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術教育因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從分析當前傳統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入手,指出了在美術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并著重分析了美術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結合運用的策略,為從事美術教學與研究的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美術教育 多媒體技術 策略
多媒體技術因其多樣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進行綜合處理的優勢而被廣泛應用到人類生產、生活及學習的各個領域。多媒體在美術教育中是如何整合運用的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在美術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
1.傳統美術教育的弊端。
(1)課堂沉悶,提不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呆板,即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講解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和美術作畫技巧,學生對照課本進行描摹,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提不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得他們大都對美術課程敷衍了事。此外,學生的注意力在一段時間內最多只能維持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也是學生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然而,在傳統教學中,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學習已產生較大壓力,在美術課堂上如果沒有新奇的事物和教學方法,往往使得課堂越發沉悶,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2)圖片范例極其缺乏,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個性的發展需要。
對美術進行最為簡單通俗的解釋為圖片和畫面。然而,傳統的美術教育中,由于課本、教師思維及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導致范例圖片極其缺乏,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此外,進行美術教育最基本的課程就是描摹教育,并且學生的認知過程都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程,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對圖片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傳統的美術教學沒有足夠多的素材供學生進行參考學習,使得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如無水之魚。
(3)學習被動,創新能力不足。
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被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統教育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差。而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也是由于教學模式的落后而導致的。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往往照本宣科,學生交上來的美術作品也大都千篇一律,相似度極高。
2.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及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1)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多媒體技術具有多樣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多樣性集中體現為信息媒體的多樣化和信息資源的多樣化;集成性體現為對信息處理的方式完整性;交互性體現為個人需求與多媒體信息之間的選擇與反饋,是有別于其他傳統信息傳播媒體的主要特點之一。
(2)多媒體技術運用在美術教學中的優勢。
①調動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多媒體教學是運用計算機對圖、文、聲、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的教學形式。運用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就是充分合理地引進圖文并茂、聲像合一的多角度教學方式,從多個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信息接收來源多元化,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利用多媒體多樣性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素材和教學任務,可滿足學生“喜新厭舊”的心理,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增強知識傳播力度和密度。如:在講授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賞析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蒙娜麗莎圖像的PPT素材,使學生對這幅作品達到基本的感性認識,然后結合課本,對這幅作品進行一些簡要的評析。接著,可以播放一些美術學領域的專家對這幅作品的評價的視頻,使學生學到基本賞析能力的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看問題的視角和觀念。
②突破傳統教學,實現教學共享和教學互動。傳統美術教學模式重教輕學,重過程輕實踐,重技術輕情感,美術課堂往往沒有形成教師與學生良好的互動。在美術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消除傳統教學的弊端,達到教與學的同步,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在提高美術作畫技巧的同時融入個人情感,使學生能與教師實現良好的互動,并可以通過多媒體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便于學生課外學習和復習使用。例如在講解《動物形體造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將教學內容做成網頁課件,既可以方便其他美術愛好者使用學習,又可利用幻燈片在教學課堂上進行展示,在課件內容中包含復習與創新,動物形體造型,個人見解等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邊學邊實踐,達到與教師的良好互動。
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技術由于資源的多樣性、廣泛性和選擇隨意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和學習平臺。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易放棄學習,但運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進行資料的收集,在線咨詢,根據自身的需要,收集不同的資源,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作畫技巧和技術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和終身美術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美術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結合運用的策略分析
美術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運用要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就是要在保留傳統美術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合理運用,使學生得到多種感官的刺激,更好地汲取美術知識。有心理學專家研究得出,人們從視覺上獲得的知識記憶能保留約25%,從聽覺上獲得的知識記憶能保留約15%;兩種手段同時使用,能保留約65%。并且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效果比普通教學方法提高38%,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美術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的完美結合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入手。
1.巧用音頻,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律為感官接收信息,整理、分析、加工,形成感性認識,然后大腦對經驗進行交換。發散思維是運用多種途徑和方向思考問題,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開闊思維模式。在美術教學課程導入過程中巧用音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更有利于美術教學的開展。如在教學國畫《花草禽鳥意境圖》一課時,教師可以以“鳥鳴”為突破點,選擇符合意境的音樂《百鳥朝鳳》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感受中國古典文化意蘊的同時,聆聽各種模擬鳥鳴的聲音,形成個人對畫面的內涵和意境認識,豐富學生的創作空間和素材,如此可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巧用視頻,情境再現,切入課外。
人類思維形成過程是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視頻播放的畫面能使學生得到清晰的表象和感性認識。在美術教學中巧用視頻,情境再現,可以使學生從表象入門,逐步深入,形成較好的抽象思維。如,一位老師在講解《大猩猩》時,先播放了美國科幻影片《金剛》中大猩猩出現時震撼的場面,再現了大猩猩的外貌特征和形象特征,使學生身臨其境,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為教學內容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美術教育存在多種弊端,具體表現為課堂沉悶,圖片范例缺乏,學生自主學習不強,等等。而多媒體技術因其具有多樣性、集中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被廣泛運用在各種學科領域,也被運用在了美術教育中。故我認為,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圖、文、音、像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是美術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洪佳欽.多媒體環境中美術教學的策略探討[J].豆丁網教育論文,2008,(3).
[2]羅義雄.多媒體輔助美術創作教學探討[J].教育論文,2009,(4).
[3]石玉才.探討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呈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2010,(11).
[4]趙婉如.多媒體情境下美術教學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龍源期刊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