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戰場。因此,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既要向學生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這些任務的完成與否,取決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那么怎樣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這個問題是每個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談談自己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 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要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學數學教學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親身體驗和感知水平,就越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盡可能地以學生熟悉的事或物為例子,導入課堂教學,講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將抽象的數學問題類比到熟悉的生活中去,不但能夠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夠很好地解決生活問題。比如,用學生熟悉的天平說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質;用學生最熟悉不過的教室的墻角線、墻面等對象,讓學生深刻理解空間幾何中的線線、線面、面面等關系。教師還可以通過實物模型、教具的演示操作,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因勢利導,靈活授課,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精心設問,恰到好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恰到好處地設問。所提的問題既不要過于簡單也不要過于復雜,因為過于簡單學生“不夠吃”,過于復雜學生“吃不消”。同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設計的一系列問題要有邏輯性,最好達到讓人感覺到是少一個問題概念講不通,多一個問題是冗余。恰到好處的設問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深層次地參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再現、理解、創造和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本課的目標是推到應用前n項和Sn的表達式。學生已具有的知識是等差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和性質,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可設計下列問題:
問題1 數學家高斯上小學時很快計算出了1+2+3+…+100=5 050,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算法。
問題2 由特殊到一般Sn=(a1+an)+(a2+an-1)+…。
問題3 a1+an=(a2+an-1)…是否成立?(學生會用通項公式驗證)
問題4 按上述匹配法,可分多少組?學生思考并提示特征法,容易得出:取決于n的奇偶性。
問題5 從上述結論Sn類似于哪個公式?梯形的面積如何求得(加深公式的記憶)? 引例題中的鋼管數如何求得?類似地能否求得──歸納出數列求和的一種重要方法:倒序相加。
三、有意示錯,清除病根
以教師的“有意示錯”為學生的思維和改錯平臺,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由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由從片面到整體、從未知到已知、從膚淺到深刻的過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在所難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有意按照學生的“多發病”“常見病”適當地示錯,把學生錯誤的思維過程重新暴露出來,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思考,再次引起注意,使他們能分清錯誤類型,搞清錯誤之所在,從而做到對癥下藥,清除病根。這種“有意示錯”的方式,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幾個“錯誤”情境,以教師的“有意示錯”為學生思維平臺,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中引發個性思考。這樣,不僅突破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形成學生舉一反三、自主探究問題的品質,讓學生真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示錯教學是一門教學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和研究,把握好示錯教學的原則和方法,靈活恰當地運用示錯方式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才能彰顯示錯教學的教育功能。這種以學生自我體驗錯誤,經過自查自糾、反思交流、自我評價等多種形式的示錯教學,不僅可充分暴露學生自己思維的薄弱環節,有利于清除病根,而且能使學生提高對出錯的免疫力,提高數學思維的品質。
四、運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具體
因為多媒體具有動靜結合、形象直觀、聲色兼備的特點,并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所以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將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有機地整合,可以變模糊為直觀,變抽象為具體。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幾何問題、運動問題,探索性問題,由于學生的認識和想象水平達不到,而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又很難突破,所以教師常常會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但對于這些問題,應用多媒體演示顯得一目了然。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地通過幻燈片投影演示、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不但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的結構和運動規律,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展示拋物線(二次函數的圖像)的形成過程時,由于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空氣阻力,所以拋出的物體的運動軌跡并不是數學中所說的拋物線,用傳統方法學生難以勝任。如若通過Flash、幾何畫板等軟件,則可利用其函數功能,輕松實現各種函數的圖像演示。
參考文獻:
[1]謝紹義.略論數學糾錯課的教學原則[J].數學通報,2003(10).
[2]丁益民.例談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教育功能[J].中學數學,2009(9).
(通渭縣馬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