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宏波
摘要: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性思維是關鍵。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應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誘發學生開拓知識新領域。課堂上精心設問,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練習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化學習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實實驗、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展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互動,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變被動為主動,變知識為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知識新領域;創造潛能;創新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既不受已有知識的局限,也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尋求變異,將知識引向深入的高級思維活動。那么,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昵?本人認為,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緊扣化學學科的特點,利用其獨特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把培養學生的制造性思維能力貫穿在化學知識的教學之中,才能將化學教學提高到素質教育的新層次。
一、創設條件,誘發學生開拓知識新領域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有了興趣不等于就有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的,往往靠有關事物的啟示,觸發聯想,從而實現識記上的飛躍。那么,開拓學生知識領域,使學生有了廣博的知識,就便于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受到啟示,觸發聯想,從而產生遷移和聯結,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理論,達到認識上新的飛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過:“偶然的機會對有準備的人有利,這說明知識的廣博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頓悟”性之間的必然聯系。開拓知識面,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開拓學生知識領域,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建立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課內要狠抓“雙基”的教學和訓練,廢除注入式,提倡啟發式。講要精,學要透,練要巧,用要活,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扎扎實實地讓學生學好課內的基礎知識,練好基本技能。教師可布置一些基礎題供學生練習,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開拓知識面,拓寬思維角度的目的。例如,強調理論知識對新一輪實踐的指導作用,在每次的實驗操作中,要養成細心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同時進行更廣闊、更深入的研究,從而獲得更多、更準確的科學信息,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
二、精心設問,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可見設疑是誘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法過程中適時設疑,巧妙設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思考,從而獲得新知識。
案例:關于亞鐵離子、鐵離子相互轉化條件的探究實驗時可提出以下問題:
1.蘋果的切面為何會變紅?
之后再:(1)提出應用氧化還原理念推想轉化的條件。
(2)設計實驗并驗證推想。
(3)做出結論。
在隨后給出參考方案的同時提出如下問題:
2.戰爭片中血流成河的畫面中那么多的血是從哪里來的?
進行實驗:
(1)用足量鐵粉和三氯化鐵溶液反應,觀察溶液顏色變化,靜置、滴加2~3滴硫氰化鉀溶液檢驗鐵離子。
(2)用氯水和氯化亞鐵溶液反應,觀察溶液顏色變化,滴加2~3滴硫氰化鉀溶液檢驗是否有鐵離子生成?
提出問題3.人們是如何制得電路板的?
進行實驗:
用飽和三氯化鐵溶液滴加在銅片上,靜置片刻、用少量蒸餾水沖洗,觀察保留的沖洗液和銅片上發生的變化。設問能用其他試劑代替鐵粉、氯水、銅片進行上述實驗嗎?能設計出其他實驗嗎?歸納總結形成結論。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化學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可以將常規知識設計成非常規問題形成“熟悉的陌生”,留給學生相對較大的思考空間,以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非邏輯思維能力,在問題提出過程中,不斷調控學生的情緒,減弱其內驅力,讓學生始終處于對知識的渴求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開放性問題不是要尋求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產生多種獨創性的想法,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改變那種習慣于單純地吸收記憶,了解教材所規定的知識而不善于運用所學概念、理論、定理去解決問題的現象。
在“反應熱的測量與計算”教學中,先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量熱器,相應提示量熱器應有內外能量難以交流等特點,進一步要求設計藥品以及實驗過程、注意事項等。留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和發揮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機會,從而大大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化學習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解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探索問題的具體解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擇習題、布置作業時,一定要做好準備;習題的精要、知識的鋪墊、能力的提高等各個環節都必須加以綜合考慮,可以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由繁入簡、由簡列繁,讓學生完成一些富有思考性、創造性、探索性的習題,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案例:在鑒別氫氧化鈉、氯化鈉、稀鹽酸三瓶無色溶液實驗中,讓學生解題時,展開多維思考,加深印象,把自己貯存的知識進行分析、遷移、轉換、重組、找出應答的關鍵。首先,我要求學生:多角度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學生思考后,有的馬上回答:“用紫色石蕾一一鑒別”,還有的回答“用PH試紙分別測PH。根據PH值即可鑒別”,其次啟發學生思考“能否用酚酞來甄別,如果能,原理和步驟又是怎樣呢?最后組織學生對這些答案作出評價。
五、充實實驗、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實驗、課外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及良好的情緒和環境。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地、自主地發展。因此,課外活動要講究內容的豐富、新穎,形式的多樣、方法的靈活,可布置適當的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動腦、動手,多思、多做,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使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課內教學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領悟課內教學所來不及深透的奧秘,去觸摸課內教學所無法獲取的東西。通過小實驗等實踐活動,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和自我發展的機會,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新技能。
總之,化學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學習與創造、模仿與創新、理性與幻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就一定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祖浩.化學學科知識與社會實際的有機結合[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市元洪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