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霞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教育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關(guān)注和重視。傳統(tǒng)教育的陳舊模式已被打破,新課程背景下的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我們必須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發(fā)展,了解學生心理特點,提高其心理能力,為學生整體素質(zhì)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這也要求我們在教育中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項工作中去,同時也要將其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去,其意義也就在于通過二者結(jié)合,能夠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從這一點看,語文教學在由于其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的特點,在各學科中最為復雜,可塑性也最強,如在語文教學中能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將會很好的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和個性發(fā)展。也必將會承擔起素質(zhì)教育的重任。
一、以文章為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眾所周知,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顆閃亮的珍珠。它幾乎涉及了美的各個領(lǐng)域,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美的各種風姿。其中也不乏經(jīng)典之作,文質(zhì)兼美,形神俱佳,貯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極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因此借助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其中可利用的心理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其實是一種既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借助課文中的典型形象包括人格化的藝術(shù)形象來引起學生情感的震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品質(zhì)。如阿長的是淳樸善良、信客的誠實守信、冬日看海人的敬業(yè)、美國大兵的勇氣、居里夫人的信念、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不屈、鄧稼先“我不能走”的責任、丑小鴨在困境中的堅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yīng)的情感體驗,那么學生感受這些鮮活的形象時,也會被其優(yōu)秀的品質(zhì)所感染,有助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且語文教材是通過精挑細選的佳篇美文,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無論是文章中所展現(xiàn)的河山畫卷,故事所體現(xiàn)反映的真善美丑,既是對學生美的熏陶、思想感情的陶治,也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以及是非的辨別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如《皇帝的新裝》讓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假、丑、惡。在《風箏》中學會自省、《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體會到愛的力量。《散步》、《背影》中感悟親情,《社戲》、《云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等課文,其實就是民俗文化的大展示臺,向我們展示著祖國豐厚底蘊的民族文明?!度龒{》、《與朱元思書》、《春》等讓我們看到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與秀美。學生在學習文章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以語文為媒介,在語文學習中用真誠誘導每一顆求知的心靈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增長知識、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這才是最終的目的。語文也在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語文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語文的實踐活動是極其廣泛的,且靈活豐富形式多樣,利用各種語文活動,巧妙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 “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這一口號提出,大語文觀形成后,演講、辯論、模擬法庭、調(diào)查、朗誦會、時空連線等活動形式走進了語文課堂,研究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代替?zhèn)鹘y(tǒng)的學習方式,這些都為語文活動的開展打開了一扇門,學生在諸多形式的語文學習中極易提高自信心、個性得以張揚和顯現(xiàn)。一場辯論會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一次以愛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認識愛普通人,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同情心并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與他人相處、與他人共事、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一次課本劇的表演,一次模擬法庭學生的個性得以展現(xiàn),潛能得到發(fā)揮。在活動中,學生交際能力提高,學會了與他人合作,體驗到了分享的快樂,語文活動的開展讓他們的興趣、個性、特長等自主和諧地發(fā)展,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三、在寫作訓練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中學初中學段的寫作教學基本要求就是說真話、寫真實、訴真情。這對于學生而言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心理宣泄的方式,當學生窩在心里的話,想說但不易說,不說又蹩得慌的這種矛盾狀態(tài)時,作文就應(yīng)當引導學生去無說顧忌地自由表達,鼓勵大家敢說“掏心話”,以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以日記周記話題作文的方式指導學生寫心中所想,說心中想說之事,將心中的不快一掃而光,另外。教師要能能透過寫作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能夠發(fā)現(xiàn)并糾正反映在寫作及生活中的一些學生的錯誤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培養(yǎng)他們健康向上健康人格。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比~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guā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只有滿懷生活的熱情,才能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認識生活,以滿腔熱忱的姿態(tài)去參與生活,我們在讓學生學會寫作的同時,必然也要讓學生學生懂得關(guān)愛生活、關(guān)注生活,要學會認真觀察周圍的人、物、事,要仔細體味周圍的情、理、義,以愛心去貼近生活、感受生活,以熱心去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這樣才能深刻、精確、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的題材。這樣,在幫助學生解決寫作題材的同時,也就向?qū)W生揭示了要熱愛生活的真諦。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因此,把作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jié)合,達到優(yōu)化學生心理和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只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也許這種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是不能完全代替科學的、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它卻能夠能有效去除心理健康課的“人為痕跡”,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p>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