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莎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音樂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鋼琴即興伴奏是根據歌曲旋律,在鍵盤上做即興的彈奏,用琴聲帶動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緒,共同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它的特點是突出彈奏的即興性,即在無鋼琴伴奏譜的情況下,伴奏者能根據對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分析作出快速反應,在大腦中迅速形成和聲配置和音型織體編配的同時,即時并有效果地在鋼琴鍵盤上演奏出來,起到對歌曲的烘托、渲染作用。它不僅要使音樂形象得到充分的發揮,更重要的是琴聲激起演唱者的情感活動,兩者相互呼應、交流,增強音樂的感染力。如何為一首曲目編配即興伴奏,需要分別從曲目分析、和弦選擇、伴奏音型選擇和前奏間奏尾奏幾個方面來進行。
在為一首作品編配伴奏之前,首先要了解這首作品風格,是歡快輕松,還是悲憤壯烈,是柔美抒情還是堅定大氣。作品的風格把握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判斷,一是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歌詞大意,二是作品的旋律線條。一首歌曲的歌詞往往是作詞者最直觀的情感表達方式,我們通過對歌詞的反復誦讀便可以體會到詞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內涵。通過反復地哼唱旋律,根據旋律線條來確定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一般情況下,二度、三度、六度較多用來表達抒情、敘事風格的作品;而四度、五度則多用來表達堅定、熱情抑或悲烈的感情。另外,通過樂曲中的演奏符號也可以了解到作品的情感基調,如果樂句多以大連線、長樂句進行,那么作品的風格一般就比較抒情化;如果曲調中較多出現短促的小樂句,那么作曲者一般就是想要表達自己歡快的情緒了。
在進行和弦的編配之前首先要分析調性,根據作品的調性來編配相應的大調或者小調的和弦。在和弦編配上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原位、轉位和弦。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演奏者可以多采用原位和弦,相對來講比較直觀,容易上手;逐漸熟練之后,可以逐步添加轉位和弦,使和聲鏈接更加流暢。另外,在作品的段落或者樂句的開頭和結尾部位一般多采用原位和弦,穩定性較強。
2.和弦的變換。一般和弦的變換以一個樂句為宜。有的學生因為同期學習和聲課程,很容易將編配四部和聲的方法用在伴奏便配中,每拍都配和弦,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很難演奏,被伴奏者也會因為伴奏和弦過于頻繁地更換而難以把握作品旋律。
3.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的應用。建立在Ⅰ、Ⅳ、Ⅴ級音上的和弦為正三和弦,建立在Ⅱ、Ⅲ、Ⅵ、Ⅶ級音上的和弦為副三和弦。在即興伴奏實踐的全過程中,我們以“穩定-不穩定-更不穩定-穩定”即“Ⅰ-Ⅳ-Ⅴ-Ⅰ”的功能序進邏輯作為考慮和聲進行的主要思維方式,并始終把正和弦作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和聲材料,以充分體現正和弦在調式和聲中的骨干位置。副三和弦具有和聲的功能特性。其中,Ⅱ、Ⅵ級和弦為下屬功能,常與Ⅳ級和弦連接使用;Ⅲ、Ⅶ級和弦為屬功能,常與Ⅴ級和弦連接使用。而Ⅵ級、Ⅲ級和弦由于與主和弦有兩個共同音,所以有時候具有某種程度的主功能性質,但其穩定性遠遠不如主和弦。副三和弦較多應用于歌曲旋律的樂句內部,常常起著正和弦之間的連接和過渡作用。在樂句的末尾,有時可用Ⅲ級代替Ⅴ級或用Ⅱ級代替Ⅴ級作半終止,有時還出現Ⅴ7-Ⅵ的阻礙終止。
伴奏音型從織體上講分兩類,一是帶旋律的伴奏音型,二是不帶旋律的伴奏音型。帶旋律的伴奏是指一只手彈奏旋律聲部,另一只手彈奏伴奏聲部。通常右手負責彈奏旋律聲部,左手負責彈奏伴奏聲部。帶旋律的伴奏便于演唱者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這一類的伴奏音型有以下幾種:
①和弦就近連接式伴奏音型:這種音型適合節拍比較規整的、稍有切分節奏、慢速抒情的歌曲,很多流行歌曲的第一段都適合采用立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
②低音帶立柱式和弦:這種音型是先以八度方式在較低音區(常見大字組)彈奏出和弦的低音,然后在上方相鄰的一個音區彈奏該和弦。
③節奏式伴奏音型:節奏式伴奏音型用左手演奏,適用于情緒歡快、跳躍的歌曲。
④和弦分解式伴奏音型:和弦分解式伴奏音型適用于中蘇抒情、舒緩優美的歌曲,這種音型是將和弦進行分解處理。
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聲是歌曲結構的組成部分,統稱為歌曲的“附屬結構”。附屬結構不但對歌曲的完整性、連貫性起著重要作用,有時還是表現歌曲內容貴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有些歌曲可以沒有間奏與尾奏,但一般情況下前奏總是需要的,前奏最基本得功能是提示音高,我們只要在歌聲進入之前彈出一個和弦甚至是一個音就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在更多的情況下,前奏還發揮著提示歌曲的調式、調性以及風格、節拍、速度,于是歌曲的情緒情感、營造歌曲的氣氛的重要作用,這一類前奏較為簡單有效的是以下幾種手法:
1.音型式的前奏。將歌曲中的伴奏音型先行作為前奏奏出,在歌聲進入后仍持續進行。這樣的前奏一般不包含曲調因素,而僅僅以結合主和弦或包含了合身進行的方式彈奏。
2.先現歌曲旋律的前奏。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是將歌曲中的最后一句旋律作為前奏材料,有時也會采用歌曲中的首句旋律或是將首尾的旋律有機地組合作為前奏。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對旋律材料作出適當地調整以更切合前奏的特點和需要。
3.根據歌曲的風格、節奏、旋律、情緒等方面的特點設計、創作前奏、這種手法賦予前奏以更多的藝術性和獨立性。與前面兩種前奏手法相比,這類前奏的產生需要對歌曲作出更為深入而全面的分析。
間奏的主要功能就是“承上啟下”,它還具有神話音樂情緒、明確段落結構的作用,間奏還能為演唱者提供歇息的機會。歌曲的間奏最常出現在根據多段歌詞的需要而進行的全曲或者樂段重復之間。當歌曲中出現從頭反復時,前奏即可當做間奏使用,這時可以將前奏作適當地變化。如果在歌曲內部的結構連接處需要間奏,一般情況下歌譜中會有提供,如果需要自行編創,亦可參照前奏的編創方法進行。
尾奏的作用是通過伴奏聲部對歌曲的終止進行強化或者補充。如果是強奏,尾奏可以產生輝煌燦爛的或者極具震撼力的效果;弱奏時,尾奏又可以營造出余音縈繞、意猶未盡的動人意境。尾奏可以與歌曲同時結束,也可以在歌聲結束后對其作出補充性終止、在即興伴奏中,強奏或弱奏的伴奏音型、音階、分解和弦、豎琴式的琶音以及和弦的連續轉為等是最常用的尾奏手法,并常常可以結合和聲的補充終止進行。
在即興伴奏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致力于不斷提高鋼琴演奏技能,提高視奏能力和雙手在鍵盤上的快速反應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努力學習和積累,逐漸培養和聲、織體等音樂創作手法的實際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多多接觸、分析各類風格類型的歌曲,將優秀的鋼琴伴奏譜,從中歸納總結出一些實用的規律,來提高自己在歌曲伴奏這一具體方面的音樂修養和藝術品位,豐富和拓展自己的伴奏手法,從而使歌曲即興伴奏的實踐能力在各個方面都邁向“胸有成竹”這一自信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