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的作文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啟迪學生的寫作智慧,讓學生喜歡寫作,夯實寫作基礎,必定能夠攻克語文考試半壁江山。
關鍵詞: 作文教學 寫作 興趣 方法指導
一直以來被學生的作文能力參差不齊所困擾,有的學生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里面有獨特的光亮和色澤,有豐富而深層的意蘊,讓人看了愛不釋手,而有些同學的文章主題不明,詞不達意,思路甚至有點混亂。
讀了不少學生好的作文后,我一直試圖概括出這些文章統一的特色,以方便課堂教學,但是十分困難,因為這些作文的優秀側面太多了,很多文章色彩很豐富,又蘊含了很多自己的思路,不過后來我選了一個普通的又很流行的詞——“智慧”。因為可以這么說,人類一切最優秀的文化都是智慧的結晶,自古以來杰出的任務都是智者。那么這些散發著智慧色彩的文章是如何寫出來的呢?怎么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能夠順利在語文考試中順利得到滿意的分數呢?課堂作文教學應該如何去做呢,怎樣才能讓學生熱愛作文,讓學生在考場那么短的時間里面寫出一篇好文章呢?
為什么學生之間會有這么大區別呢?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得好:人是一支隊伍,有的人因對于走得快而離開隊伍,有的人則因隊伍走得慢而離開隊伍。顯然這些優秀的學生走得比一般學生要快,還有些學生需要老師去啟發他們心中的那種喜好,把他們帶出隊伍,去把在現實中被蒙蔽光芒給釋放出來。
那么如何進行作文的課堂教學呢?我覺得教學需要“能順木之天以致天性”,讓學生在課堂里面能夠享受那種自由呼吸的感覺,自由地學習,自由地探索寫作的方法,讓寫作不再是技能的訓練,而是智慧得到生長,思維受到訓練。
理想的境界是:教學像清溪那樣歡暢地流淌,像登山一樣拾級而上,去高峰欣賞更闊大的風景。所以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然后教會學生幾樣寫作用的本領,讓學生能夠有興趣改變寫作思路的時候有機會。
一
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方面,我有如下的一些心得。
(一)自由寫作,抒發心意,喚起興趣。
這一點受到了一位大學教授的啟發。他讓自己的學生寫一個搶劫銀行的策劃案,這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作業,卻讓學生們群情激動,個個摩拳擦掌,要寫出一個好的策劃案。這樣在講解其他策劃案的時候,學生們都非常投入,自然達到了促使學生思考的效果。
我在平時教學的時候,就會注意將平時學生自己寫來玩的小品文,比如,班級每日日志和學生博客,甚至班級年級每周風云,讓學生去寫,接受他人點評。在真實的生活,別的同學風趣文字的點評和榜樣氛圍的帶動下,慢慢地學生的文章開始真實起來,假大空的文章變少了。
班級日志是每天的值日同學用來記錄每天班級發生的大小事務的文章,有些文章模仿了課本中的新聞報道寫作,把學生之間的沖突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和爭端,笑翻全班。在這股風潮的帶動下,每天放學的時候由原本的等待放學,變成了期待老師來讀日志。
(二)利用閱讀課,用喚起閱讀興趣,讓學生想寫有內容去寫。
為了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不會出現“茶壺煮餃子”的情況,我還經常利用閱讀課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除了讓學生去小品文的,還需要讓學生進行閱讀。閱讀的內容也靈活多變,比如《兒童文學》、《讀者》、《青年文摘》這些可讀性較強的材料,這些材料中優美的文章和片段有不少,是寫作的好材料。同時還在閱讀課上讓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甚至進行文章比較,將課文上的文章和課外閱讀的內容進行比較,好在哪里,哪些需要改進。這樣的活動消除了學生對范文的神秘感,學生們興趣大增,對于這些課文中優美的地方,學生們也自然接受多讀多記,對于老師提出的要求也很自然接受了。
(三)走進生活,發現亮點,提高寫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的文章是最好的,平時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能夠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文章學生和教師一起的校園生活中有很多閃光的地方,而教師的視角又可以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世界,比如當我校櫻花開放的時候,那個校園的角落變成了櫻花的小世界,陽光透過淡粉色的花瓣,把院子變成了一個讓眼睛陶醉的角落。我布置學生帶上相機,拍下這幅美麗的畫卷,配上文字,發到自己的博客、微博,生活的氣息立刻濃了起來
有一位同學在博客里寫道:一位出租車司機,在雞鳴寺路旁特地停了下來,給道路兩旁的櫻花樹拍了一張照片,那一瞬間的場景讓他感到了緊張生活中的流露出的幸福。這樣的活動多了,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習慣于了記錄實事、描寫真人、抒發真情、發表實感。
除了上面的辦法,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經常嘗試學生自己批改作文,交互批改,再配合老師的鼓勵賞識,學生的興趣會逐步得到提高。
二
在當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以后,學生需要得到老師切實有效的方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以下幾個方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且比較有效的。
(一)學會給自己的文章選個好標題。
從文章中學,從生活中學,讓學生能夠打造一個靚麗的文章之眼,在這樣一個重視包裝的時代,好的內容也需要包裝。好題目的四個標準:準確、簡潔、新穎、有文采。
一般有以下幾個辦法提高題目的靚麗程度,比如修辭、引用、反常、符號等。
修辭方面有反問、設問、對偶、擬人、呼告、借代、比喻、夸張等,看下面的例子:
《成才全靠父母嗎?》、《我今天做了什么?》、《傾聽自己的心跳》、《一頭白發,滿山青蔥》、《樹的“嘆息”》、《別了,漫畫書!》、《都是課外書惹的禍》、《我也銜過一枚青橄欖》、《常回家看看》、《與疾病為友》、《往事并不如煙》、《成績≠素質》,這些標題都能讓人眼睛一亮。
常言道“題好一半文”。古人曾把擬題比做“點睛”,要想在作文擬題時得心應手,就必須多讀書,多看報比如報紙體育版、娛樂版標題,從中汲取豐富營養,這樣,才能可能使自己所擬的面孔清新脫俗,讓閱卷老師一見就喜歡。
(二)選擇合適的文章體裁。
話題作文不限制文體,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種自己擅長的文體。擅長構思情節、描寫人物細節的可寫小說;擅長于分析事理、富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可以選議論文;擅長于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且文采飛揚選散文。其實文體本無好壞之分,如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比不上形象思維能力,就可以避免選擇寫議論文。防止棄長取短。一般在文體上中學生有以下一些選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學作品(如小說、散文、詩歌、劇本、雜文等)。但也要注意,文體不限并不等于可以恣意書寫,一會兒議論文,一會兒記敘文,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四不像”,也自然無法講清道理,講明故事,顯得不倫不類。
(三)文章首尾細打造。
“文似看山喜不平”,文章我們都喜歡高潮迭起、懸念迭出的,但在僅有600字左右的考場文章當中,能有一兩個高潮就不錯了。而把這個高潮安排在開頭和結尾是比較好的。
有兩條原則:開頭求“奇”,結尾求“情理之中的意外”。
比如下面的一些開頭: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知識猶如浩瀚無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窮盡的一天?唯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擷到知識果實。(《學無止境》)
2.微風拂過竹葉,像碧波輕吻著海岸,像明星裝飾著天幕,像冷雨滋潤著土地。你的出現仿佛一道閃電劃破了凝固的空氣。(《一絲甘醇沁心田》)
3.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對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待人和善》)
上面的這三個開頭都是滿分作文中的。用了名句、比喻、比擬。
那么結尾如何去做才能出現情理之中的意外呢?依靠想象和模仿。
想象可以多看看科幻小說,偶爾粗略看看網絡小說也不錯,網絡流行的微小說倒是經常有意外結尾出現,不過也只能是借鑒。
良好的書寫來自精心的準備,所以考試的時候也可以試著使用以下技巧:用顏色比較深的,筆頭是0.5mm的鋼筆或者圓珠筆書寫,盡量把字寫得滿著格子寫;同時標點使用要正確規范;杜絕空格與拼音,寧可換一個詞。
當學生的寫作興趣提上來后,配合寫作技巧,學生的作文分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作文分數的提高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信心面對基礎題。當然,文章寫好了,基礎分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