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英語課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小學生在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總是興趣盎然、信心百倍,然而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要求的提高、學習難度的加大,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減弱,甚至產生了畏難情緒。這種狀況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讓學生喜歡英語課,持久地保持學習興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嚴肅課題。
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且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易持久,無意注意仍占優勢,課堂上集中注意的時間為二十分鐘左右。如果忽視這些特點而將他們的學習當做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終將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因此教師應善于課前多思考,對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各有所得,進一步激發學習欲望。同時,要依據兒童心理和語言特點進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環節、快節奏的課堂學習活動。
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教師恰恰要抓住這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在學生能夠接受的節奏下,引導學生以游戲、競賽、搶答等方式,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從語言學本身的UKqRMGf+7PRNmZQ803iQxHyUKUKV8IQjKFDJieHPK44=性質看,語言是交際工具,而英語課恰恰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它多趨向于一種技能的訓練。結合這兩種規律,最終能達到與外國人交流的目的。
二、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
學習語言最怕缺乏語言環境,課上沒有英語氣氛,會使具有好動、情感易變特性的小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如果用錄音或錄像并結合其他多媒體直觀教具為學生創設一些情境,將他們要學的內容融于其中,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生認識學校功能室的對話時,用錄像機先錄制學生在功能室活動的情景,再出現英語標志牌,這樣,學生就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并操練,學生感到生動有趣且記憶深刻。又如,讓學生聽錄影機預先錄下的下雨聲音,先體會下雨的情景,再學習有關下雨的對話內容。學生喜歡這樣的課堂情景和英語氣氛,就會樂于接受教學內容。
三、讓學生充分地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師在講授完新知識之后,要有豐富的練習手段來吸引學生參與,以滿足學生學用英語的愿望,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針對小學生喜歡唱歌的特點,教師可把教唱英語歌曲作為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每學期可安排學唱10首以上的英語歌,對于歌詞中學唱有困難的詞,教師可以換詞。這樣,學生既可以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又滿足了學習的興趣。又如,小學生普遍對游戲活動感興趣,他們很樂于參與。所以,游戲應成為我們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滿足了他們好勝的心理,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并能持久地保持下去,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不斷地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就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常州市新北區湯莊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