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乃賽
摘要:面對課程改革,教師在學習課程標準、備課教學的過程中要適應、理解課程改革,通過備課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落實新的課程目標。就教師面對新課改應該如何備課問題進行一些簡單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備課;教材
一、備好教材,心中有書
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供教師和學生閱讀的重要材料。要備好課,必須加深對教材的了解。教師對待教材要有較為科學的態度,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要依據自身的實踐和研究,探究學科課程與教材,以課程、內容的創造性使用為前提,深度開發教材資源,實現教材功能的優化。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憑借,在實施課程改革的今天,它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研究教材,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把握教材。把握了教材的特色,教師才能準確理解編寫者的意圖,與教材真正進行對話。在把握教材特色的同時,教師還應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內容、基本結構和知識體系。確切了解整套教材在各個年級教學內容的分布情況,統觀全局;從單元序列中了解教學內容的連續性,把握教材編排的指導思想,把握教材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等方面有哪些程度的差別。
2.激活教材。教師在備課時,應在對教材內容合理的挖掘過程中尋找其他促進人性發展的因素,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打開”課本,尋找“亮點”,使教材在進入教學過程前為知識的傳遞提供可能。因此,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材中的靜態知識操作化、活動化,從而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參與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拓展教材。在當今社會中,教材已經不是學生可以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在備課中,必須充分研究教材中可拓展的地方,引導學生將學習的范疇由教材向外延伸。在新課程指引下,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從教材所呈現的知識、能力、情感等系統引發出去,向其他學科、其他時空開放和延伸,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突破傳統教學的有限空間。
二、備好學生,心中有人
只有備好學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因此,備好課還要研究學生,具體研究要點如下。
1.研究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只有在指向某一目標時,才能變為推動他們學習的動機,從而使學生由“要我學”主動轉為“我要學”。因此,在備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單元預習,通過“預習卡”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教學目標。基礎目標力求面向全體,做到循序漸進;高層目標則努力照顧學有余力的學生,有的放矢地引導全體學生成功地步入“最近發展區”。
2.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皩W習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之分?!币虼?,備課時,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要做到因課而異,對于必須識記的某些材料,采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記憶;對于說明事物發展規律或探究性的材料,則可以運用發現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思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把思考、發現和批判的權利交給學生。
一個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教學備課中心的教學設計,定會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提供廣闊空間,使其擁有課堂的精彩。
三、備好教法,心中有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種藝術。教需有法,需要尊重經驗,依靠理性和智慧,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大法必依,需要遵循規律,依靠理論基石,走向戰略性備課;小法必活,需要個性鮮明、效果明顯的教學方法,具體問題具體解決。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及認知規律,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效率才會提高。備好教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有利于思維的激活,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建構,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和教學條件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2.要注意學習方法。教法也就是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程重視對所學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要以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的備課,是一個多層面且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研究教材,精讀教參,撰寫教案是備課;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情況也是備課;與同行交流、收獲相關信息也是備課;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還是備課,而且是更高層次的備課。進一步優化并提升教學水平,從“有法到無法”走向“無法勝有法”的教學境界,這是每一位優秀教師的追求。
(作者單位 浙江省蒼南縣蒼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