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謙
摘要: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在國民經濟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視,它們在大企業的陰影下,舉步維艱。尤其在我國加入WTO 后,中小企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 表面上看是產品與服務的競爭,而實際上則是企業文化的競爭, 如何加快我國中小企業文化的建設步伐, 跟上快速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已成重中之重。本文就中小企業如何構建企業文化從企業人員,企業目標,企業品牌等幾個方面結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管理理論提出了以人為本,文化目標,文化品牌等幾個觀點。
關鍵詞:中小企業; 企業文化; 文化建設
一、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概述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中小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一般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定義,質的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的組織形式、融資方式及所處行業的地位等,量的指標則主要包括雇員人數、實收資本、資產總值等。如工業企業的中小型企業標準為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交通運輸業的中小型企業標準為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他不同類型企業對其界定也各不相同。
(二)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它對企業全體員工的思想、行動具有導向作用、約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調適作用和規范作用。
隨著以知識、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新興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知識經濟的興起,文化力日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應及時實現文化創新和發展,消除既有文化中的消極成分,真正建立起與時代“脈搏”相適應、富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
二、中小企業塑造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一)推動和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市場中,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能夠持續地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并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企業的競爭力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產品層,包括產品生產及質量控制能力、企業的服務、成本控制、營銷、研發能力;二是制度層,包括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外環境、資源關系、企業運行機制、企業規模、品牌、企業產權制度;三是核心層,包括以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一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標。
(二)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在體現。企業文化的創新是企業形象塑造的基礎,良好的企業形象的塑造又有助于企業文化的升華。企業的形象是企業文化的重要指數,是企業創造品牌的關鍵,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基石。
(三)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的本質體現在其核心價值觀上,企業成長的可持續關鍵是它追求長治久安的核心價值觀要被企業未來人確認,企業未來人又具有自我批判、延續和發展的能力,這樣就能使核心價值觀在適應技術與社會環境變化的前提下得以繼承和延續。
(四)網羅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勝法寶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人才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的人才爭奪戰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對人才的爭奪真正體現在不同企業文化的競爭上。各種人才通過對公司的企業文化進行了解、認識,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公司。某種程度上說很多人才都是因為青睞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而選擇進入該公司的。
三、我國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從總體上看尚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中小企業競爭力較弱,根本原因是缺乏具有企業個性的企業文化。此外,國內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更多談到的是要科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很少有人提倡中小企業要注意文化的建設。
(一)管理者和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不足
我國對企業文化的認識,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處在一個相對比較新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由于大家的認識不一,對企業文化內涵的理解都不盡相同,這種狀況導致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對企業文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有的認為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專利,只有大企業才有能力,有資格談企業文化;有的認為企業文化在企業中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成功企業的面子而已——成功企業才有企業文化;還有的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在企業中增加一些文化氣息,如張貼一些標語,搞一些文娛活動等等。這樣的認識會使中小企業不去構建企業文化或去盲目構建企業文化。
(二)企業制度不科學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有制度保證。我國現在的中小企業大多數是家族企業,在這些家族企業中,大多數是家長決策,家族企業用人往往是用人唯親,不是用人唯賢,當這些人上崗后,企業的規章制度對他們不起作用。這種認人唯親的用人制度產生不公平的競爭制度,導致企業人心不齊,人才流失。
(三)傳統文化中的惰性思想對現在企業的影響
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既是一筆巨大的資源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這些“包袱”主要有如下一些惰性思想的影響:存在“大一統觀”思想與實行行政化管理,自從秦始皇建立起高度統一的集權國家以后,“大一統”便在華夏大地徘徊了兩千余年,而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以后,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這種觀念非但沒有絕跡,而且進一步得到了強化。由于管理模式上的“大而全”、“小而全”,使中小企業患有各種常見病:如中小企業內部各種機構重疊,人浮于事;手續繁多,信息流通慢等。同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對中小企業文化的滲透之深,影響之大越來越明顯的成為中小企業現代化的阻礙力量。上述傳統文化在現實世界中,到處可見到其影子,對我國中小企業文化的進步產生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四)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和制度規范
中小企業文化研究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還缺少系統完整的企業文化理論,以至在構建中小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有的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文化的認識失之過寬,認為是可望不可及的東西,認為在現階段還不宜推廣;有的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文化的認識又失之過窄,認為增設文化設施,開展文體活動就是中小企業文化;也有的中小企業把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看得過于簡單,認為提出幾句響亮的口號作為中小企業精神,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就行了,滿足于表面文章,不愿花大力氣,下苦工夫。這也是目前重塑中小企業文化必然遇到的問題。
(五)領導者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中小企業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從體制外到體制內逐漸發展壯大,向社會證實了他們的能力、魄力、膽識和才氣,并有了今天在國民經濟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雖然不同時期的中小企業家所處的體制背景、政策環境、機會與挑戰各不相同,他們的性格特征和素質也差異萬千,但縱觀他們的創業歷程,卻可以從中尋出許多共同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才使得他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中國企業界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然而另一方面這個企業家群體卻仍然不夠成熟,這使得一些中小企業曇花一現,“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成為我國企業界的一大特征。很多優秀的中小企業家業績曾經無比輝煌,后來卻日漸隕落,在為他們扼腕痛惜之余,我們也發現固然影響企業的成敗有很多因素,甚至是很偶然的因素,但中小企業家們自身的某些特點卻也是導致中小企業創業者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原因。
四、中小企業塑造企業文化的措施
(一)吸收傳統企業文化精華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文化思想,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質是倫理文化、道義文化,主要以“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念來調節人們的行為和利害沖突?,F代中小企業的價值觀應是義利并重,守義取利,即在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經濟效益或追求利益最大化。前者是對中小企業“義”的基本要求,后者則是利的集中體現,二者的統一則是現代中小企業最基本的行為規范。
(二)加強中小企業企業家隊伍素質建設
著名經濟學家熊波特將市場經濟看作是企業家經濟,并認為企業家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體,如果這一命題成立的話,我們當然也可以說,中小企業家是現代中小企業文化的主體。因為,現代中小企業制度及其效率能否發揮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能否在中小企業中形成積極進取的中小企業文化。而中小企業家在中小企業文化中起著創造者、培育者、倡導者、指導者和激勵者的角色。中小企業家是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龍頭,歷史賦予當今中小企業家的任務,不僅是做創造物質財富的“發動機”,而且要做中小企業文化的開拓者,要善于運用文化手段去塑造中小企業形象。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要進一步深化中小企業改革,為中小企業家隊伍的成長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三)確立企業文化品牌戰略
要想建立適合自身的企業文化或者使企業文化發揮應有作用,必須先確立企業文化品牌目標,把企業文化當作品牌來經營,這樣才能保證上下一心,保證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經營發展保持同步,并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同時,把企業文化當作品牌來經營,突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也為企業吸引和保留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保證企業制度與文化的一致性
保證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與企業文化的一致性.這樣可以形成規章制度對企業文化的一種外在保護,通過規范員工行為進而保障企業文化戰略的實施。同時還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制度建設,保持企業文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企業文化也需要制度保護,而且優秀的企業文化總是和完善的保障制度聯系在一起的。部分企業文化可能因為管理層的變動而可能遭到較大改變,造成企業文化建設的脫節,這就要求企業文化需要一定的制度來保障其在企業管理層或者經營方式等變更時能夠“固本”,從而使得生產經營穩步持續進行。
(五)奉行人為本管理理念
優化人力資源并奉行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積極參與作用。優秀的人力資源是良好的企業文化的基礎,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先天優勢,有助于減少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人力財力成本。企業員工作為企業文化的載體,直接關系到企業文化實施的效果。因此,企業文化要兼顧到員工的要求,做到以人為本,得到員工的一致認同方能確保企業文化的實施以及發揮其應有作用。
五、結論
優秀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繁衍的支柱。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基業長青,行走百年的支柱。它是企業個性化的根本體現,是企業生存、競爭、發展的靈魂。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建設應當走企業家與專家學者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實相結合,中外文化相結合的優勢互補之路。只有這樣,我國的中小企業才能走上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芳,趙志勇.論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7年第8期
[2]陶紅霞.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西安郵電學院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