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陳 燕,秦 毅
(1.南通大學 法政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2.南通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3.公安海警學院,浙江 寧波315801)
大學生就業創業意愿調查報告
——以南通大學法政與管理學院2011屆畢業生為例
劉 艷1,陳 燕2,秦 毅3
(1.南通大學 法政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2.南通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3.公安海警學院,浙江 寧波315801)
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愿是深入了解大學生就業創業思想和需求,指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依據之一。本文以南通大學法政與管理學院2011屆畢業生為例,通過調研,綜合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意愿的基本情況。
大學生;就業創業意愿;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以南通大學法政與管理學院2011屆畢業生為對象,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調查范圍涵蓋學院五個專業和一個專業方向,其中男生45人,占45%,女生55人,占55%;學生黨員50人,占50%,共青團員48人,占48%,群眾2人,占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9人,占19%;行政管理專業29人,占29%;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1人,占21%;社會工作10人,占10%;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0人,占10%;公共事業管理 (醫學法學)11人,占11%;省內學生87人,占87%,省外13人,占13%。抽樣比例均衡,能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就業創業意愿。
調研結果顯示,南通大學法政與管理學院大學生就業創業意愿較為明確,學生對大學期間及畢業后就業創業方向和職業發展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具體而言:
(一)學生對就業形勢認識較為客觀
對于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壓力,學院2011屆畢業生有著較為客觀的認識。通過學生的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教育和職業輔導課程教育以及畢業教育等方式,學生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著理性的分析和認識。問卷顯示:有22%的同學認為自己對就業形勢相當了解;有68%的學生較為了解,有10%的學生了解不多。同時對于出臺的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有3%的學生相當了解,76%的學生較為了解,21%的學生了解不多。
(二)學生就業方向較為明確
2011屆法政與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到大四學年對于自身的就業方向認識較為明確。調查顯示:有10%的學生畢業后肯定會從事所學專業,82%的學生表示要根據找工的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從事所學專業,有8%的學生畢業后肯定不會從事所學專業。對于未來工作性質,畢業生的方向也較為明確:有27%的學生首選單位是國家機關,25%首選事業單位,8%首選國營企業,3%首選科研設計單位,14%首選私營或股份制企業,10%首選外資或合資企業,1%自主創業,12%報考研究生。
(三)面對就業機會有著多種準備
對于畢業前的各種就業機會,學生有著多種準備。調查中,有29%的學生正準備報考研究生,44%的學生準備報考公務員,有29%的學生準備報考村官,8%的學生準備創業,59%的學生準備先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創業,92%的學生決定先就業后擇業。
(四)學生職業規劃較為科學
學生越來越重視職業規劃,有54%的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詳細的規劃,有35%的學生正邊做規劃邊看形勢,只有1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職業生涯沒有規劃。同時對于職業規劃也較為科學和理性。在校期間,許多學生把實習和兼職作為職業探索的一個部分,59%的學生有實習的經歷,61%的學生做過兼職。為了有更好的求職方向,許多學生都把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積極參加招聘會、報考各類資格證書、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等內容納入職業生涯規劃之中。對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期望月薪,有5%的學生要求1500元以下,78%的學生要求1500~2500元,13%的學生要求2500~3500元,4%的學生要求3500~4500元。
(五)學生創業意愿較為理智
對于社會和高校目前廣泛開展的創業教育,學生有著自己的規劃。調查顯示,如果要創業,有9%的學生會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54%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5%的學生選擇當今熱門的方向發展,20%的學生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12%的學生選擇與自己就業工作內容有關的或擅長的領域。對于創業的最佳時機,有74%的學生準備在工作之后創業,13%的學生準備畢業后直接創業,13%的學生在學生時代就嘗試創業。普遍認同先就業或積累了社會經驗后再創業的觀念。
(六)學生就業選擇呈現多樣
調查顯示,學生就業選擇呈現多樣性。例如對于就業地域,有18%的學生選擇在南通地區工作,17%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3%的學生選擇蘇錫常等江南地區,12%的學生選擇蘇中蘇北地區,10%的學生有其他選擇地域。對于工作的性質,畢業生的選擇也呈現多樣性,對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科研設計單位、大中小型企業、外資或合資企業等都有一定思考和選擇。
(一)個人素質是職業抉擇的基礎
調查發現,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基本素質。調查對象中有20%的中共正式黨員,有30%的中共預備黨員,有48%的共青團員,有2%的群眾。因為作為學生黨員,通常是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社會工作出色,責任感強,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生,可以看出在職業選擇中,這些學生的職業抉擇能力較好,職業生涯規劃早而充分,就業或創業的意愿強烈,就業途徑較為寬廣。
(二)家庭的期望影響職業抉擇的方向
調查顯示,對于就業方向和職業性質,有46%的學生覺得受家庭影響最大,32%的學生認為主要是學校的引導,12%的學生認為是專業方向的限定,有10%的學生認為是社會氛圍的影響。家庭教育和氛圍對學生的求職方向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三)職業意識決定學生的就創業眼界
調查中還發現,學生的職業意識決定著他們的就創業眼界。對于職業生涯能夠較早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同學,他們對于職業的認識和未來就創業的方向和途徑有著更深的認識,能夠主動了解就業形勢和本專業就業前景,積極學習國家相關的就創業政策,努力投身實踐鍛煉的同學對于就業創業的眼界較為寬廣,把握職業抉擇的能力也較強。
(四)就創業指導是職業抉擇的方向盤
雖然許多學生承認,家庭的意愿影響著他們職業的選擇,但是,大學生們更期待學校和社會能夠給他們更多更實用的積極的就業指導,來幫助他們走好人生的關鍵一步,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身。對于指導的形式,有80%的學生認為就業實訓幫助最大,13%的學生認為咨詢輔導幫助最大,2%的學生認為就業講座與培訓幫助最大,2%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幫助最大。對于指導的內容,有15%的學生希望了解就業政策和形勢分析,有11%的學生希望獲得職業生涯設計指導,42%的學生期望更多了解求職面試技巧,有28%的學生期望提供直接的就業信息,還有4%的學生想獲得就業心理咨詢。
(五)專業背景決定學生的就創業方向
法政與管理學院的學生主要是管理學和法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受專業學習影響,往年學生的就業方向多為行政機關公務人員,企事業單位行政文職人員、管理人員等,所以無論是選擇畢業后就業還是創業,學生都會依照專業學習的內容和特點找尋職業和崗位。
(六)社會支持是學生就創業的保障
對于大學生來說,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學校和社會的支持是他們順利實現人生理想,發揮個人才能的保障。大學生們普遍認為就業的壓力讓他們意識到職業選擇的重要性,多數學生都在努力探索自我和職業道路,在尋找兩者的契合點中抉擇自己的人生。同時他們期望社會能夠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和有效發揮他們才能的平臺,建立科學而合理的用人機制和保障體系,這有利于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一)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
專業教育對學生未來的職業方向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①高校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力,在專業教學改革、更新專業知識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應該不斷地探索和提高。南通大學法政與管理學院自合并以來一方面傳承了原法政與原公共管理學院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的設定,對于學院管理學、法學、醫學學生的學位課程、主干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等作了一定調整,使專業方向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社會發展與變化要求高校適時實地地將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例如,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原先課程設置中偏重管理學,然而,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已畢業學生工作后的信息反饋,該專業需要更好地開設數據庫原理及應用、ERP事務、抉擇支持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等最新的體現現代管理思想和信息化技術的課程,需要用計算機技術、信息管理和企業管理三大學科體系從三個維度來搭建,將專業教育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管理能力,為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職業指導與就業形勢緊密結合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就業形勢就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高校也越來越重視職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職業指導要與就業形勢緊密結合才能夠真正對大學生選擇正確的職業方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合并后的法政與管理學院,一方面要將國家和相關部門新出臺的就業政策及時為在校學生解讀,合理地分析時事,科學地闡明關系;另一方面,也需要針對五個專業和一個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和前幾屆畢業生就業途徑和職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及時地指導在校學生選擇職業。尤其是為在校學生解讀社會對畢業生的新興需求和行業發展相關新情況,能夠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職業選擇眼界,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職業規劃教育“全程化”
在高校開展職業規劃教育的理念已被廣泛認同。目前各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也逐漸由單一性指導向綜合性指導轉變、由功利性指導向發展性指導轉變、由灌輸性指導向內需性指導轉變。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促進學生就業,南通大學法政與管理學院應當以緊密結合一年級的學生職業規劃試探期、二年級的職業規劃定向期、三年級的職業規劃沖刺期、四年級的職業規劃分化期系統進行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②要配備專兼職職業規劃師資隊伍,聘任有經驗、有熱情、有較強的專門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老師從事該項教育活動,并提供晉升和培訓的機會。
(四)職業實訓精選而實用
實踐經驗與能力水平在大學生成功就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于職業實訓的直接需要在大學生就業創業選擇時反映強烈。調研中發現,職業實訓依然是高校畢業教育中匱乏的環節,這對學生入職極為不利。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法政與管理學院應當在建立職業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分專業、方向,對學生進行精選而實用的職業實訓。通過教學和學生管理兩條線,對于實訓的目標和層次做好統一部署和規劃,利用實訓環節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以及表達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職業道德修養、突破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職業素質。
(五)學校與家庭信息通暢
對于學生的發展階段,中國的家長普遍存在重視幼兒教育和初等教育,輕視高等教育的現象,認為孩子上了大學就完成了家庭教育的任務的觀點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延續性。實際上高等教育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更為關鍵的時期,也是個人綜合素質得到充分而廣泛地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保持對學生發展教育的延續性,高校應該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協調工作。法政與管理學院的在籍學生有1300人,在全校可謂大學院,可以整合全院資源,建立家校橋梁,通過家長咨詢日、家長會、給家長一封信、家長短信平臺、網絡平臺等,向家長詳細介紹專業培養模式和專業就業前景,解讀就業形勢和政策,告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性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幫助學生順利走入社會,貢獻青春。
(注:本文系南通大學2009-2010年度團建課題)
注 釋:
① 汪歙萍,潘國儉,等,在《專業教育與大學生就業關系研究——針對上海高校、學生、用人單位的調研報告》一文中闡述了大學生的專業及相應的專業教育對大學生未來就業與工作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教育發展研究,2007年4期。
②劉榮軍:《關于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中國大學生,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