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語言是目前最流行和使用最廣泛的計算機語言之一,具有表達能力強、功能豐富、目標程序質量高、可移植性好等優點。因此學好它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學好它,學習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C語言;興趣;課堂教學
興趣是如此的重要,而如何激發每一位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使他們在興趣中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究,這是每一位計算機教師在教學中都要面對的問題,更是學生學習一門課程的關鍵。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對于《編程語言基礎——C語言》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過程當中總結的幾個方面。
一、上好第一堂課是前提更是關鍵
1. 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C語言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師第一堂課主要應向學生講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這門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介紹C語言在計算機語言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它也是后面的專業課如C++、C#的基礎,而且它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讓學生知道只有學好了這門課,后續的專業課才能學好。
2. 其次導入時應當列舉有趣的實例來吸引學生
教師在講授每一節課以前,必須清楚、明白這堂課的目的要求,通過形象生動地操作或有趣的實例或是激趣的提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可根據內容講明該教材在程序設計當中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它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從而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足夠重視,激發學習的動機。例如,在講授《函數的遞歸調用》時,由于大多的學生對游戲非常感興趣,所以可以從游戲進行切入,首先對學生講講漢諾塔的傳說:傳說在古印度的寺廟里有著一個跟循環有關的游戲,當游戲結束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說到這里,學生肯定會好奇,紛紛都想知道這是個怎樣的游戲。等細致地給學生講解該問題,讓學生知道了漢諾塔的問題后,再慢慢給他們講述一下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函數的遞歸調用。其實C語言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實例。比如在講循環語句時,可以打印一張九九乘法表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舉例子的過程當中,不但要舉正面的例子,而且要特別注意舉反例。
3. 另外,一個程序例材用后不要拋棄,可以舉一反三地變化使用,也可以一下改一點,看看程序會如何變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程序中各項參數的透徹理解
例如講函數這一章節,在對內部函數和外部函數進行區別時,可以對同一程序變量的不同位置的存放來體現二者的不同。
二、良好的課堂教學也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動地去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制造小困難,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樂趣,這也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在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后,教師不要立刻去解決,可以根據情況進行一下小的提醒,讓學生不斷地去“試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中真正有所得有所獲。
教師要能正確地評價學生,適當地鼓勵和表揚學生。對于學習較差和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給予指正,同時要挖掘他們學習中的積極因素,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而對于學習較好的和信心較足的學生,我們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同時提出更多的要求,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尤其是對學生在編程中取得的每一次進步,不管它是大還是小,教師都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表揚。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2. 加強實踐環節
《編程語言基礎——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在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C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還要動手編程、上機調試和運行。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教師每講完一個例子或幾個例子,都要讓學生自主上機調試。在上機調試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去查找檢驗知識的正確度,并加以改進,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掌握起來也比較快。不僅如此,在調試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當然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教師也要精挑細選一些習題,這些習題既要有基本的、較簡單的題目,又要有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新穎有趣的題目。在這里,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狀況來嘗試分級教學的方法。學生的水平不同、進度不同,教師布置的作業和上機題目也可以不同。也可以將3~5位同學分為一組,讓他們互相學習、大膽討論,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都有很大的提高。
3. 突出重點和難點
因C語言的課時十分有限,而C語言所涉及到的概念比較復雜,規則繁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和以往的教學經驗,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透徹的分析,從而確立課程學習上的重點、難點。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就需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題目和練習,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
尤其像循環語句、函數調用、指針等這些相對重要且難理解的內容,教師應突出其對整個課程體系內容掌握的重要性,以重點內容為突破口,帶動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同時要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借助于演示、實例分析等功能,簡化教學過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這樣,能避免學生因無法深入知難而退、甚至喪失學習信心的現象,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創新的激情。
4. 強調教師的言傳身教
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教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影響學生以后的編程習慣,還影響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譬如:在C語言學習過程中++、--等運算符的學習是一個難點,那么教師在編寫程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在不同場合長期使用++、--等運算符。類似的例子像循環語句中的條件表達式while(1)、while(!x)等等。這樣日積月累,長時間接觸到類似的表達式,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從而達到真正的駕馭知識的目的。
三、適當地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講評作業
要想真正達到“會用”,使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形成技巧,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必須通過復習、完成作業等實踐活動才能實現。而教師授課后的練習、復習、鞏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也占著一個重要位置。因此一個好的教師,除了備好課、講好課外,還要認真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講評作業。
教師布置作業的內容是豐富的,布置作業的方法也是多樣的。但不管內容豐富還是方法多樣,都必須有依據,那就是教科書和教學大綱。而且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要緊扣教學要求,目的明確,有針對性。要精選內容,練習形式要多樣,練習量要適當。有條件的教師,要盡可能在當堂課上進行作業的批改。在課堂上進行優秀作業的講評,一方面能鼓勵做得好的學生,同時對其他學生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總之,C語言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精益求精的過程,每一位教師,只有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不斷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摸索,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學生一旦對C語言產生了興趣,相信他以后的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的。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三版)[M].北京:清
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