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學習是一個復雜又漫長的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實踐過程和成效的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可能會遇到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方法等諸多問題,那么自己應該怎樣辯證地看待這些問題,進而得以解決問題呢?本文擬從聲樂學習的生理、心理、功能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結合本人的學習經歷和實踐體會,提出了在聲樂學習中自我感覺與客觀效果的統一、發聲訓練和歌曲表現這三個重要問題。希望能引起聲樂初學者的注意并提供一些借鑒,以此來促進同學們在學習中密切配合老師的教學,加強與老師的溝通,進一步達到提高聲樂學習的效率和目的,進而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關鍵詞:聲樂學習;發聲訓練;歌曲表現
一、自我感覺與客觀效果的統一
自我感覺與客觀效果的統一在聲樂學習中之所以復雜和困難這是因為:第一,歌唱活動的樂器是歌者自身,歌唱者歌唱時的自我感覺和聽眾接收到的客觀效果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第二,歌唱的發聲機能復雜,難于用語言和文字準確表達。教師即使能描述得較清晰,在實際的學習中我們的理解也仍有一定距離,所以怎樣解決好“自我感覺”和“客觀效果”這一對矛盾,就成了聲樂學習中的重要問題。歌唱是聲樂學習中最為重要的實踐活動。在此,教師對“我”發出的聲音給予肯定和實際錄音的效果證明這是正確的。由此可見,“自我感覺”與“客觀效果”之間的統一對聲音的塑造具有決定性意義,而“感覺”這一中介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歌唱者聲音的發展方向。
根據以上列出的現象種種,概括來說,聲樂學習的首要作用就是學會客觀地辨別自己聲音的能力,尋求一種“自我感覺”與“客觀效果”的統一。更淺顯的說法就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對聲部、音色、共鳴音響等的正確聲音觀念,從而確定正確的學習發展方向。
二、發聲訓練
練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認知過程,以“達到熟練、形成歌唱的動力定型”為目的,也是歌唱者對發聲活動感性認識的主動形式。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于力度和音色變化。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應承認練習效果的好與不好是依賴于一定條件的。因此,以下幾點在發聲訓練時應充分引起注意:
1. 練習的針對性
“對癥下藥”在這里很能說明問題。這要求我們必須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有了明確的練習目的和要求來提高我們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就能使聲音的練習經常處于意識協調機制下,進而改正錯誤習慣和發聲狀態,達到盡快提高發聲質量的目的。
2. 練習的多樣性
要做到學習時的針對性,自然就會引起練習中的多樣性。這個道理很簡單,仍以“對癥下藥”為例,因為“癥”是多種多樣的,所以A+qZvOFLAWa+5SZst8fujg==“下藥”也就千差萬別,一藥治百病是不可能的。(1)在聲樂的學習中,因為歌唱者個體情況的多樣及個體存在問題的不同,應當運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來促進其改進與發展。(2)既然歌唱的發聲技能技巧是多方面的,所以聲音練習的多樣是必然的。
3. 練習的計劃性
為了達到一個理想的、美好的聲音目標,良好的學習計劃尤為重要。如先通過教師示范和講解,了解發聲動作器官的運作原理和要領,以及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和機能,加深自己的視覺印象和動作體驗,便于將自己的發聲動作與示范動作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這一方法在聲樂學習的各階段都是行之有效的。
綜上,關于聲音訓練的論述“變中求統一”是指導。“變”就是運用不同的方法、手段進行指導引導,但目的都統一在如何使歌唱者形成正確的聲音觀念和歌唱狀態上。
三、歌曲表現
歌曲表現是聲樂作品技術與歌唱情感兩者缺一不可的體現,“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是中國歌唱藝術最高標準,并一直是聲樂藝術家們畢生的追求。無論說話和朗誦的語調、音色、聲音共鳴、聲音力度,還是速度、節奏等,都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聲樂語言表現是音樂化歌唱性的,它依存于與歌唱符合的藝術規律,所有呼吸、共鳴與氣息,咬字吐字的旋律化,語言形象的性格化與聲音造型,語言技巧運用與情感表現運用等都是促成完整藝術形象的展現,也就是歌曲表現的重要因素。因此,語言的學習應引起聲樂學習者注意并能把其作為聲樂基本功訓練的重點內容,做到聲樂實踐中的音樂與語言相輔相成、共同創造。對于歌曲表現這一問題的簡單論述到此,但其重要性并不由所占的篇幅決定,相反,我們學習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高水準表現歌曲。
聲樂學習是一個復雜又漫長的過程,歌唱是個整體性的活動,正確地歌唱是呼吸、共鳴、發聲器官與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及對音樂準確表達等諸多因素共同協調、配合而成的。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促進,所以,只有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歌唱的整體性配合協調,才能達到歌唱的最佳狀態。以上所談到的只是自身對這些問題的初步體會,用以與大家交流。聲樂學習的進步總體為一上升過程,其特點是下降與上升并存且交替進行,并不是直線上升的。所以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良好的信任。初學者要理解老師的要求與意圖,密切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把握好學習時機與步驟,努力做到不因偶爾一兩節課的狀態不佳而打退堂鼓,對自己的努力持完全否定態度。而且聲樂學習的特殊性決定了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是教學中決定學習成效的重要環節,良好的互信關系是一切聲樂學習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最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潘乃憲.聲樂實用指導[M].上海:上海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