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
(湛江衛生學校,廣東 湛江 524037)
案例教學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湛江衛生學校,廣東 湛江 524037)
闡述預防醫學各門專業課程特點,探討預防醫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的途徑和方式。著眼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縮短教學與實踐的距離,鍛煉學生職業行為能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案例教學;預防醫學;創造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19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蘭德爾首創。案例教學是指把案例引入課堂,以實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選擇的案例具有生動性、有吸引力和啟發性等特點,從而能有效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是一種集啟發式、參與式、民主式于一體的全新教學方式,具有高度仿真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側重實踐、師生交互,可全面激發教師與學生的創新能力[1]。運用該教學方法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創新思維和綜合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預防醫學是以人群和個體為研究對象,應用醫學統計、流行病學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通過實施公共衛生策略和措施,達到預防、控制疾病和促進健康的目的[2]。該課程實際上是一組公共衛生課程的整合,它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其他學科有著廣泛的交叉和聯系,要求臨床專業學生在修完基礎課及相關臨床專業課后必修。該課程由于內容的廣泛性和技術的通用性決定了它也是一門素質教育課程,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適應崗位的基本職業能力。
預防醫學課程在我校總學時為36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0學時,實踐教學6學時。針對目前課程內容多而學時有限的現狀,在教學中,我們緊密結合基層崗位設置需求和執業(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確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遵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合理取舍。
教學重點突出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突出預防醫學適宜技術的實際應用。解決辦法一方面是增加該課程學時,另一方面是強化案例教學,加強學生實驗實訓力度和頻度,強調人人參與,并將學生課堂參與表現納入期末總評成績考核范圍。實踐證明,積極有效地將案例教學引入預防醫學教學中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創新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3]。
課前準備:課前嚴格執行課程所在學科或教研室的集體備課制度,緊扣教學大綱,以案例版教材為藍本,并結合專業科研成果和實際工作實踐,精選和分析案例,掌握案例教學的基本流程[4]。案例盡量為真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例子,來源于工作實踐,是理論知識的載體和引領者。案例描述后根據案例情況,提出相關問題,并結合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相應分析和總結。使案例具有一些特性:典型性,即能夠說明一類或一組事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知識性,即有一定的知識涵義,使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或經驗教訓;啟發性,即啟發學生思維;針對性,即案例與教學內容相一致;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性,即能與學生的崗位需求和上崗需求相吻合,對工作有指導意義[5]。如在學習兒童目前維生素A臨床和亞臨床缺乏問題時,結合我國2002年調查2004年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的方法、問題和數據,使學生很快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的工作和走上崗位后的工作重點和方法;同時通過觀摩教學提出建議和改進。
課堂實施: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通讀所要講授章節的內容,熟悉案例內容和中心內涵,積極思考案例所列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知識,通過校園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教材外的最新動態,提出應解決的問題及重點、難點。課堂上通過案例介紹、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評析,最后再給出解決問題的實際步驟或方法,以達到學生掌握知識、訓練能力的目的[6]。案例教學包括以下教學環節:(1)指導學生思考案例。介紹案例后,教師負責組織指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明確案例反映的有關理論知識。(2)組織討論。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討論可采取個人發言、小組討論及集體辯論等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暢所欲言。討論緊扣案例展開,盡量做到學生參與的廣泛性、發言的代表性,學生回答要規范、具體和明確。(3)案例評價。教師針對學生案例討論最后進行評判、總結,指出討論中錯誤的地方及其致錯原因,對不完整、不準確的地方給予補充和更正。本研究中教師針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積極表現,適時給予表揚,并記錄每個人的發言表現,作為平時學習成績,并在期末總成績中占有一定比例,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開展多形式的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7]。
3.1 教學目的要明確
這是選擇案例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所選案例要與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和所講授的課本理論知識相符合,能夠用所學知識來解釋案例當中描述的現象,同時能解決其中提出的問題,從而達到課程教學目的[8]。
3.2 案例要有代表性
所選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或普遍性特點,能夠說明一類或一組現象。最好所選案例有一種典型的教學情境,依據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原理或新課程理念給予針對性的思考,并能展現教學的全過程或主要過程。
3.3 案例要有可操作性
案例教學的初衷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在案例學習和解決案例提出的問題的實踐中,慢慢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因此,選用的案例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實踐證明,在預防醫學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能很好地解決傳統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學效果較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創新能力。
[1]胡曉磐.關于預防醫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1(6):124~125.
[2]趙靜,葛柳燕,王春紅.案例教學法在外科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5(7):359~360.
[3]楊彩霞.案例教學法在內科學中的應用[J].現代中醫藥,1998(5):268~269.
[4]吳中亮,陳家,陳小薇,等.深化預防醫學教學改革 建設預防醫學教學基地[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1996(3):166~167.
[5]趙俊,李曉紅.趣味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5(15):226~227.
[6]趙新秀,秦龍建.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中醫,1995(3):138~139.
[7]傅華,葉葶葶,顧學箕.預防醫學教學專輯導語[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1998(12):321~322.
[8]張樞賢.預防醫學教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1998(12):156~157.
G424.1
B
1671-1246(2011)23-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