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作業,如果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能通過作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那將有助于培養他們濃厚的語言興趣,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自我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在作業設計、評價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問題,結合實踐提出解決策略。
一、英語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1. 口頭作業難以真正落實到實處
隨著新課標的逐步實施,英語的“聽、說、讀、背、演、唱”等口頭作業日益重要。而低年級的作業大多是聽錄音、跟讀、背誦、表演對話等,這類作業因為難于逐一檢查,很多學生不夠自覺,很少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久而久之,對于那些學生來說,口頭作業就成了一句“空頭作業”。
2. 書面作業興趣難以持久維持
低年級階段英語書面作業大多數為抄單詞,偶爾抄課文對話。有許多學生對抄寫作業大多敷衍了事,能懶則懶。盡管這類作業對識記單詞有一定作用,且便于教師批改檢查,但若長此以往,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便被這機械重復的抄寫作業給淹沒了,不利于英語的后續學習。
3. 作業差異性的體現少之甚少
教師布置作業時,為了便于統一檢查,往往一刀切,對不同的學生布置同樣的作業。于是,便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基礎好的學生輕輕松松,甚至出現知識“吃不飽”的現象;基礎差的學生則根本來不及消化,作業更是沒辦法完成。
二、面對存在的問題,精心設計、評價英語作業,讓學生快樂學習英語
1. 口頭作業力求趣味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培養其敢于開口、積極參與的學習態度。教師在布置口頭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特征,以生動和有趣的作業形式取代重復和呆板的作業形式。小學生最喜歡玩游戲,當教師說要玩游戲時,我們會發現他們一下子精神十足。如在學習句型“Where’s…?It’s on/in…”時,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拿掉幾個學生的學習用品,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學生睜開眼睛后,看看有沒有少東西,少了什么,再找一找,說一說不見的東西在哪里。這種化靜為動的作業形式既讓學生學習了新句型,同時也復習了學習用品的單詞。這比單一地拿一樣物品放在某處讓學生說一說有趣多了,也避免了明知故問的尷尬。
2. 書面作業貼近生活化
小學低年級階段側重于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要初步培養學生讀單詞、讀句子和書寫單詞的能力。但在對學生布置書寫作業時,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以免機械重復。同時我們應努力嘗試運用各種方式方法,讓書寫變成一種樂趣。因英語源于生活,所以只要將英語融入生活,便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粘貼生活中的標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英文標簽,把生活中的英文標簽剪下來,按不同的種類,用英漢兩種語言粘貼在一起,這樣不僅使學生復習了單詞,還鍛煉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如在學習家用電器、家具、文具類的單詞后,可讓學生動手制作英文標簽,并貼在相應的物品上。通過這種作業,學生不僅能牢記住生活中常用的、實用的英語,而且能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2)制作生活中的物品。例如學了3B《My family members》這一課后,布置學生根據書本上教給的方法做一本簡易的相冊,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貼上去,在每個人物旁邊為他們注上身份,再用彩色筆裝飾一番。做完之后在班上展示,并向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在圣誕節、新年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自己設計圣誕、新年卡片,并要求用英語寫上祝福語如“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并給以展示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動起手來。
3. 作業布置體現層次性
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決定了作業模式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師要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學習能力的不同設計作業形式,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選擇,使每個學生都能取得成功的喜悅。如進行教學對話后,教師可以設計三種類型的作業:A.模仿錄音,有感情地朗讀或表演對話;B.根據提供的信息替換詞語,并表演對話;C.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類似的情景,創編對話并表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英語程度挑選難易不同的作業。這種作業形式打破了以往單一的作業模式,把作業的選擇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觀需求,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4. 作業評價體現發展性
在設計作業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完成作業后對它的評價。作業的評價重在幫助學生發展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作為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思想。
(1)評價要有藝術化。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和他們的學習成果,并善于發現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激勵評價。當學生的作業按時完成了,畫上一個笑臉,寫上:Great!Good!wonderful!有的學生作業令人賞心悅目,可敲上一個漂亮的小圖章,增添更濃厚的作業文化氣息。
(2)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對于分層布置的作業,采用分層評價。對好中差作業的評價不按一個標準,對學困生適當放松要求,對優等生相對提高要求。在完成作業的時間上,對中差生可松些,對優生可緊些。只要學生完成了其相應層次的作業,便可以得到肯定。只要作業認真做了,作業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不能忽略,都應及時給予表揚,并鼓勵學生朝這個方向發展。當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時,便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
(3)評價要有多向性。傳統的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因此教師應讓這種單一的評價形式趨于多向性,讓學生也參與到作業的評價中去。要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多向評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英語作業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生活性,要面向全體學生,能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通過作業練習獲得能力的提高。
(吳江市橫扇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