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翀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0)
歌唱心理學對學生的影響及調節
張 翀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0)
談到歌唱的問題,同時就會產生學與教的問題。這就對我們現代聲樂教育的師資力量以及人才培養提出要求.我們作為聲樂教師必須有效且靈活地掌握歌唱當中科學嚴謹的發聲狀態和方法,還要具備相應的理論基礎知識,能夠講解作品譜子中的問題,能夠給學生示范歌唱,最重要的是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因材施教,能夠用比較快捷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并且唱出比較復雜的樂句及整部歌曲,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要懂得運用歌唱心理學來指導教學了。因為聲樂不同于其他教學科目,它本身就比較復雜,從人體思維上來說就是主被動同時存在的矛盾體,歌唱者必須能夠控制這種人體潛在的思維,不讓它控制歌唱者的思維,這樣就在思想上有了主動的導向,為歌唱的下一步進行鋪平道路。同時,在教與學再到唱的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能不能統一,這也是關鍵的問題。教師應該說在一定的程度上克服了自身思維對歌唱的影響,能夠勝任歌唱任務和教學任務,但是如果把這種歌唱當中的控制思維運用在教學當中的話,估計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接受的,這就需要教師把已經克服的思維轉化成每一種不同的形式比較客觀地,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為每個人理解問題的方式和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這方面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歸根到底還是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歌唱心理學指導的重要性。
歌唱是心理活動的產物,歌唱能直接或間接反映人這一段時間內心理的活動情況。如果學生在歌唱的時候,經常被外界的心理活動及內在思維控制障礙影響的話,就不能夠對自身的歌唱系統進行調節,不能夠靈活地把握歌唱當中的技術,作品肯定無法完成。
那么歌唱心理活動中都有哪些心理障礙呢?
一、沒有歌唱的欲望。在我們的歌唱學習當中,很多學生都是抱著很濃厚的興趣來學習的,這對學生產生歌唱的欲望打下非常好的基礎,反之有的學生抱著無所謂的想法來學習,這樣的想法會使學生走向一個極端。在好的歌唱心理的帶領下,學生很希望老師指導,并希望教師聽自己歌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唱的良性循環,這樣,興奮的神經中樞帶領各個歌唱器官并作出最有效的反應。相反,越不積極,歌唱的欲望越差,反應越遲鈍。心理學指出:興奮和抑制是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兩種基本神經過程在一定的條件效可以互相轉化。
二、缺乏對歌唱行為形象化的理解。在歌唱當中,我們總是強調吸著唱或是氣息向下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呼中有吸及氣息上下對抗不浮上去。但是有的學生漫無目的地亂用,把老師的方法徹徹底底地當做死命令,從來不去想這樣為什么要這樣做,目的為何。這就導致氣息僵硬,聲音無關閉等。如果能把抽象復雜的想法形象的變通地展現在自己眼前或是書本上的話,我想效果會大不一樣。能夠把聲樂學習中抽象轉化具體形象的能力掌握,會對學生是一種很大的幫助。
三、缺乏生活與歌唱的聯系能力。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總是詞不達意,無法做到最好的標準,這也是我們需要引導的。
我們知道了歌唱心理活動中的障礙,那么我們就要積極地鼓勵學生用歌唱心理去調控而不是回避。讓學生了解自己,然后改正自己,這是我們的目的。那么我們從感覺上調控,感覺是我們心理的重要元素,我們有呼吸、聲音、共鳴、喜怒哀樂,這些都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上。感覺的調控分為內感覺調控和外感覺調控。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外部的刺激和引導,在內部感覺上就要涉及到技術了,它包括呼吸的意識,呼吸肌肉的對抗,聲音位置和共鳴的協調,咬字器官與氣息的協調等。在歌唱訓練當中,作為教師應當更加注意學生這方面的問題,積極去引導學生把自身和老師示范的方法加以融合,形成自己舒服的的唱法,從中獲取精華。在感受上面,比如讓學生呼吸,學生肯定認為歌唱呼吸一定要吸的很深,但這個時候往往吸的很僵硬。老師就要去從內外進行引導,你告訴學生歌唱的呼吸像是在聞一朵非常芬芳的花朵,一定要強調非常芬芳,非常說明肯定不是壞的,芬芳又是香的。但是不能直接說是香的,如果說非常香,說不定學生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聞很香的花,但是你說芬芳,這個詞比較好,又沒有特別香,又很好聞的感覺,這個時候學生受到了外在的引導,加之大腦皮層的神經傳導,使內在各個歌唱器官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自然吸氣就會吸得深了。在作品的處理上,首先盡量選擇些有故事情節沖突明顯的歌曲或是歷史典故,能夠讓學生一下子有興趣并且能夠弄懂,比如中國歌曲《昭君出塞》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也很容易把出塞時候的悲傷情緒表現出來。還有歌劇《丑角》當中男高音詠嘆調《穿上戲袍》,這首歌曲是在整部歌劇中比較精彩的部分,當男主角的妻子離開他跟另外一個人以后,他的痛苦用哭腔表現了出來。我們引導學生唱的時候,盡量做到這樣,因為有了外在劇情的刺激,同時哭腔又能使各個腔室充分打開,做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努力讓學生知道,歌唱要以情代聲,歌唱中生活,生活中歌唱。聲音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高于生活。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學習聲樂的人都要知道,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大眾,是老百姓,唱出來的就是我們真正藝術生命力。在歌唱技術層面不僅歌唱心理調控好,而且在藝術生命力上歌唱心理也要調控好,為培養出德藝雙馨的學生打下基礎。
[1]鄒本初.《歌唱學》人民音樂出版社.
[2]王麗玲.《心理調控在歌唱訓練中的作用》.
[3]王曉瀟.《聲樂中歌唱心理學對學生的激勵》.
張翀,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