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課程的普及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學法指導在教學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重視“學法”的研究和指導,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更為重要。
學校的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教的效率最終要體現在學生學的效率上。如果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除了與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有關外,還與其學習方法密切相關。學生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在當前的教育中經常看到學生苦學、死學的比比皆是,各門學科的作業越來越多,自習課還有老師去輔導,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就很少甚至沒有,更不用說吸收消化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結果是學生的成績不但沒上來,反而下降了。
其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師雖然在課堂教學上把知識都講過了,但是不一定全都被學生所接受,我們經常會聽到學生考試后說這道題講過,那個實驗做過,可是還有學生做錯。以上情況說明教與學還是有區別的。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必須重視“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是教學的任務之一。在講課的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想學習好,除了自己刻苦努力外,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更是不可缺少的,老師不但要把知識交給學生,還要把良好的學習方法交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學習。教師要清楚地知道物理教學的特點及其特殊性。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這是學生獲得必要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時,一定要先給學生講清楚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實驗過程中應著重注意哪些問題。實驗做完后,要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和處理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比如在初中物理《電流的磁場》一節的教學中,給學生演示“奧斯特實驗”之前,首先給學生講一下這個實驗產生的背景(許多科學家猜測電與磁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然后告訴學生應注意觀察的問題(閉合電鍵前,小磁針磁極的指向:閉合電鍵后,小磁針磁極的指向),最后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磁極的指向與電流的關系,并總結出規律。如果是學生自己做測量型的實驗,比如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的實驗,傳統做法是教師將電路圖畫在黑板上,給定實驗器材,教師先演示,然后學生動手操作,最后填寫實驗報告,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樣做能夠節約課堂教學時間,但是也束縛了一部分學生的思維,只是充當了一個“機器人”的角色。長期如此,就容易使學生形成依賴心理,思維上出現惰性,從而不會積極主動地去求知、去思考、去學習。
課堂教學要滲透“學法”指導。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如何觀察、記憶、思考等等。物理知識相應的教學知識,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師在課堂上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自覺靈活地運用各科學習過程中獲取的知識。比如初中物理《路程和時間的計算》的課后練習題中,不同的數學解題思路就代表不同類型的題,學生掌握了這種類型題的多種解法后,就提高了利用舊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關鍵還要看學生能否在學習中自主、自動的辨析、理解、提升。
教與學是一種互動關系,也是一種“對話”關系。現在的教學不再是以往的教學,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一個“協助者”,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在認知上沖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建構起適合于自己的一種新的認知結構。為此,在教學上要明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的對話關系。這種關系以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為基礎。同時,教師的教授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滿堂灌、照本宣科,題海戰術;另一種是實驗啟發式,少而精,精講多。前者使學生不動腦筋,死記硬背,后者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建議教師們多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上講得不要過細,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澆灌少一點,讓學生學得多一點。
總之,我們只有認識到學法的重要性,把學法指導應用到教學中去,才能大面積地提高教學成績。
(莒南縣坊前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