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芳 滕婷婷 徐月成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高職任務型英語口譯實踐教學模式初探
葉麗芳 滕婷婷 徐月成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高職英語口譯教學存在缺少具有地方特色并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譯教材,授課模式較為單一、實踐教學所占比例較低,缺少具備高職教學理念的“雙師型”教師,教學設備陳舊、缺乏現代化口譯訓練設備等問題。因此,應探索有效利用任務型教學方法的優勢,構建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英語口譯實踐教學模式的途徑。
高職;任務型教學;英語口譯;實踐教學模式
隨著國際間交往的日趨頻繁,社會對口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基礎口譯人才需求旺盛。因此,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相應地開設了英語口譯課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職高專的教學應本著“理論夠用,實用為主”的原則。因此,教學模式應圍繞這個原則,以訓練學生的技能為主,突出實踐教學。英語口譯課程是一門以培養英語口譯技能為中心的綜合性語言課程。英語口譯教學的實質是技能訓練,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英語口譯人才?;诖耍呗氃盒5挠⒄Z口譯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譯技能為主,而不應僅僅簡單地傳授知識點。臺灣輔仁大學楊承淑教授指出,口譯教學有三要素:語言、知識、技法,其中技法是口譯教學的核心。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英語口譯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口譯課受重視程度不夠、課時少、多數口譯課以教師為中心等?,F在仍然有不少口譯課程采用的是包括語言知識學習、聽力訓練和口譯訓練在內的強調語言能力的教學模式,正如劉和平教授所指出的:單純的語言教學,從詞的翻譯到句的翻譯,再過渡到段的翻譯,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口譯教學??傮w而言,高職院校開設的英語口譯課程,大多缺乏統一的規范化管理,無法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口譯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缺少具有地方特色并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譯教材 目前各高職院校所使用的已公開出版發行的教材中,專門針對高職學生英語口譯教學的很少,尤其是實踐型教材更是難得一見。有不少教材只是本科教材的簡化,或僅僅降低了語料的難度。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在技能方面的訓練不夠,并不適用。從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來看,現有教材的內容缺乏地方特色。高職教材的選取應具有充分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應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愛好,同時融入當地經濟文化因素,使學生熟悉將來就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文化。
授課模式較為單一,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較低 英語口譯課程應以實踐為主,但大多數教師并未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往往把口譯課上成了精讀課或筆譯課。在授課過程中,留給學生實踐的時間較少,難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英語口譯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應通過大量的口譯訓練和實踐,使學生掌握實用的口譯知識和技能,能順利承擔現場口譯工作。因此,高職英語口譯教學應嚴格遵循高職教學的方針,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課堂教學與就業崗位的緊密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實際英語口譯工作的技能,實現校內學習與崗位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缺少具備高職教學理念的“雙師型”教師 高職英語口譯課程的教師大多數缺乏翻譯一線的工作經驗,既有一線工作經歷,又有學科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最為缺乏的師資力量,也是制約學科和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教學設備陳舊,缺乏現代化口譯訓練設備 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專門的口譯實訓室和專業的口譯訓練軟件,平時的教學一般在教室或普通語音室進行,無法完成交替口譯和一些相關技能的訓練,不利于學生形成英語口譯技能。
(一)體現高職特色
高職英語口譯課程教學目標改革 首先,應將教學目標從知識點的積累轉變為技能的提高。在高職英語口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對重點詞匯、句子的講解,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常用表達方式的口譯。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英語口譯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應該定位于英語口譯技能的提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尤其是對高職學生而言,開設英語口譯課程的基礎較低,時間較短,因此,在有限的英語口譯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口譯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口譯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翻譯技能以及豐富的經濟文化知識,順利勝任口譯工作。其次,應從口譯技能的全面提高轉變為基礎口譯技能的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素質不如本科學生,而且高職院校普遍采用2+1的培養模式,即高職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接受口譯訓練,而本科院校的口譯課程一般到高年級才開設,因此,高職英語口譯教學對象存在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的問題;同時,高職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本地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對英語口譯技能的要求相對較低,主要是以聯絡、陪同口譯為主,所以有必要調整高職英語口譯教學的重點,對難度較高的口譯技能可以稍加介紹,如筆記技巧、同傳技巧等,而將平時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口譯技能的培養上,如復述能力、概括能力、數字口譯、公開演講、一句多譯等。
高職英語口譯教材的選取和編寫 由于高職院校的英語口譯教學起步較晚,高職院校尚未形成高質量的口譯教學隊伍。目前,高職英語口譯課程的教材開發很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很多高職院校沿用本科教材,不僅難度上不適合高職學生,而且教學模式也未能體現高職特色;二是目前市場上的部分高職專用英語口譯教材其實只是本科口譯教材的簡化,在口譯材料的選取上稍微降低了難度,仍未能脫離本科口譯人才培養模式,教材的編寫主要是口譯理論的介紹及口譯材料的羅列,缺少實踐教學環節。英語口譯教材在內容的選取上應結合本地的特點,選取真實的口譯訓練語料,創設現場口譯模擬情境,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相關的口譯技巧和專業詞匯,更能使學生熟悉真實情境下講話者心理狀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課后應通過學生總結和相互評價,結合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形成某個口譯項目的實踐教學素材,經過整理,最終形成英語口譯實踐教學的講義或教學手冊。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高職教育的目標應定位于培養實踐能力突出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學模式上做到“教、學、做”一體化。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改變以往教師講授過多、學生動口太少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即英語口譯的各項技能。因此,在教學之前,需要對崗位和技能需求進行相應的分析,總結出對應崗位所需的各項技能,將崗位工作與職業能力相銜接,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任務型模擬教學模式,以各種真實的工作場景作為教學模擬情境,使學生熟悉英語口譯的特點,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對策,以提高教學與崗位的銜接度。
高職英語口譯師資的培養 高職英語口譯的師資是高職英語口譯課程改革的“瓶頸”,“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困難重重。英語口譯教學最理想的師資是既具有高校語言教學經驗,又具備口譯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但是具備這樣條件的口譯師資在本科院校都為數不多,高職院校的口譯師資就更難達到這個標準。目前,高職院校的口譯師資基本上處于講師及講師以下的水平,同時缺乏豐富的口譯實踐經驗。因此,高職英語口譯師資建設方案應該是“培養為主,引進為輔”。要重點培養校內口譯骨干師資,有計劃地安排口譯骨干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現場口譯工作經驗;要選派教師參加口譯師資的進修培訓,并應鼓勵教師參加各類翻譯和口譯證書的考試;同時還要重視高水平口譯教師的引進。資深英語口譯教師的引進一方面能夠提高英語口譯課堂教學質量,帶動本??谧g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與改革,另一方面也能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二)實施任務型英語口譯實踐教學
項目化課程設計 應以培養學生現場口譯能力為出發點,通過建構一個個完整的實際口譯任務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做到“教、學、做”一體,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熟悉英語口譯工作情境,進行現場英語口譯技能的訓練,從而達到技能提高的目的。根據基礎英語口譯崗位的需要,高職英語口譯課程可以進行以下項目化設計,以一家國內生產商和一家國外采購商之間的業務交流為主線貫穿始終,如表1所示。
任務型授課模式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把課堂教學中技巧的掌握從“學習”轉變為“習得”,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技能型學科——英語口譯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重要意義。任務型口譯教學模式將按照以下原則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改革:(1)課程立體化。將口譯技巧與口譯專題相結合。(2)內容任務化。將口譯任務與口譯教學內容相結合。(3)練習真實化。將仿真的口譯活動與真實的口譯實踐相結合。(4)學生中心化。將學生的口譯訓練與教師的口譯示范相結合。

表1 口譯課程項目安排表
評價體系改革 在高職任務型英語口譯教學模式中,應分兩方面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一方面,課堂評價除了教師評價外,還要引入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在任務型口譯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大量的口譯實踐,傳統的教師評價方式只能對參與課堂演示的學生做出評價,對小組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則缺乏了解和評估。引入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能夠增加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角度,從而提高課堂評價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在學期評價中應引入前瞻性評價和學生發展潛力評價。對于人才發展的評估目前多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這是較為合理的一種評價方式,既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注重最后的成績以及教師的綜合評定。但是,基于口譯學科的特點,這種評價方式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人才最終的水平與發展的潛力。因此,應引入前瞻性評價和學生發展潛力評價,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前瞻性評價主要運用于學生入校之初,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所具備的智力、英語基礎水平和心理素質。在口譯課程結束后,應將學生的前瞻性評價與學期評價相比較,得出對學生口譯發展潛力的評價,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在口譯知識和技能上所取得的進步和特長,以此判斷學生在口譯方面的發展潛力。
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評價方式等進行一系列改革,最終構建適合高職特色的英語口譯課程教學模式,可以在提高高職英語口譯課程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培養出應用型高職英語口譯人才做出貢獻。
[1]徐翰.以技能訓練為中心的口譯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08,(12).
[2]楊承淑.口譯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5.
[3]陳振東.口譯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翻譯,2008,(4).
[4]穆雷,鄭敏慧.翻譯專業本科教學大綱設計探索[J].中國翻譯,2006,(5).
[5]劉和平.翻譯的動態研究與口譯訓練[J].中國翻譯,1999,(4).
[6]陳愛釵.口譯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應對方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4).
[7]蔡小紅.口譯互動教學模式績效研究[J].中國翻譯,2008,(4).
G712
A
1672-5727(2011)06-0041-03
葉麗芳(1979—),女,浙江金華人,碩士,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職英語教學和口譯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