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巧妙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而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電教手段 素質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語文教育既是提高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奠基工程,又是發展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的必要條件,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揚全體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要發揚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電教手段,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手段。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質疑議論,主動探索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思維的基本手段。學生自己發問,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依賴心理,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出現問題后,上課時間更多的由學生用來小組討論以解決這些問題。學生有了充分的學習實踐,其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綜合能力才能得到鍛煉,獨立閱讀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將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機輸入,并顯示在屏幕上,同時把它們排列成序,再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以學生匯報的形式將問題解決。這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主體式教學”,可改變課堂固有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創設情境,入景動情
現行省編語文教材融語言文字訓練與思品教育為一體,通過學習課文,學生不但能提高理解、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優秀的品質和情感。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各種情境,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最佳形式之一。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我播放了一段無聲的錄像,展示整個的故事情節,讓學生看圖想象人物的個性心理特征,并給畫面配解說詞(說說應該用怎么樣的語氣語調來對話)。學生通過看、想、說、比,融真情于動景,有了觀察的興趣,自然也容易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說得生動、比得細致,繼而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的主旨。又如《安塞腰鼓》中生命的激昂和宣泄的力量、疾猛的節奏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3.激發興趣,觀察感知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而低年級學生閱歷又較淺,問題難以得到滿意的解決。教育技術使之直觀化、具體化。“百聞不如一見”,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觀察,引發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狼專題》,我利用電視錄像將狼的有關習性過程和其他相關文章展示于學生面前,使學生對狼有了一個整體了解。然后將錄像片和典型圖片制作成教學軟件,利用電腦多媒體,分步展示,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在課堂中感受并理性思索。再如學習《蔚藍色的王國》,過去講這一課,學生只能通過同學、老師的介紹,模糊了解作品的主題,現在,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展示作品各個景點的聲像資料,學生能聽到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白色的帆船,蔚藍的大海和天空,鮮花盛開的島嶼,白色的浪花,氣勢磅礴,呼之欲出。學生學習興趣大增,通過親自聽、看,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且記憶深刻。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在電教實驗班中,每一學期我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詩的學習,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4.突破難點,品詞品句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些知識,教師用幾句教學語言很難表達清楚。為了突破這些難點,利用電教媒體,就能大大減少教學時間,而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掌握本領。如《精彩的馬戲》一文,為理解“絕活”一詞,在體會課文語句的同時,如讓學生觀看一段“山羊走鋼絲”的錄像,這樣對理解詞義就大有幫助。再如《斜塔上的實驗》,伽利略發現的原理用語言解釋顯得啰唆而不形象,用CAI演示學生馬上就明白了,讀此段內容的時候自然就能讀出急切、意外的語氣。本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伽利略對科學執著探索的精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利用CAI的情景展示,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觀看后找出與畫面有關的段落讀一讀;然后讓學生指出作者描述的方法和自己描述方法的差別。這樣一步一步地烘托出伽利略的精神。到此時,我就不讓學生往下看了,而是讓他們自己找第幾自然段是寫伽利略的,學生找到后,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對比,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教學要達到的目的就在學生的你一言我一語中實現了,此課的重、難點也就較輕松地突破了。
5.深化練習,延伸擴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語言練習,將知識實行延伸、擴展,以達到理解基礎上的運用,可以較平時運用普通教法更省時、省力,更直觀,易掌握。如教學生用仿句的句式說話,可以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在圖像上出示若干本體,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應的喻體。這可以讓學生很快找到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聯系,生動形象的句子自會脫口而出。
在課后練習中,運用多媒體電腦可以展示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習題和課文補充材料。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的教學軟件,可以把習題的形式變得更活潑、新穎,把習題的內容擴展得更廣、更深,這也是課文知識內容的補充。這樣在落實知識的同時,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練習部分由枯燥變得有形有聲,如游戲般易操作,好掌握。如學習曉雪的《關于散文〈白鷺〉》,了解作者對散文白鷺的看法,學習散文賞析的一些寫法。師:下面我們來看看評論家曉雪是如何來介紹賞析《白鷺》的,自由閱讀課文,思考:分析曉雪在《散文家談散文》中,介紹《白鷺》哪些和同學們想的不同,作者講得是否有道理?最后用PPT展示探究成果,學習探究趣味濃厚。
中學語文教材的知識內容極為豐富,其中許多知識都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說不清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充分發揮其再現性的特點,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的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聲色兼備,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來實行意義建構,這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記憶,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習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