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是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起點,他們的英語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小學;英語;興趣;教學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英語教學是起點,如果起點不好,學生會對英語失去興趣,甚至厭惡英語,那就意味著這門課不可能學好。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多年的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如果他們喜歡這門課的老師,就能學好這門課。因此,讓學生喜歡英語老師,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第一步。可能是“愛屋及烏”緣故,學生只要喜歡老師了,下一步順其自然地就喜歡老師的這門課了。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
一、外塑形象
很多老師,太注重教學方法,不注重形象,其實老師給學生的第一感覺是視角信息,不是老師的水平高深,恰恰,這一點被很多小學英語老師忽視了。很多人說,千萬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而事實上,很多小學英語老師就是輸在這方面上。從這一點上說,外表形象很重要,因此老師在穿著等方面一定注意要得體。
二、用心交流
很多老師,講話很有功利性,“赤裸裸”的談英語學習,談英語單詞,談背誦課文,其實這些雖然開門見山,節省時間,但卻把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打壓”下去了。因此,老師應該和學生聊生活、聊愛好、聊志向等,切忌直接聊與英語話題有關的。這就像剛談戀愛,如果直接談房子、金錢什么的,注定沒有生活品味。
三、情景模擬
讓學生在學習場所、生活場所、玩樂場所都可以看到和學習英語。如校園內的警示牌、標語牌、宣傳牌,用英漢雙語;玩樂場地的器材名稱用雙語;教室里的課表、班規和其他布置用雙語;食堂內墻壁上的卡通畫和漫畫等的人物對話用雙語;公寓內部設施名稱、名人名言等用雙語,等等。耳朵聽到的和嘴里說的主要指的是軟環境,一種語言的學習目的主要是聽得懂、說得出,這就需要教師的主觀努力,去引導,去營造環境,去創造機會。
四、學會評價
很多老師都把分數看成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把考試結果看成“命根子”,不注重學習成長記錄和過程。當然這與考試大環境有關系,但是很多老師沒有去反思,最后是惡性循環。因此,學會評價學生,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在教學中,作為老師,最終的目的是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圍繞這個主題去做,用心去做。這些年,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以上四點,使極大多數的學生對英語興趣都非常高,教學效果顯著。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好好反思,利用好資源優勢,認真分析現行教育教學中不好的觀念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同時,我們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創造最佳環境,尋求最佳辦法,以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小學英語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灌云縣下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