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郝秀萍
創新課堂氛圍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山西 郝秀萍
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要求師生在課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語言交際活動和教學過程。教學缺乏活力是學生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把形式生動而內容豐富的課堂教學搞成學生應試能力訓練,課堂上置學生興趣而不顧,只是一廂情愿的關注知識的系統傳授,就背棄了英語教學的根本。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深入挖掘英語課文自身的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的予以表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動人,精心設計英語課堂提問,能有效發揮課堂調控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創新;氛圍;激發;興趣
筆者在職中教學以來,發現這樣一個情況:有些學生對英語課缺乏興趣,對此,筆者有一些思考與嘗試。我認為,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從新的教育觀下的師生關系,從英語學科自身特點與規律上重新加以審視和調整。
教學活動是由教和學雙邊配合才得以實施的,單純的傳授與學習都不是教學。那么,怎樣才能使雙邊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兩者之間的位置和關系。傳統的教育里往往過分注重教師的地位,著重突出教者的權威,把教學看成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樣的行為,這是不平等的,也是不民主的。因為在這種并不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感受以及師生之間的情知差異。尤其是英語科,它的課文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人文精神和人生感悟,必須要有教者與學者情感與體驗的參與,它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在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中完成對作者文章本身感情的再品位和思想的重認識。而這種交流實現的前提必須改變不平等、不民主的師生關系。所以,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必須要給學生傾吐心聲的機會,教師也必須傾聽學生的體驗與感受。雙方在溝通和交流里逐步達成共識。我認為:“只有在真誠、理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敢于和勇于發表見解,自由想象和創造,從而熱情地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人格。”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必須從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入手,從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入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改變課堂教學波瀾不驚、毫無生氣的狀況。
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豐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是可以讓課堂教學展現無窮魅力的寶貴資源。這里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把這種資源挖掘出來,在古今中外的作家與學生之間建一座“橋”,使他們真正的實現跨越時空談話。這樣,英語教學本身的動人力量就可以被挖掘出來,英語課就不會是枯燥無味的了。試想,英語課只是干巴巴講解與評說,連教師自己都沒有感情參與,不是融入了真情的表現,又怎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震撼呢?
在教學過程中,“提問”作為教與學雙向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有效方式,已被廣大師生所認可。提問也是打破“滿堂灌”、“一言堂”,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有效途徑。我認為,課堂提問應該體現這樣的功能:一是體現教師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課堂設計思路,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學生所需,要在教材和學生的交合點上,一語點出學生的真正起疑之處,方可“一石激起千層浪”,真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我認為首先要摸清學生理解上的障礙,然后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包括社會和環境方面)進行探究。在適當時候教師予以補充交待,就會讓學生在主動探求之后有豁然開朗之感,從而真正了解教學的難點。課堂提問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并加以因勢利導,這樣學生的課堂思維才能被緊緊地抓住,課堂教學自然也就不會如一潭死水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只有有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去設計問題。用科學、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如在學習課文時,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問題:
①Why……?②When……?③Where……?這樣很快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問題設計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地思考,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激發興趣,需要教師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愛好,所設計問題能夠“投石激浪”。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都要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甚至有一種不說不快的感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才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提問的角度不同,激發學生思考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如“Why i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mportant?”這類問題易使學生厭煩,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若換個角度提問:“Why can we knowwhat happened a thousand years ago?”如此設問,學生感到特別新鮮,容易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有利于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問題的靈活多樣性,要求我們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難點、重點認真挖掘其廣度、深度,精心設計,適時適度,目的明確,有針對性,真正體現問的藝術,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義,寓思想教育于外語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鍥而不舍,不畏艱險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因此,教師的問題設計還要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創新能力的培養,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啟發性、強烈的感染力和鮮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實“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總之,在教學中我深切地感到,英語教學也要富于變化,僅以課程內容來說,就不可能用單一或單調的教學方法包攬一切,更何況教學對象又是生動鮮活的人。課程類型有多種多樣,教學方法也應該因時而變,因文而變,因人而變。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太谷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