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培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315800)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布局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興建高教園區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大舉措,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成為地方中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辦學、科研和實訓產業為一體的園區和地方經濟的動力源。高教園區是一個經過整體規劃,謀求辦學資源共享的整體,高教園區以人多、地廣為主要特征,擁有豐富的人力和物力等資源,為高教園區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平臺,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激發新活力,實現大發展。雖然近幾年我國也出現了CUBA聯賽模式,但我國絕大多數大學生體育賽事一直來是政府機構參與、控制和管理大學生體育賽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違背了體育賽事生存和發展規律;經費不足,制約了賽事的開展;各行政區域各自為政,出現了賽事運作水平低、精品賽事少;賽事競技水平低,缺乏核心競爭力,造成賽事觀賞價值低,很難吸引在校學生的參與;組織機構不完善,管理體制滯后的現象。研究和探索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能滿足大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養成運動參與意識和終身鍛煉的習慣,提高大學生運動競技水平,塑造體育賽事品牌,推進體育社會化的需要,從而構建多元化大學生健身服務體系,促進非政府主導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自身的發展。
以浙江省寧波南高教園區、杭州下沙高教園區、溫州茶山高教園區三個區域18所大學(其中杭州9所,寧波6所,溫州3所)的人口情況、體育場館、體育經費、師資等宏觀環境,以及三個高教園區體育競賽開展及運作的微觀環境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了文獻查找、問卷調查、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方法,了解了非政府主導的界定和特征,分析了大學生體育賽事的性質、結構、牲征、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揭示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發展所遵循的基本規律。了解了三大高教園區體育賽事開展的現狀和困惑,借鑒國外和國內成功經驗,運用歸納、推論、演譯、類比等邏輯方法得出本研究結果。
在政冶學原理中非政府主導一詞的意思,首先,非政府主導的本意只是指不是政府的組織,政府只是起引導作用,其實質意思最相對應的是民間組織。其次,非政府主導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民意,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非政府主導是民間組織,其具有公益的使命和價值觀,或者服務于特定人群。非政府主導主要是指“處于政府與私營企業之間的那塊制度空間”,它具有六個特征:民間性、組織性、自治性、非營利性、公益性和志愿性。非政府主導具有民間性和自治性,只是意味著這種組織在體制上獨立于政府,也不直接受制于政府,但并不是意味著非政府主導和政府不發生任何關系。非政府主導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政府支持而組建起來的,政府是這些組織的背后靠山,它們甚至代行了政府的部分職能。
“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是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競技體育的蓬勃開展,我國體育市場化或產業化發展而出現的新概念。在這特定的環境下,體育賽事被賦予許多新的內容,有別于傳統的大學生體育競賽。傳統的體育競賽是以爭取優勝為直接目的、以競賽項目為內容,根據規則要求,進行個人或集體的體力、智力、技藝、心理的相互比賽(鐘天朗《體育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而體育賽事是作為一個“事件”而對待,是有多學科的交融,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活動。體育賽事是以體育比賽為核心的一系列活動,它還包括媒體宣傳推廣、廣告策劃包裝、贊助商和中介機構的加入、賽事運作機構的建立、標志性商品開發等多項社會活動。而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體育賽事,范圍是區域體育賽事,性質是非政府主導的,目前國內對非政府主導的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的研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界定。
對以上兩個概念的界定和特征分析,把非政府主導的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概括為:區域大學生基于共同的愛好、利益、感情與友誼,以滿足大學生的體育需求為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自下而上形成的社會組織及其所組織的賽事活動。
目前,大多數體育競賽都有教育廳和各個單項協會主辦,是由上而下開展的形式,經過走訪調查(見表1),三大高教園區的高校根據自己學校賽事資金撥款額度和實際訓練情況選擇性參加比賽,對18所高校調查情況來看,參賽的主要經費來源是政府和學校撥款,占到100%,次要經費部、室自籌2所,占11.1%。有社會贊助3所,占16.7%.主要經費總的來說還是依賴于政府和學校,而極少的學校有社會贊助,量也是有限的。賽事項目是由上面政府部門統一計劃、統一步驟的。而園區內校際體育賽事象杭州下沙、寧波相對來說開展比較多些,因為這個區域的學校相對集中,學校有一定的數量,參賽主要經費有15所是學校撥款,其中有1所是自籌經費,1所學校沒有經費,1所是社會贊助。而次要經費只有4所學校有自籌經費,其它學校就沒有次要經費,從兩表對比來看,相對而言,在經費的支持上,比較重視政府組織的比賽。而參加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籃球,排球和足球,開展也只是友誼賽或邀請賽等。顯然,園區區域體育賽事規模只是小打小鬧,一是沒有規范的組織機構;二是經費只有政府學校支撐,比賽有贊助的占了很少的比例。三是沒有精品賽事。在社會市場經濟大環境下,這些體育賽事違背了體育賽事發展的基本規律,還是在操縱計劃經濟時代的模式,特別是區域校際比賽,更是步履艱難,趨于萎縮。

表1 參加政府組織競賽的經費來源 (N=18)

表2 參加園區校際比賽的經費來源 (N=18)
3.3.1 具有豐富的物力資源。現在興建的高教園區都把體育場館建設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體育賽事物力保證,通過對三個高教園區18所學校的調查,各體育場館主要分布在各高校內。從表3可以看出,三大高教園區有較多項目的體育場館,并且有些項目場地數量較多,象下沙高教園區和溫州茶出高教園區籃球每校平均擁有20多片,足球和田徑場每校擁有1片多,并且每個高教園區擁有能容納一定數量觀眾的綜合體育館,以上數據還不包括杭州下沙高教園區6所高校的體育設施,因而,完善的設施為區域大學生體育賽事奠定了物質基礎。

表3 體育場館統計
3.3.2 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有觀眾就意味著有市場,在園區內把觀眾可分為園區內師生和園區周圍居民,據調查,到2009年底,杭州下沙高教園區已有近32萬師生入住園區,這不難從表4中可以看出,園區內觀眾人數要優于園區周圍居民人數,園區內的部分人群是大學生體育賽事的主導和組織者,也是對園區周圍居民成為體育賽事忠實觀眾的挖掘和開發者,還有一大部分師生是比較固定的觀眾群,他們喜歡自己身邊的賽事,在觀看中享受激情與活力,在參與中影響著未來的消費潮流,還可以有大批人成為體育賽事的志愿者和宣傳者。這些數據為區域大學生體育賽事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表4 各類人群數量統計(人)
3.3.3 具有多學科專業人才。高教園區也是大學科技園區,是高校和當地產業互動發展的平臺,促進產學研有機的結合,提供高校科學研究和技術的交流,在各高校聚集了一些懂經濟、懂營銷的專業人才,還具有一批具有體育專業知識,懂得體育賽事組織和管理的體育專業人才,在園區內體育教師的學歷層次不斷提高,碩士學歷稍高于學士,其中碩士占48%,學士占43%,職稱結構分布比較合理,副高以上占37.7%,講師占52.6%。見表5。

表5 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結構情況(N=302)
3.4.1 國內外運作經驗的借鑒。非政府主導是處于政府與私營企業之間的那塊制度空間,體育聯盟正好是兩者的結合點,在功能上類似于合資企業。體育聯盟是憑借體育產品最有效地傳給消費者的方式獲得市場支配的地位,每一項體育聯盟所提供的體育產品是不可替代的。體育聯盟為賽事策劃和承辦、媒體執行和網絡傳播提供平臺。寧波高教園區管委會的口號是“讓學生走向社會,讓社會接納學生”,這也給體育賽事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在國外,象美國大學生體育聯合會(NCAA)組織,在運動員招募、立法程序、項目布局和競賽市場方面開展工作,聯合會的指導原則是大學體育競賽和體育沿著健康軌道發展,大學體育聯盟是組織美國大學校際比賽的核心機構,大學校際競賽絕大多數是在聯盟內部進行的。美國整個國家的競技體育體制以學校為中心,象籃球運動員喬丹,田徑運動員劉易斯都是從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美國大學開展校際體育比賽超過了百年歷史,它經歷了由校際間自發的競賽活動到目前非常完備的競賽組織體系和演變。而在國內,1998年正式推行CUBA籃球聯賽,由教育、體育、經濟、文化、新聞等各方面人士組成,其經營狀況也穩步健康的發展,創造了客觀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應,但到目前也只是經歷了13年的發展,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目前社會市場化,競賽項目多樣化、體育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找到一條適合我國校際比賽的道路,顯得是那么必要,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和國內成功的經驗,構建區域體育聯盟。
3.4.2 體育賽事運作觀念的轉變。目前,大學生體育賽事基本是由政府主導,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不難發現,隱藏著不利于該項工作持續發展的因素,政府是有限的政府,在大學生體育賽事上政府應正確定位,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下,政府應定位于彌補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失靈,體育市場政策的制定,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政府官員的行政行為,往往加入政治,甚至個人政績的因素,對體育賽事“包辦婚姻”,偏離市場效益最大化;政府主導實質是對體育中介公司的越俎代庖,專業體育中介具備專業技術人才、資源、渠道,并對市場信息反應靈敏,運作高效;政府主導造成贊助商動力不足,他們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目的不一致,贊助商是體育聯盟融資主體,它的動力不足,會使體育賽事開展大打折扣;政府主導已不能適應中國新經濟下的新要求,要向非政府主導轉變,但現在政府主導方式也有其一定合理性與有效性,因此,轉變不能采用“躍進式”,不能過快而徹底地拋棄政府作用,應采用轉換,運作上政企分開,贊助多元化;增加體育聯盟的主動性,重新定位政府在大學生體育賽事的作用。
3.4.3 構建體育聯盟運作機制。體育聯盟的構建,必須具有充足的體育資源,它包括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聯盟組織機構的人群系統為政府、媒體、贊助商、觀眾、中介、參賽隊伍,園區內有充足的觀眾,有不同項目的參賽隊伍,贊助商的參與,是主要融資對象,杭州、寧波、溫州都是經濟發達地區,有不少高新技術產業,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城市的基礎設施(交通、環境、通訊、公用事業)完善,城市軟環境(城市形象、城市治安、第三產業)改善,城市人的生活質量、人口素質、就業狀況不斷提高。園區內“三性三化”政策實施(主體開放性、資源共享性、功能多重性、后勤社會化、管理法制化、執行人性化)為體育聯盟提供了優越的物質資源,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通過中介公司的牽線搭橋,在媒體的催化下,建立區域體育聯盟機構。
發展才是硬道理,如何應用和完善體育賽事機構,從幾個關鍵要素來分析,發展第一要素是保障要素,是對財務管理、場地與人員安全、組織內部的交流溝通等方面的保障。第二要素是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賽事組織、規章制度的制訂與實施、人力資源、裁判員等方面的管理。第三要素是引導要素,主要是指戰略目標、社會的需求等方面的引導。第四要素是監督要素,主要是國家的政策法規、組織與相關部門的關系等。第五要素是動力要素,主要包括相關項目在當地的普及程度,參加者的經濟狀況,參與者對體育的需求,比賽項目的競技水平和可觀賞性等方面。通過對以上五個要素不斷完善和充實,讓區域體育聯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4.1 非政府主導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運作是我國高教園區體育賽事發展的趨勢之一,然而目前狀況是沒有相應的組織機構,經費來源單一,缺乏精品賽事。
4.2 非政府主導的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運作資源豐富,體育場館設施充足,體育賽事的觀賞者與參與者及體育需求旺盛,尤其有一大批高學歷、高職稱、懂專業的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者,這些為體育賽事運作提供良好條件。
4.3 非政府主導的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運作機制的構建。首先應借鑒國內外體育賽事運作的成功經驗;其次應轉變體育賽事運作的觀念;第三,構建體育聯盟運作機制。統籌規劃大學生區域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與精品賽事的培育。
4.4 建議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校企合作,委托體育專業公司運作等形式,拓寬融資渠道,規范體育賽事運作,開發體育精品賽事,挖掘體育賽事潛在市場,使體育賽事健康可持續發展。
[1] 宋軍生,馮萌,等.對浙江省新建高教園區體育資源配置及功能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4,26(1):72-74.
[2] 朱桂林,董眾鳴,何志林.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競賽體系的資源現狀與發展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6).
[3] 韓振勇,王明立,王曉燕.高校體育賽事營銷市場前景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4).
[4] 寧青.大學城體育賽事的開發與營銷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7).
[5] 劉曉.我國大學生體育競賽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6).
[6] 趙青,王曉毅.體育產業與高等院校體育賽事關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