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益民
(綿陽師范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讓管理智慧之光照亮整個班級
袁益民
(綿陽師范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現代班級管理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怎樣加強班級管理呢?這是班主任工作面臨的一個挑戰。在新時期下,需要班主任從學生實際出發,將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運用于班級管理中,讓管理智慧之光照亮整個班級,以加強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管理;“人本管理”;“人性假設”;個性差異;“心理效應”;激勵理論
班級,好似一個“小家庭”,班上每一個同學都是這個“小家庭”中的一員。同學們在其中學習、聽課、相互交流等,不斷獲得新知識,不斷成長。那么,怎樣加強班級管理,使同學們生活的“小家庭”變得更加溫馨、更有利于大家的學習和成長呢?這就需要班主任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將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運用于班級管理中來,讓管理智慧之光照亮整個班級。
管理心理學是研究組織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行為現象及其規律,為科學得管理人提供理論指導的一門學科。因此,其基本理論也可以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具體表現為深刻地了解學生,正確地教育學生,合理地使用學生,有效地激勵學生。
(一)氣質
氣質作為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是由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決定的,表現在人的心理行為、活動進行的速度、強度、靈活性及指向性等較穩定的、具有動力性的個性的心理特征。它的先天遺傳性較強,后天的教育、環境可影響它,但速度慢,其變化微弱。由于氣質與生俱來,所以沒有被評價的意義。每種氣質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因此氣質具有中性特點研究了解人的氣質對管理工作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氣質類型及特點,以便于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最好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氣質庫”,讓每個學生“對號入坐”。
對應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及特點,班主任在班級活動分組時,應該把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分到一組,因為這樣可以達到互補,以使團體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同種氣質類型的人,則會矛盾摩擦重重,影響團體目標的完成。因此,班主任應改掉以往隨意分組、順其自然的班級管理模式,根據學生的氣質類型進行分組,組成良好的團體,順利實現團體的目標。
此外,班主任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往往無一例外地進行批評、教育,認為“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實不然,由于學生的氣質類型及其特點不同,若采取單一的、一致性的批評、教育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起作用。因此,班主任應當轉變管理思維,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采取不用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對多血質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摸準事實,避免“頂牛”,實行“冷處理”,在其沖動后講道理。
氣質對人的身心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抽樣表明,容易動怒的氣質類型的人易患高血壓、心血管病等。另外,膽汁質與抑郁質的人在不良環境和外在壓力過大情況下易患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因此,班主任應改變過去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他們氣質消極方面造成的心理問題,避免“馬加爵事件”(好學生變壞)的重蹈覆轍,引導他們隨時調節、調適自己的氣質,克服、控制自己氣質的消極方面,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二)性格
性格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的個性心理特征。其是人們在后天的社會實踐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具有被評價的意義,其有好壞之分。性格特征包括態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緒特征、意志特征。根據不同的標準,可將性格分為不同的類型。
研究了解人的性格對于班級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應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加以了解,然后形成一個“班級性格庫”,做到對學生性格心中有數。從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緊密結合每個學生的性格進行管理和教導,改變以往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學生良好性格的塑造,以致造就出“畸形人才”。
“性格決定命運”,可見,性格對于我們人生的重要性。所以,班主任應把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作為其管理工作中的不可缺的一環,正確引導學生調節情緒,掌控生活。
(一)“社會人”假設
還有的由于養殖場飼養管理水平差或者養殖環境不佳,雞群經常處于應激狀態,加上飼料毒素的存在,雞群的抗病水平很差,經常會發生大大小小的疾病,造成蛋雞的死亡或產蛋率的下降,養殖場為了治療疾病,就會使用大量的藥物,這其中就有很多是蛋雞產蛋期禁用的,違規使用勢必會造成雞蛋藥殘的情況。
“人性假設”理論包括三個假設,其中“社會人”假設強調良好的人際關系對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的決定性作用。其對應的“人際關系”理論認為管理者的重點應該放在人際關系的協調上,而不是生產任務的完成上,也就是管理者不是生產任務的指揮者,而是人際關系的協調者。
聯系到我們的班級管理上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時往往只看重班級這個整體,注重班級的整體面貌和整體成就,而對于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淡化處理,甚至視而不見,不聞不問。在班主任看來,似乎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屬于學生個人的私事,小事,對整個班級管理不會造成影響,所以抱以輕視的態度。然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沒有處理好,往往會成為班級管理的“軟肋”。
每一個學生都是班級中的一員,彼此之間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學生彼此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在許多問題上針鋒相對,班級體的凝聚力何以形成?班級管理又怎能得以加強?
譬如一個原本外向開朗、活潑自信的學生,在與同學的交往失敗以后,感到大學里不會有真正的友誼,從而將自己封閉起來,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因為他怕再次失敗,不再相信任何人,從此,那曾經燦爛的笑容、自信的形象都消失無遺。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把其視作“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這背后隱藏的“潛在危險”不得不喚起班主任的注意。
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時,不要只注意宏觀的、大的管理工作,對于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要給予重視,因為其不僅關系著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乃至身心的發展,而且還制約著班級管理工作。只有同學之間關系協調了,凝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整個班級管理才會越來越順利。
(二)“自動人”假設
“人性假設”中的“自動人理論”假設認為:人只有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其強調人的自我實現。
用這個理論來加強我們的班級管理,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給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和創造力,為他們提供一個用武之地。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常常自主“任命”自己青睞、欣賞的學生作為其“助手”,讓其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成為“管理者”角色,而將其他大多數人排除在班級管理之外。這不僅讓他們感到自卑、無能,而且會讓他們自身本來具有的特長和創造力等因為沒有用武之地而慢慢消逝,結果成為一個平庸無能的人。
還記得有些優秀班主任班級管理經驗中的 “輪流班長制”,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當上班長,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鍛煉自己的能力,達到自我實現,由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班級管理中的“主人”、“領頭羊”,都會獲得那個向往已久的“班長”職位,都會有成就體驗感。這樣,他們會更加自信、更加肯定自己,看到自身的價值,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終自覺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老師與同學之間溝通的“橋梁”。
激勵,指激發鼓勵,即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激勵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的過程就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人的需要,需要引起動機,動機產生行為,行為指向目標。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主要從人的需要著手來探索激勵問題,認為人的不同層次的需要是激發動機的主要因素。他將人的需要分為7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人的需要不僅有層次之分,而且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需要。
班級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但由于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需求層次越高,由此而引發的行為動機就越強烈。主觀需要停留在較低層次的學生,其學習目標往往定位在“拿文憑”,因此對學習內容不重視,不感興趣,學習處于被動狀態,考試及格就“萬歲”。
因此正確引導和激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作為班主任,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究竟是什么,在盡量滿足其合理需要的同時加以正確引導和激勵。
對于學生來說,由于處于青年時期,好勝心、好強心特別強,所以班主任在對他們進行激勵時要尊重其好勝心、好強心。當他們犯錯誤時,班主任不該讓他們沒有“臺階”下,傷他們的“面子”和自尊心,而應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理解他們,可以通過私談或寫信的方式進行正確引導,讓其自覺地認識、改正錯誤,從而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這樣既使他們的好勝心、好強心得到了滿足,又起到了正確引導作用,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班主任應根據學生不同層次、不同時期需要進行有效地激勵,從而實現管理目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二)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赫茨伯格認為“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對人的積極性都起重要的作用,“保健因素”是保持人的積極性,“激勵因素”是調動人的積極性。“雙因素理論”實際上是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理論的總稱。此理論強調對人的內在激勵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激勵學生時,要重視內在激勵,使他們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不是在外在壓力的推動下被動的去學習。這樣,他們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激勵才更有效。為此,班主任應設計好他們學習內容,使其豐富化,不再是一味的教師上課念講義,學生記筆記,考試時學生背筆記,這樣機械的、無創新的教育方式怎會不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呢?
因此,設計好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其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顯得尤為重要,從而達到內在激勵的目的。
總之,對于怎樣加強班級管理,一言以蔽之:就是需要班主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正確地將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運用于班級管理中,同時讓每個學生自覺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上下齊心協力,真正地讓管理智慧之光照亮整個班級!
[1]蘇東水.管理心理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
[2]文章代.人本管理[M].石油大學出版社.
[3]馬建堂.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