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凡娜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154000)
大學時代是學生通過讀書求知、辛勤探索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黃金時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而日益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學生更應該肩負國家興亡的責任感。這要求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必須認清形勢,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開創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在進行日常教育與管理的同時,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才是當今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以此為突破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日常教育與管理:
1.以學習為根本。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大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的首要任務。我們必須抓住“學習”這一工作中心,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及各種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鍛煉學生學習學習品質和學習毅力,樹立學習榜樣形成良好學習風氣。我們可以采取開展考研經驗交流會、學習競賽、書法評比、朗誦演講、技能大賽等一系列豐富學習生活的比賽,打造學習競爭氛圍。并且大力提高課堂出勤情況,完善了請假制度,大幅度提高學習氛圍。
2.以紀律為基礎。遵守法律法規,嚴明校規校紀。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理念。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如法律知識宣講等,增強學生法律意識樹立法律觀念。杜絕一切違法行為,對個別的違規學生采取了說服教育,嚴重的進行了通報批評。嚴抓了遲到、曠課等現象,建設文明、有序、和諧的大學校園。我們還應對學生加強了考風教育,樹立“守紀光榮,作弊可恥”的風氣,堅決杜絕考試違紀、作弊現象。努力培養思想過硬,遵紀守法的合格大學生。
3.以文明為形象。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形象問題存在著太多的爭議。我們應樹立良好的校園文明形象,以《大學生道德行為手冊》為指導,以“五文明競賽”等活動為手段,發揚了優良傳統美德,樹立了道德先鋒模范。促使學生做到文明學習、文明生活、文明交往,人人以爭做文明優秀大學生的基本目標。在學生和班級之間,開展文明團體、個人評比,通過獎勵文明寢室、文明班級、文明個人等手段強化文明意識
4.以衛生為重點。學生的在寢室衛生、教室衛生的管理與教育往往在大學生的日常管理中被忽視,而良好、干凈、舒適的環境是大學生成長的有力條件。我們應完善寢室衛生管理制度,使其可行有效的發揮作用,確保寢室安全工作和寢室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針對學生寢室各方面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檢查情況,也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獎罰措施,目的就是為了改善寢室環境,提高寢室衛生質量,讓學生們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率的學習和生活。而其他方面的衛生條件也應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強化與改善。
5.以安全為保障,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問題,是大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是前提、是保障。加強安全管理,針對新形勢下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相關制度,各高校應細化責任、認真落實強化安全工作,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弘揚刻苦拼搏、安全為本的精神,并根據學校具體情況,以自覺守紀為根本、以強化管理為手段、以說服教育為促進。利用班會、團活等全面普及安全意識,保證人人知曉、人人明確、人人防范;做到負責鮮明、制度全面、落實到位;執行領導重視、教師跟蹤、學干帶頭、黨員(積極分子)樹立榜樣。節節相連、環環緊扣杜絕漏洞確保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強調“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作用。真正樹立起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光榮形象,以點帶面,為安全工作全面開展做好保證。
大學生的日常教育與管理應以營造愛黨愛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的校園環境為目標。以培養人格健全、能力突出、意志堅定、品格完整的全面人才為目的。同時大學生的日常教育與管理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信念、傳統美德以及新文明、新思想、新觀點、新觀念的有力傳播平臺。在工作中我們要思想明確、重點突出,抓實事、顯成效。
1.以忠心為基(忠心獻給祖國)。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對祖國的忠心是為人的基本準則,而對大學生的“忠心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根本。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憂患意識,是高校教育的基礎。我們要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2、以愛心為翼(愛心獻給社會)。愛心是整個國家和諧,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力量,它如同展翅的羽翼,帶動并調節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對大學生的愛心教育是保障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世間因為有了愛,才更美好,更溫暖。對大學生的愛心教育,是整個社會進步,人類發展的必要手段。
3.以關心為梯(關心獻給他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關心是架起人與人之間美好友誼的重要階梯,有利于整個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以關心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是我國社會和諧發展、人文精神的一種重要體現,而大學生的關心教育是其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增強大學生的個人修養的重要舉措。
4.以孝心為本(孝心獻給父母)。父母者,人之本也。“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孝心就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是為人之根本。一個人如果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為人就可想而知了。孝心是對雙親長輩孝敬的心意,是中國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對大學生的孝心教育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5.以信心為源(信心留給自己)。在真實的生命,每樁偉業都有信心開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只有信心十足才有戰勝一切的勇氣。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石,是一個人最佳的心理素質,是人格特征的核心,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原始動力。對大學生進行信心教育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礎。
新形勢下大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應該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視,按照“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以“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教學科研”為理念,深入開展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強化學風建設,深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建設,不斷創新,勇于實踐,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努力提高新形勢下大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各項工作應穩中求進,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偨Y為發展的積淀、經驗為進步的根源,新形勢下大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應以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前提,以積極塌實的工作方法為依托,把大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