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英
四川省三臺縣新生小學 四川綿陽 621114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地接觸或獲取信息。如何獲取信息呢?閱讀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據有人不完全統計,當今社會需要的各種信息約有80%以上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圖書文獻。這就說明閱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時代的發展呼喚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課外閱讀,許多世界范圍的教育成功經驗更是證明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性。我國著名的語文大師呂淑湘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當然,課外閱讀不單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開展好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開展課外閱讀還有利于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扎實,學得活潑,是啟迪智慧、鍛煉才能的一條主要途徑。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發展,為了給學生創設寬松的課外閱讀精神環境。我們讓教師、學生、家長形成重視課外閱讀共識。第一通過教研活動,讓教師不斷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認識語文教學必須立足“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讓學生“課內精耕細作,課外躍馬平川”。而且使教師認識到課外閱讀實驗研究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對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對語文愉快教學的實施,都大有裨益。動員教師從事參與這一教改實驗。第二在學生中進行動員,大造課外閱讀有理、有益、有效的輿論,精心布置校園環境,創設課外閱讀的氛圍。第三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家訪等多個途徑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
愛因斯坦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玩心重、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所以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具有強大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有興趣時,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主動地參與學習,才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書海無涯興趣作舟,用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調查結果顯示,我們學校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人數已從40%上升到98%。是什么使學生從不讀書到喜歡讀書;且閱讀量不斷增多呢?從而讓他們對語文也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具體做法是:
榜樣的作用極大,孩子的模仿性強,利用小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等特點,老師們常常給他們講老舍、葉圣陶、冰心、列寧等老一輩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并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正是這種“名人效應”產生的巨大力量使好強的孩子們紛紛以讀書為榮,常常結伴往圖書館跑。圖書管理員以前常常說門庭冷落,現在卻經常忙得不可開交。
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最讓學生信任的。所以我們教師盡量利用課余時間,以同伴、朋友的角色在輕松的氛圍中與學生一起讀書看報。交流心得體會,閱讀時教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感受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教師們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么閱讀的,以此啟示學生:閱讀非常有趣。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讀課外書的習慣很快在校園里蔚然成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精彩的語段及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們就極力表揚,使學生慢慢體會到讀書帶來的好處。平時,教師們積極地組織活動,制造機會讓學生嘗到閱讀帶來的甜頭,如:讓學生推薦自己最感興趣或認為最好的文章或書,吸引更多的人來讀;在朗讀、讀書交流、小型表演會上獲得獎品,得到老師同學的贊揚;通過閱讀范文,掌握方法,然后自己能夠寫出好的文章等等,都大大激勵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學生首先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長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其次,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可以受到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的熏陶,
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精神境界,比如:名言警句、古詩詞、文學作品等。
總之,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就會終身受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