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極力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優越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而獨立思考主要表現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上。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就失去了其豐富的內涵和精神實質,小組合作學習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達不到高效,更談不上實效。只有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個體性發展,培養創造精神和交往品質,提高實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
一、合作學習與獨立探索結合的策略
如何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呢?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先明確一個誤區: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沒有從內容的需要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出發,一節課熱熱鬧鬧,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癥結在于一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二是學生個體學習不深入,探索能力存在差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的結合要把握時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學習重難點時,獨立學習獨立探索與小組合作學習結合。對于重點知識和難點問題,可以以問答或練習或動手操作等形式給學生的獨立學習和獨立探索以鋪墊,使學生在難點問題上有初步的理解,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活動中出現的思維障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小組合作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探究,這有利于攻克“教與學”的重難點,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與協作精神,做好二者的有機結合。
首先將知識問題化,幫助學生確立探索的路徑,確立自學的內容。其次將問題層次化,使學生自學時能得到指導,由淺入深,不至于一下進入難點不能自拔。在學生自學完之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而是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針對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無”,以使“教學相長”,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有相互的補充,做到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二者的有機結合。
在歸納法則、揭示概念時,既要有獨立的思考,又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法則概念大多數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歸納而得來的,其推導過程有時顯得枯燥無味,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操作實驗、探究問題時,既要有自我操作、自我反思,又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試驗,通過分析試驗的結果來發現、探究、總結規律。有的實驗獨立就可以完成,要求人人參與、人人動手,要防止有人實驗有人玩;有時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就要小組合作。無論是個人完成,還是集體完成,都要有獨立的反思、獨立的認識,再小組討論,挖掘集體潛能,才能達成共識,共同解決學習的問題。
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學習要相結合。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有依據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的不同解法廣泛進行交流,并及時反饋,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這樣,同學間既有自己的獨立探索,又有交流合作,學習才會深入。
二、為了更好地做到獨立學習、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結合,應該有以下保證
第一,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過程,要求學生做好記錄。一是記錄問題,二是記錄心得,三是嘗試性的練習,這三項都是交流合作的內容。根據獨立學習、探索得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合作,討論提出的問題,交流學習的心得,展示鞏固練習并糾正。這樣既有了學生的獨立的思考和探索,又有了學生的問題和心得,合作交流才有內容,學生才有話說,才能大膽交流展示。同時要提供充裕的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時間,使合作交流達到高效。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探索過程要有檢查督促。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新鮮感過后都會產生疲憊,部分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進而敷衍了事。教師設計得再好,布置得再好,學生不做不學,一切等于零。很多地方的學校都有這種情況。
第三,對于每屆學生,我們教師首先必須教會學生如何獨立學習、如何探索問題。對于交流合作方面,要合理建組,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從而培訓學生討論什么,發言時應該說些什么,怎么發言。訓練學生發言要做到大膽、大聲、大氣。山東杜郎口中學每學開學都要進行幾周的訓練,實際上就是要教會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法,保證以后教學的順利進行。
總之,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的放矢、各有所得、共同進步,個體的優勢又能在獨立探索和合作中充分發揮,既培養共性又培養個性,做到了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是一條高效的教學之路。
(徐州市賈汪區大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