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切入點和突破口,已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類型,它有著創業教育的獨特優勢。作者對高職院校如何正視現狀,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創業教育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現狀 優勢 對策
1.引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建設創新型國家放在了突出位置。創業是創新的落腳點和平臺,創業是創新的動力,創業是創新的目的,所以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十分重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高等學校要發揮重要作用,高職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責無旁貸。雖然創業教育近幾年來已在高職院校廣泛開展,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現狀卻還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我們要從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出發,認真研究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和特殊性,找出存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
2.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現狀與存在問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2002年才在清華大學等9所本科高校試點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則更晚。目前雖然重視創業教育的高職院校越來越多,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有所增強,但從總體形勢來看,大多數學校的創業教育仍停留在為學生就業找出路的初級階段,沒有提高到作為社會和經濟發展驅動力的高度,創業教育的實效性還不明顯,學生創業的積極性與成功率還很低。目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活動存在的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師資力量薄弱。
我國創業教育開展的時間不長,專業從事創業教育的師資還很缺乏,目前在高職院校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是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輔導員,這些教師不是專業教師,無法結合專業進行創業教育,而且大部分沒有創業的經歷,不熟悉企業的運作、管理與經營,再加上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創業教育培訓,普遍缺乏創業指導能力,因而他們的教學往往是照本宣科、紙上談兵,講不清企業的實際運作過程和操作環節,致使創業教育只能停留在理論教學的層面,缺乏針對創業者實踐層面的教育和指導。教師是創業教育的主體,所以,總的來說,師資力量薄弱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推進創業教育的“瓶頸”。
2.2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融合不夠。
高職院校目前的創業教育,大多僅僅是在就業指導課中講授與創業相關的知識,以及零星的創業指導講座,內容比較單一,以入門知識為主,沒有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與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未形成有機聯系,但創業是需要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創業教育不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就使創業教育失去了專業這一最基本的依靠,從而往往使學生創業激情有余而能力不足。
2.3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
創業教育,從本質上講,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能力的教學活動。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就是要大力開展這方面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可一些高職院校認為開展創業教育就是要鼓勵大學生在校創業。創業需要管理知識、專業知識、商貿知識,還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和人脈關系。事實上,絕大多數在校學生基本不具備這些條件,這種意義上的創業教育,勢必把大多數學生排斥在創業教育之外。如果一定要學生在校創業,其結果,必然是既耽誤學業,又不能成功創業,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2.4創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創業教育是通過創業教育教學體系來實現的,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是實現創業教育目的的支撐,包括全面的創業教育內容體系、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結構體系和完整的創業教育工作體系。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內容沒有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對象的需要,確定不同的內容,大多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另外,多數高職院校教務、學工、就業指導、學生所在系等部門在創業教育方面未能形成協調統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總之,不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制約了創業教育的廣泛開展,影響了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
3.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優勢分析
3.1創業教育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優勢。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能力等,并最終使受教育者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由此可見,創業教育、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都是實用型、應用性的,它們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具有一致性。人才培養是創業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指向,創業教育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一致性為創業教育提供一個方便操作的教育體系平臺,所以在高職院校可以方便地開展創業教育。
3.2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融性優勢。
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職業針對性,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因此學生完全可以考慮在本專業范圍內進行創業實踐。例如,農機專業可以嘗試開辦農機服務部;寵物醫學專業可以開設寵物門診部等。如果我們注意結合專業對學生加強創業教育,就會激發學生在本專業范圍內創業的激情,這樣我們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實際上為學生成功創業奠定了技能基礎。同時由于學生在本專業范圍內進行創業,因此在創業過程遇到問題專業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幫助,又為學生成功創業提供技術保障,這樣的創業教育效果肯定更好。而普通高等學校由于是學術型的,開設的專業理論性很強,學生要在本專業范圍內創業就很難了。所以相對于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院校由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融性,實施創業教育有明顯優勢。
3.3校企合作的緊密性優勢。
高職院校的每個專業都有企業專家作為重要成員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每個班級都有不少課程是由企業技術人員負責講授的,學生每年都要進入企業參觀或頂崗實習。所以相對于普通高等學校來講,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更為緊密,而合作企業往往是創業的典型,這些企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業史,它們的負責人,大多有著豐富的創業經驗和很強的創業能力,所以他們既能為學校創業教育提供實踐平臺,又能為學校創業教育提供專業的指導。學生到這樣的企業去鍛煉,可以積累實踐經驗,激發創業激情,還可以得到更為具體更為專業的指導,這樣就為以后創業活動的開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4.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對策思考
4.1完善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僅僅是在就業指導課中講授與創業相關的知識,以及零星的創業教育講座,內容非常有限,更沒有與各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融合,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尚未建立,根本無法滿足學生未來創業的需要。目前學界公認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應包括:學習創業基礎理論知識的課程,即學科課程、強化創業意愿的課程,即活動課程及提高創業技能的課程,即實踐課程。我們一定要建立包含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使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得到完善。
人才培養方案是圍繞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對本專業課程體系與結構、教學安排等進行總體設計,它是組織教學、實施教學管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出發點,也是實施人才培養的路線圖。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實現把學生培育成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的人才的目標,就要注重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和整體設計。只有將具有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把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合理安排創業教育課程,才能做到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做到創業教育進計劃、進課堂,把創業教育貫穿到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使創業型人才培養成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實現創業教育的目標。
4.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師資體系。
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是推進創業教育向深層次發展的核心所在,是培養高素質創業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創業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工作,授課教師不僅要能上好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課,更要熟悉企業的運行管理,具有創業經歷。創業教育內在的特征決定了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不僅要具備一般教師的職業素質要求,更應具備創業教育對教師的特殊要求。目前,師資力量薄弱已成為高職院校推進創業教育的“瓶頸”,所以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專業化、理實一體化、多元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選拔對創業教育感興趣的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專業培訓,使他們成為既具有扎實的創業基礎知識、較高的創業理論教學水平,又具有規范的創業技能指導能力的專業化的創業教育教師。另一方面,要鼓勵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到企業兼職或從事創業實踐活動,讓他們熟悉掌握企業的運作、管理與經營的規律,積累實踐經驗,成為“理實一體化”的創業教育教師。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還應注意師資的多元化,要從校外聘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尤其是創業成功的校友,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
4.3搭建創業實踐平臺,健全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
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基本途徑,對大學生畢業后的社會化、市場化創業起著不可或缺的孵化作用。創業實踐平臺是學生進行創業實踐的有效載體。搭建創業實踐平臺,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舉辦創業設計大賽、創業模擬訓練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二要加強校內創業基地建設,為學生創業提供低成本的創業場所,堅持項目驅動,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參與具體的創業項目,體驗創業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三要加強校企合作,建設校外創業實踐基地。校企緊密合作是高職教育的特點,是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的有利條件,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充分利用企業的人力、環境等資源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綜合能力。
4.4優化創業教育環境,加強創業教育環境體系建設。
創業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環境的優化至關重要。只有大力加強學校內部創業教育環境的建設,才能真正使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創業教育環境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含很多因素,牽涉方方面面,我認為目前還應該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創造一個合理的組織環境。任何一個目標的實現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創業教育的開展,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組織機構,要圍繞創業教育進行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一個良好的、有效的、運轉靈活的組織機構。比如可設立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專門研究管理學校創業教育方面的具體事宜。校內各職能部門要明確職責,相互配合,共同為創業教育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二要建立服務平臺。對想要創業的學生而言,能力不足,信息缺乏是阻礙他們創業的兩大因素。所以,要建立提供項目評估、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等的服務機構,為學生創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幫助和服務;三要綜合運用各類載體和宣傳陣地,營造創業氛圍。利用院報、廣播站、網站、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宣傳媒體進行創業政策、創業成功人士(尤其是創業成功的校友)和在校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跡等宣傳,使學生了解創業成功人士的創業史,從創業成功者的經驗和經歷中得到啟發和幫助,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品質。
參考文獻:
[1]蘇連升.高職高專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保定學院學報,2011,(7).
[2]江義永.獨立學院實施創業教育的優勢分析[J].太原大學學報,2009,(6).
[3]王聯翔,韓德靜.“校企一體”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陶瓷研究與職業教育,2008,(4).
[4]曾敏.高等專科學校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5]丁輝關.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內容與實踐教學模式分析[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高職高專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編號:GZ200953)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