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了達成此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和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學習興趣;提高
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創新思維的內驅力,它時刻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自覺不自覺地投入熱情,投入思維。如何讓學生提高學習生物興趣,如何快樂學習,主動的學習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以及聽課中的實例和我的思考,與大家共同探索。
一、巧妙引入教學——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1. 實例
(1)新教材有一大特點就是資料豐富,每節開頭均設“問題探討”,教師恰當運用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2)講故事——牢牢抓住好奇心。如一輪復習《減數分裂》一節的內容時,省領導來我校審核省示范校,聽了一節張老師的課。張老師以講故事開頭:馬公子和驢小姐相愛了,沖破重重障礙,他們結婚了,也有了愛情的結晶,騾子寶寶,但是騾子寶寶長大后,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后代,他們遍訪名醫,也始終沒有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找到病因嗎?
再如二輪復習《細胞的生命歷程》時,張老師巧妙設計,課前布置作業:寫一篇小作文《細胞的自述》,用第一人稱,描述任何一個細胞的生命歷程……這樣,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們,他們躍躍欲試,紛紛實踐,寫出了小短文。課程開始,一位同學舉手誦讀自己的文章,知識點全面,思路清晰,不但回憶了細胞的生命歷程,還加入了胚胎早期發育的內容。
2. 反思
復習課是重復舊知,鞏固知識,學生容易枯燥,第一個開頭,增加了搞笑效果,同時又很快讓學生自己回憶出知識點并且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第二個開頭,在二輪復習,需要全面總結知識,給學生布置作文及要求,正好讓學生全面系統復習舊知,同時有效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達到了二輪復習少、講精練的效果。
二、給知識起外號——加強知識記憶
1. 實例
(1)高中生思想活潑,喜歡起外號和開玩笑,在教學中,我們不妨給知識起外號。如“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有一個要求,分離色素最后一步放入層析液時,層析液不能沒過濾液細線,我給學生打比方:濾紙可以吸收層析液,色素溶在層析液中沿濾紙條向上擴散,相當于賽跑,誰的溶解度最大,誰就跑得最快,但是跑道在濾紙條上,如果層析液沒過濾液細線,那么濾液溶在層析液中,賽跑變成游泳,我們就看不到比賽結果了。
(2)“氨基酸脫水縮合”是生物化學知識聯系點,學生有時候理解不了數量計算,所以我讓他們將一個氨基酸想象成一個同學,氨基酸脫水縮合就可以想象成一排同學手拉手,左手是羧基,右手是氨基,那么拉起來的手就是肽鍵,這樣數目計算就容易多了,從抽象變成了具體。
(3)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書上要求蛋清要稀釋,在生活中,我們蒸雞蛋羹常常加水稀釋,一方面蛋羹滑嫩,一方面不稀釋蛋白容易粘到碗上不容易洗掉,那么實驗也是同樣道理,若不稀釋,一方面濃度高結果不清楚,另一方面試管不容易刷洗。
2. 反思
起外號對于記憶效果顯著,但是生物是一門科學課,需要學生記憶的是術語,要規范用語,所以打完比方,還要回歸教材,回歸生物術語,讓學生規范答題,打好基礎。
三、實事點擊——解決問題
1. 實例
(1)二輪復習生態系統時,正趕上我國南方幾省干旱,我選取其中一個原因與學生們分析:一些企業進入云南開辦造紙廠,為了快速獲得原料,在當地砍伐原有物種,燒毀次生林,改種單一造紙用林木速生巨桉,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向整個西南地區推進。桉樹有排他性,種植桉樹的地方其他生物無法正常生長,桉樹的速生性,對土壤的養分和水分及整個生態環境的破壞相當可怕,造成山地的干旱和沙漠化,這只是引起干旱的一個原因。下面請大家分析這里面的生態原理。
學生思考討論后,得出兩個結論:一是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從而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二是違反了生態——社會——經濟整體性原理
(2)教師:草坪里有幾棵桃樹,春天開花很漂亮,過了幾天再看,花謝之后的樹上的果實稀稀落落,什么原因呢?
學生思考:盛花期時連著幾天陰雨天,沖走了花粉,整棵樹的花幾乎沒有授粉,沒有了雌雄配子的結合就無法產生生長素,也就沒法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
2. 反思
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解決了問題,學生易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四、與其他學科聯系——建立新舊知識的橋梁
1. 實例
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珍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涉及草木蟲魚等生物知識的詩詞“眾”彩紛呈,在教學中滲透,既能活躍氣氛,又能加深理解。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液泡中的色素。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
(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食物鏈。
(5)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動原理和種內斗爭。
2. 反思
把生物同語文聯系,使教學語言生動風趣、寓教于樂,從而構建一個積極活躍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樂于展示已有的知識。
新課程的改革路程還有很長,我們的課堂就是我們的舞臺,我們可以做得更加精彩!除了以上的實踐與反思,還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
(1)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生物教學中,時刻有新的課程資源,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讓學生走進自然,進入社會,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探究生物問題的興趣。
(2)設法讓新課程的知識吸引學生。生物本身是趣味性很強的課程,我們應該設法用生物學知識本身去吸引學生,維持學生的興趣,讓生物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世界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與世界不斷的對話中主動地尋找知識,運用知識。
(3)生物教學要體現生命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著豐富多樣性的生命內涵的青少年學生,生物科教學內容也是研究具有生命現象的生物體生命活動規律的,所以,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均應以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為核心。
(普蘭店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