示“事情本不應當我做,可是為什么要我去做!”即“我該去做的呀!”“憑什么要我去做!”這是說話人對自己被要求做某事的不滿。“滴來”相當于“的呀”,可以連用做復合詞,使句子語氣更加強烈。
——你看你搞滴來!那么客氣干什么!
這句話實際上是說:“你看你,那么客氣干嗎!”鳳臺地區(qū)習慣上加“搞滴來”使說話人的那種客氣的謝意更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有時“搞滴來!”還可以單用,表達一種不屑的口氣,如:“這道題我又不是不會做,搞滴來!”相當于“真是的!”“有什么了不起的!”
參考文獻:
[1]祁慶倩.關(guān)于淮南話中語氣詞“來”的考察[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李子云.漢語句法規(guī)則[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
[3]賀巍.中原官話的分區(qū)(稿).方言,2005,(2).
[4]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5]陶毅.淮南話中的“來”[J].淮南師專學報,1997,(2).
(作者張娜娜系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