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造力的開發是大家共同關注的主題,也是方向。創造力是人腦長期思維并訓練的結果。創造力的形成是一種綜合性的行為過程,它與想象力和思維力有很大關系。美術老師需要在新課改的大潮中不斷發現和探索新的美術教學方法和理念。
關鍵詞: 美術課堂 創造潛能 啟發誘導
一、用問題打開學生創造性思維之門
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是師生情感的溝通手段,教師要用自己的豐富情感去感染學生,用問題驅動學生的思維。問題可用來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生活中的問題,立刻把學生的思維調動了起來,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又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讓學習的內容更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不知不覺中打開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之門。
波普爾說:“正是問題在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要用問題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思考,由接受學習轉為自主探索。只有主動性增強,創造性才可能啟動,或者說,才更利于創造性的發揮,這樣的事例很多。
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用問題制造懸念,激發學習興趣;用問題來驅動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狹隘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向靈活性、自發性和獨立性方向發展。
教師應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化思維。引導學生對書上作品的形狀作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系。它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能。雖可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但只是一般層面的。之后可用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按書上同樣的紙同樣的剪法,你還能用不同的折法制作出其他不同造型的坐椅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發散思維。
教師應用問題引導學生聯想,讓想象的翅膀飛起來。只看圖片,學生往往只停留在觀看后覺得好玩這樣一個低的思維狀態。教師可適時在展出圖片時,用問題啟發學生聯想,啟發學生對生活材料及造型等的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教師須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生活的聯想、材料的聯想、造型的聯想,而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工具。教師應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如:“好看嗎?感興趣嗎?想不想動手試一試?”
教師應用問題來培養思維的廣闊性。當學生折了一半,折不下去時,老師應及時勸學生采用新的思維或方法,重新處理問題,使學生嘗到成功的愉悅。用問題貫穿課堂,師生共同活動,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氣氛活躍而有成效。
二、用原型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
靈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當靈感沒有到來時,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做好充分的準備。
“想象是一種思維方式,想象是人在感知客觀事物和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頭腦中形成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對現代坐椅的接觸并不多,開闊學生的視野,對學生豐富的原型啟發尤為重要。實物、掛圖、視頻都很難找到,但在網上,我找到了大量的圖片和一些最新的設計資料。
圖片與問題同步,有問就有圖,讓抽象的問題具象化,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讓思維有個起點。讓圖片說話,如講設計要大膽時,應出示多幅圖片供學生參考,讓圖片激發學生的靈感。
動畫代替不了示范,動畫可分解制作的難點過程,合理的示范是很有必要的。老師用紙切割幾刀,折幾下,一個造型新穎別致的小椅子就做出來了,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神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同時增強學生的向師性,使學生更認真地聽講,更愿意與你交流問題。我做過動畫,學生看動畫與看我親自示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后者對學生的作用更強,學生也看得更真切,而一些技法技巧能對學生產生很好的啟迪,有利于學生后期的構思及設計。
有了這種思維的準備狀態,一旦進入了群體討論,加上周圍同學的激發和老師的點撥,學生創造性的念頭就油然而生了。
三、用競爭激勵學生的創造熱情
有的學生遲遲不敢動手,可能是擔心自己的構思會讓同學笑話,這時,老師可抓住學生的心理,啟發開導:“我們不要怕失敗,做不出好作品也沒有關系,我們的目的是讓我們想象的翅膀飛起來,大膽去動手吧!”“不要怕自己的構思怪誕、荒唐,優秀作品往往就來源于一個奇特的想法,大膽去表現自己的椅子吧!只要它具有座椅的基本特征即可。”要鼓勵學生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捕捉靈感火花。要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敗,因為只有經歷失敗,才意味著比別人多了一份經驗,才有成功的希望。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意志力,調動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處在一種競爭、平等、興奮、寬松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的優秀作品就會不斷涌現。
教師應利用激勵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比一比,看誰最先想好構思,誰的想象最豐富,誰設計的作品最多,看誰設計的作品最具創造性、最具個性。對小有成績的同學,老師要及時鼓勵、表揚個體,激勵大眾。當某同學設計出一件較好的作品時,要及時表揚和肯定:“這位同學設計制作的作品構思真巧妙,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構思及其他更好的作品?”學生都爭強好勝,教師一激發,他的思維會更興奮和活躍。在不斷的激勵下,好的作品會不斷涌現。當學生聽到周圍同學不斷出好的作品,不斷被表揚時,會受到激勵,把情緒自然調整到一個最佳狀態,有利于創造潛能的迸發。
有些學生在制作時確有困難,老師應適時激勵:“大家不要怕想不出好創意,只要你不斷去嘗試,就一定能設計出好作品。”有些學生在做了幾個不滿意的作品后或在制作的過程后,才偶有靈感,并受其他同學的啟發,幾次失敗后,最終能做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件作品時,成功的喜悅會讓他們保持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和追求,激發求知欲,使他們產生要解決更多問題的信心。
四、用交流強化學生的興趣
教師應善于發現并把握學生的各種創造力的萌芽,加以鼓勵和肯定,使之不斷發展。
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原創性,尊重學生的想法,盡可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讓學生評出最佳創意作品、最佳工藝作品、最佳功能作品、最佳藝術性作品、最大膽作品、最富想象作品、最適宜作品、最美觀作品、最具現代感作品,盡可能讓每個小組創造的作品都能找出它的優點,都能得到肯定和表揚,還可評出創意最多的小組和創意最多的個人。
在展示與評價過程中,學生在設計制作的基礎上已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如果再在其他優秀學生作品的啟示下,也許就會產生更好的構思,或是改進自己的作品,因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同樣能學到新知。此外,它還能持續增強學生的興趣。展示的時候多媒體設備很重要,一個小小的紙折座椅,經數碼相機拍攝后(選擇最佳角度、構圖完美)傳入電腦,用大屏幕放出,小紙椅已變成為真實物一般大小,那種震撼力就連設計制作的同學本身都沒有想到,同時請作者到臺前來講述自己的構思,調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不少同學都表示課后自己一定改進作品,或是重做一個更好的。從第二節課的反應看,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創造性和表現欲更強了,都想讓自己的作品能到臺前去展示。
教師要堅持啟發誘導,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要運用鼓勵、啟發、示范等方法保持并發展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內驅力。在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展示學生作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