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音樂教師,怎樣才能利用高中音樂的學科特點,將快樂植入學生的心田,讓他們在愉悅心情的伴隨下自覺接受音樂美的熏陶呢?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更新教育觀念,快樂課堂從熱愛音樂和尊重學生開始
作為高中教育中的一門輔助課程,由于不參與升學考試,音樂備受冷落。很多學校都認為音樂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校領導不重視音樂課程的開展,甚至利用音樂課的時間為其他重點科目服務,嚴重影響了高中音樂教學的發展。不僅如此,很多音樂教師自身也難逃“高中音樂課無所謂”的錯誤認識,只重視部分音樂特長生的課程輔導,對于大部分學生都毫不關注,不認真備課,課堂上也只是給學生隨便聽聽歌,應付了事。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就被一次次的冷落消磨殆盡了,音樂課就真的只剩下殘存的形式而已。
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它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審美能力以及培養創造力和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音樂教學,盡自己的努力上好每一節音樂課,讓高中音樂充分發揮其美育和德育功能。同時還要開闊眼光,將目光從極少部分的音樂特長生上放開來,投射到每一位學生的身上,尊重學生的發展,關注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以自己對音樂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去捕捉和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因材施教,引導他們正確地欣賞音樂,讓每個學生都能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讓高中音樂真正成為能夠在繁忙的學習之余給學生帶來快樂的課程。
二、開展主題教學,快樂課堂要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音樂是美的載體,音樂教學就是一個表現美的過程,然而,以往的音樂教學都是停留在簡單聆聽、重復演唱和乏味講解上,絲毫沒有表現出音樂美的本質來,學生也很難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快樂,因而對音樂課不感興趣,甚而誤解了音樂的內涵,致使音樂教學完全脫離了學生,大大偏離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音樂課堂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全面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踐中改革以往陳舊的就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活力,引導學生快樂的學習,進而熱愛音樂。
教師要合理利用新教材,充分發揮其在音樂課堂上的指導作用,但與此同時,教師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音樂課堂個性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多多觀察學生,并且注意與學生交流,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特長所在,然后利用這些信息,并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誘導他們廣泛參與的課堂主題活動。其實,每個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差異很大,要求每個學生都唱出動人的旋律或演奏出美妙的樂曲是不現實的,音樂主題課不是要求學生怎樣完美地展現自己,而是要引導他們有勇氣、有興趣去展現不完美的自己。當然,活動主題的選擇要以發揮更多學生的特長和提高參與度為宗旨,讓學生能夠在主題活動中唱出個性、奏出音樂情感、舞出音樂魅力、演出音樂內涵,讓他們不僅成為課堂的主宰者,還要成為音樂的欣賞者、表演者和創造者,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內心對音樂最原始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找到真實的自己,在快樂的說、唱、跳、演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三、重視德育,快樂課堂要引導學生熱愛傳統音樂
《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將我國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笨梢?,傳統音樂的學習不僅是培養音樂素養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進行德育的必要手段。高中生正處于形成獨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加強傳統音樂的教育,是構建快樂課堂不可或缺的環節。
經過初中的學習和在日常生活中音樂知識的積累,高中生已經對民族樂器的種類、音色、演奏形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接觸了不少的傳統音樂,可以說,對于傳統音樂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教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對傳統音樂興趣不大,他們喜愛熱鬧且直白的流行音樂,卻很難靜下心來欣賞傳統音樂。面對這種情況,填鴨式教學是不可取的,唯有循循善誘方為良策。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耳熟能詳的傳統音樂入手,例如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巍峨雄壯的《高山流水》等,讓他們熟悉傳統音樂的表達方式,感覺到其實傳統音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難懂,從心底產生一種認同感;其次,要巧妙進行對比教學,將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對比,找出其中的異同,將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熱愛慢慢轉向傳統音樂。還可以進行中西方傳統音樂的比較,讓學生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傳統音樂的差異。最后,還可以利用高中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在課堂上組織知識競賽,考查學生的樂器和樂理知識。
總之,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音樂的魅力、實現快樂學習是每個高中音樂教師都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力圖給學生一雙感受美的翅膀,讓他們在音樂美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ń饓薪鹕掣呒壷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