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熱點話題,通過有效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為新課程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還能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進行科學的有效教學先要建構學生的主體地位,抓住有效教學的四點要素,再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充分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從教學的角度,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闡述促進有效教學的四點要素。
關鍵詞:自主學習;有效教學;合作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教學的有效性顯得越來越重要。有效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能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探索有效教學已成為現今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踐方向之一。在英語教學中,要實現有效教學,可從以下四個要素著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
要創(chuàng)設好情境,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及智力水平,根據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將學生引入到教學的情境中去。如在學習中職閱讀文章《The old town of Li jiang》時,教師先播放了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彩云之南》。接著,向學生提問:“你喜歡這首歌嗎?”“你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你知道這首歌描述的是哪個省嗎?”前面幾個問題都很簡單,都是為后面的問題作鋪墊的。接下來,教師就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親身體驗來設置問題了。“你知道云南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點嗎?”學生作答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云南有很多美麗的地方,麗江只是其中之一。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麗江風情的小電影,跟隨作者一同走進麗江吧!”這樣,通過音樂的渲染、師生的互動以及播放視頻對學生形成視覺上的沖擊,巧妙地把學生引入到要學習的課文中,使他們形成了對麗江的初步印象。
二、運用任務型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任務型教學是促使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有效教學手段,在運用這一教學手段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 任務的設計
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分析知識內容的構成,選擇學習形式,明確學習達成的目標,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比如學生的學習活動很積極很活躍時應布置什么樣的學習任務;學生的反應比較慢,不積極與教師互動時,又應布置什么樣的學習任務。這些,教師在備課時都應當預設。所以學習任務的設計應當具有多樣化、靈活性的特點,以便教師能及時有效地運用任務型教學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2. 對學生的指導
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學習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密切關注,還要參與其中,并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進行點撥、啟發(fā)或作有效的指導,以促進學生的順利發(fā)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 任務型教學的評價機制
任務型教學的評價非常重要,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和意愿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多采用積極的評價,因為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贊揚或激勵,積極的評價必然會造成積極的效果。但是一味的表揚、鼓勵并非是良好的評價機制,會讓學生產生惰性,激勵的作用逐次減少。科學有效的評價才能真正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要中肯、實在,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以激勵,效果不僅事半功倍而且持久。
三、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活動
合作探究是現今課改中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是一種更加有效的學習組織形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合作探究成功的前提是建立一個和諧、民主、自由、公正的學習氛圍,以期能夠很好地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它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實現有效教學。由于采取團隊合作形式,學生共同面對難題、解決問題,容易集思廣益,撞出智慧的火花,使他們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因此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放低姿態(tài),轉變角色,把自己看做是探究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此外,教師作為合作探究的協(xié)調者、監(jiān)督者和指導者,還要及時解決這一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消除一切不良因素以及學生學習上的障礙,幫助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順利發(fā)展。
四、采取多種學習活動形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泵嫦蛉w學生,就意味著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fā)展。采取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形式,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地發(fā)展,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有效教學的目標之一。學生的個性特征千差萬別,認知能力各不相同,具備的知識經驗也迥然各異,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點展開,靈活運用,做到因材施教。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熱情度較高的活動形式有競賽、搶答、猜謎、角色扮演、游戲等。但不管采取什么教學形式,教師都應把學生作為主體,以提高學習效果為前提。通過教學活動,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把學習變?yōu)閷W生的內在需要,最終實現自覺求知,自主探索,自我收獲,自我發(fā)展。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边M行有效教學也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學習觀念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方法具有辯證統(tǒng)一性,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師生從各方面相互作用,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可能性來選擇教學方法,并對教學方法進行最優(yōu)組合,配合運用。所以,在教學中無論是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還是相互結合滲透的教學方式,都必須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中進行有效的教學實踐,可充分、靈活地運用有效教學的四個要素,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
?。ńK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