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琳妍
摘 要: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高職生的頂崗實習教學環節和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在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上都有共同之處。此外,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高職生成為企業的新員工,因此探索如何在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和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中進行有效銜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對于有效銜接點作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職生;頂崗實習;企業新員工培訓
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全面人才,是學校教育的教育目標,也是21世紀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所在。學校教育培養的人才最終會走入社會,接受社會的檢驗,此時必然要提倡終身教育。而要踐行終身教育,各行各業的員工在自我學習提高中,接受企業培訓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基石,探索高職生頂崗實習和企業新員工培訓有效銜接,積極縮短企業新進員工上崗時間,讓新員工有效融入企業,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完善個人的職業規劃,實現個人職業生涯價值。
1. 素質教育概述
素質教育是我們國家這么多年以來一直提倡的一種教育模式,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國內教育界的界定并不完全統一,但人本主義的觀點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人本主義的素質教育十分關注個性。他們并不否認外部條件的作用,但認為外部條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及早發現他身上存在的并且能夠進一步挖掘的潛能。當然,在此所說的個性是一種健康和諧的個性,而不是頹廢畸形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個性,注重的是受教育者主體性建構和人格的健全發展素質教育也理應實現從“本本”向“人本”教育觀念的徹底轉變,真正實現培養人的宗旨。
素質教育中的素質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因此素質教育的內容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在知識的基礎上融合了情感教育、意志品德訓練、健康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與人交往的良好協作精神的一體化的系統內容。
2. 關于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
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功能與作用和高職教育的特點密不可分。
2.1 高職教育的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主要培養在生產、工作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或者說培養面向21世紀的素質型人才。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高職教育應培養既具有大專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工藝型“三型”人才。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除了應達到上面所提到的要求外,至少還應強調兩點:一是對高職畢業生理論掌握的要求,這里所說的理論并不是局限于某單一學科,而是針對某一崗位群的所有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理論功底深厚,可以為終生接受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畢業生不僅能夠適應現在社會某一崗位要求,也具有發展的潛能,以適應未來新出現的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而不應僅僅局限于現在通行的說法“夠用”。另一點要強調的是,現在的培養目標中對高職畢業生的素質沒有具體明確的要求,高職生不僅是職業型人才,更重要的是應成為素質型人才。這里所說的素質包括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及身體素質。理由如下:“提高勞動者素質”這一點已明確寫進我國的《職業教育法》;在現代社會,職業已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勞動者幸福與快樂之源,展示自己才能的必由之路;勞動者所具有的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是將來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是一脈相承的,而高職生頂崗實習的目的以及作用也驗證了高職生的頂崗實習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2.2 高職生頂崗實習的目的及作用
由于高職生人才培養的特點,決定了高職生頂崗實習這一環節是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資源辦好高職教育的有效途徑?!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目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都把頂崗實習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開展,一是希望通過頂崗實習促使高職院校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辦好高職教育;二是希望學生提前到崗位上去真刀真槍地干,有效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觸”,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又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使學生就業競爭力得以提高,并促進學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的提高??偠灾?,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能有效的使學生盡快的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轉變,能更快地融入企業的生產和工作,同時能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得到現實的檢驗,從而不斷完善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建設者。
3. 關于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
新員工崗前培訓,是一個企業所錄用員工從局外人轉變為企業人的過程,是員工從一個團體的成員融入到另一個團體的過程,員工逐漸熟悉、適應組織環境并開始初步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能。新員工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穩定有序發展的關鍵所在。
3.1 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的目的
企業進行新員工培訓的目的無非是讓新員工盡快全面的了解企業,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進而及早融入企業生活,給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3.1.1 明確責權利
對于一個新員工而言,剛剛進入一個新企業,面對的企業的戰略、產品、同事、企業文化,一切都是新的,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不辨東西。
此時,新員工責權利是否明晰,是否對等對其情緒影響較大,大量的內耗都產生于此,不滿和怨憤是企業最大的成本。這個部分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崗位內容:即關于崗位基本情況的培訓,包括崗位職責、崗位要求、崗位的匯報線、崗位的內外部工作聯系、崗位的工作目標及考核項目等。通過培訓,可以使員工對本職工作有較深的了解,從而可以迅速適應崗位要求。
3.1.2 統一核心價值理念
新員工的價值觀必須和企業的核心理念達成統一,形成一個信仰,這是對企業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念,不互認企業的文化,根本談不上一種合作,相互之間很難達成一種默契,員工帶著情緒工作,每天做著與自己價值觀向背的事情,工作效率必然低下。
為保證企業內不能有第二個主流文化的存在,絕對不能有個人色彩的價值觀存在,迪斯尼公司推出了《新進員工培訓規范》,其目的是將新進員工不符合企業文化的一切帶有個人特性的觀念和行為迅速磨掉。
3.1.3 熟悉公司與提升自我并重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一個系統性的項目,既要培訓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介紹公司的基本情況,還要考慮員工的短期發展和長期發展,因此要系統地設計培訓課程,使之成為一個系統化的整體,從而讓新員工在熟悉公司的同時自覺的把自我成長融入其中,達到員工自我提升的目的。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其進入企業的第一步,通過有效的培訓,一方面可以使新員工的能力、知識、技能得到提升,快速適應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新員工樹立自我人力資本投資的觀念,使其意識到自我發展的重要性,從而積極與企業合作,努力提升自己。
4. 關于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與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有效銜接
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就是培養未來合格的企業員工;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是培養企業需要的合格員工,從培養人的角度,兩者是一致的。事實上,每年都有大批的高職生流向各類企業,他們在上崗之前一般也會進行崗前培訓,如果能把培訓的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有機整合,肯定是提高培訓效率的途徑之一。
4.1 有效銜接的可行性
基于素質教育的理念、內容和方法的角度,兩者在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都具有共性,因此基于素質教育的角度,兩者的有效銜接是具有切實可行性的。
4.1.1 教育目的的共性
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的目的是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零距離,讓學生提早了解企業的運作,了解自己在企業的崗位角色,應該履行的崗位職責。通過這一環節,也讓學生對于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等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從而及早成長為企業的合格員工,也使學生完成社會人的轉變,為個人價值的實現邁開第一步。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員工認同本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的基本概況,了解員工的崗位情況和相應的職責,從而為企業創造效益,也實現員工的職業生涯價值。
鑒于此,無論是高職生的頂崗實習教學,還是企業的新員工崗前培訓,在人的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認可上是一致的,統一的。
4.1.2 教育理念的共性
素質教育理念的最基本點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一點在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頂崗實習本身就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為了讓學生能更適應外面的世界,為了學生盡早的進入社會人的角色,是頂崗實習教學的初衷所在。通過頂崗實習,高職院校能及時發現在專業設置中出現的問題,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還不夠完善的地方,從而及時修改專業培養方案,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一線人才。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進一步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缺點和自己的優勢,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舍與得,學著不斷成熟。正如李開復在自傳中所說,“每一次放棄,都有爭議,都有掙扎,都有留戀。但是最終通過理性走向平靜,我深刻地知道,每一次放棄與選擇,都是‘舍與‘得的對應。但人們只有傾聽內心的聲音,真正做到‘舍棄,才可能讓自己全力以赴,到達心中的下一個‘理想國?!薄半S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選擇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隨之對應的,是作出選擇時需要的勇氣越來越多。我相信,根據一般人的經驗,一定時間之后,年齡與勇氣的增長就成了反比?!倍@些成熟都是需要去歷練的,頂崗實習恰巧是在一個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后讓人能盡早開啟成熟之門的一把進門鑰匙。
企業的新員工培訓同樣是以人本思想為基礎的。企業要讓員工愉快的工作,不帶情緒的工作,前提就是企業的文化,企業的核心理念和員工的價值觀念是不沖突的。企業在追求產值、效益的同時,必然也要把員工的個人成長、職業規劃納入到企業的規劃中,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企業和員工是一個有機體,大家為了共同的價值目標而努力,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也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穩定性,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從素質教育人本主義理念出發,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與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是如此的步調一致,前者的有效進行能縮短后者培訓的時間,而后者的有效進行能鞏固前者的教學效果。
4.1.3 教育內容的共性
從素質教育內容的角度,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和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一樣,都是希望通過一次再教育,進一步提高這些準員工們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其中尤其關注員工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因為這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職業素養,也是每一個員工能夠實現自我職業價值的關鍵所在。
4.1.4 教育方法的共性
如何有效的把素質教育的內容傳達給頂崗實習的高職生和企業 的新進員工,教育方法的恰當性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無論是頂崗實習還是崗前培訓,為了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綜合性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共同的選擇。比如講授法,就是運用多種教學技巧和交流手段,用口頭傳授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培訓者。講授或講演中,通常采用多種交流媒體工具,如書面資料、投影儀、幻燈片、錄像帶、電影、標本、展品、粉筆、黑板和電腦等等,讓人聆聽、觀察、理解培訓內容。
再比如小組討論法,將培訓者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某一內容的討論。培訓者都有參與機會,人人都興趣盎然,積極投入;能發揮小組成員各種能力的作用,如學識、經驗等,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能觀察到學習效果。而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中,一般也是按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這樣更有利于成員組經驗的交流,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
4.2 有效銜接的執行設想
以素質教育為基準點,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和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有效銜接的可行性已經十分清楚,那如何在實際工作進行操作呢,本文大致作如下設想。
4.2.1 建立不同行業的校企合作聯盟
高職院校主動和各類企業聯系,建立校企合作聯盟,為高職生的頂崗實習提供場所。在頂崗實習教學中,聘請企業人力資源的專業人士為兼職教師,在學生沒有進入企業之前就進行崗前基本知識教育;進入企業后,聘請企業的相關人員作為學生的企業指導教師,全程對學生的頂崗實習進行指導。
企業同時也歡迎高校的教師去企業鍛煉,參與企業建設,參與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整個過程。
4.2.2 培訓教材的統一
高職生頂崗實習中使用的實習手冊可以按專業的類別,結合相關行業的企業培訓手冊的內容,培訓教材實現基本的統一。參編學生實習手冊的人員應該有企業人力資源的相關人員,在手冊編寫的過程中就把企業員工手冊的內容滲透其中,真正實現校企零距離。
4.2.3 師資力量的統一
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可以在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中承擔一定的任務,企業的人力資源人士也可作為高校的兼職教師,參與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大學生綜合素質課等。高職生頂崗實習和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的師資可以相互倚重,取長補短,和諧統一。
4.2.4 平時互相觀摩參與機制的建立
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分為學期制和上崗制。所謂學期制就是高職生在寒暑假期間,到合作企業進行假期實踐,每次實踐前都能接受企業短暫的崗前培訓,然后把每次的假期實踐連貫起來,就是完成的新員工崗前培訓內容。學期制的設想需要依托訂單班的開設,訂單班就是按照企業的需求來培養學生,成為該企業的合格準員工。
所謂的上崗制就是在學生完成學校教育部門后,集中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去企業實習,其實就是企業新員工的預備階段,這時完全可以直接進行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實習教學與崗前培訓合二為一。
高校同時為企業員工培訓提高場所和設施,企業培訓時學??梢蕴暨x部分學生在旁觀摩,隨堂旁聽培訓,增加感性認識。
高校就業指導課的開設,可以邀請企業人力資源人士來作講座,也可以讓企業指導教師隨堂聽課,提出寶貴建議。
5. 結論
無論是高職生頂崗實習教學,還是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21世紀以來,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建設者們應該在信息化時代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高職畢業生作為新新的建設者,要順利、盡快地完成從學生到社會建設者的轉變,認真進行頂崗實習,接受企業培訓,是必然的,也是關鍵的一環。企業的員工培訓作為再教育的一個環節,借鑒和運用學校教育的優勢,也有利于培訓效率的提高,而兩者結合的基石就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實踐我國素質教育的要義。對于高職院校和企業來說,這樣的結合是一種雙贏,而兩者有效的銜接點還有待于學校和企業雙方的進一步合作、交流與探索。
參考文獻
[1]阿爾伯特.哈伯德著,呂東華編譯,《忠誠敬業執行》,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第1版(178)
[2]龔曉路,黃銳,《員工職業素養培訓》,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1版(307)
[3]梅愛冰,嚴軍主編,《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教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版(96)
[4]周海濤,《素質教育常用方法淺析》,《教育評論》,1997年第1期(46-47頁)
[5]張曉紅,《素質教育理念的價值分析》,《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45-47頁)
[6]徐飛,黃文彬,《素質教育與教育本質的回歸》,《理論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1期(73-74頁)
[7]翁史烈,《轉變人才觀、教育觀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17-22,28頁)
[8]劉倚源,尉志凌,《對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的思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第5期(63頁)
[9]趙玉娟,《論素質教育教學方法的個性特征及其有效選取》,《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58-60頁)
[10]柳國輝,譫啟標,《人的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理念》,《襄樊學院學報》,199年第4期(71-76頁)
[11]張振鵬,高九江,《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素質教育中的運用》,《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33-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