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大潮中,為了使學生自主地、探索性地、研究性地學習,通過新課改,以力求學生更好、更多、更完善地掌握知識,得到全面發展。隨著省廳“五嚴”規定的實施,教師們又面臨一大考驗:如何高效地運用課堂短短45分鐘時間,如何在最少的時間內尋求最大的實質性的學習成效?這個考驗,在數學教師的眼中又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為嚴峻。眾所周知,要學好數學就要多思考,多練習,學生們才能較好地掌握解題技巧,將數學方法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之中。新課程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給教師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學生的時間越來越多。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科學安排適度的練習的同時,讓數學課堂教學產生巨大的魅力,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去主動學習、主動探討,以求得更高的學習效率。
一、發揮數學的娛樂魅力
數學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在初中數學知識中,很多章節的教學都可以有機地轉化成小游戲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獲得和鞏固。例如,在七年級上冊中的有關于相反數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邀請學生表演:請身高相近的同座學生表演,老師作為原點(參照點),以黑板前老師走道為一條直線,向教室門一面為正方向,以一步長為一個單位長度(復習回顧數軸的知識),一學生任意報一數,一學生站到相應位置,一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站到另一邊相應位置(相反數所在位置)。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隨時改變位置,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明確每一組數與原點的距離相等。課后可以讓孩子們組織其他小朋友做游戲,也可在散步時和父母長輩玩一玩,讓學生利用放學后玩的時間進行知識的鞏固、復習。又如在學習完《平行》和《垂直》后,可讓學生們課后玩折紙游戲,以鞏固和加深相關知識:在一張隨意的半透明的白紙上畫一條任意直線,通過折疊的方法畫出它的垂線和平行線。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明白答案可以從自己的手中產生,只要你愿意開動腦筋、勇于嘗試,問題都能解決。
諸如此類的小游戲,教師可以在教材中發掘很多。這些小游戲寓教于樂,充分發揮孩子們好玩的天性,逐步將玩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孩子對玩的興趣轉移到對數學的學習上去。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在與人做游戲的過程中,也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凸顯教師的個人魅力
每個人都樂意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花時間,而現在孩子越來越多地開始厭學,不光學習成績不好的學困生中有厭學的學生,成績優秀的學生也不是全都喜愛學習。學生們覺得學習就是一項任務,并沒有帶入情感,沒有發之內心的去喜歡學習。其實,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就好比是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如果只是一味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刻板嚴謹,雖然很可敬,但無情趣,臺下的觀眾也不會產生共鳴的。因此,教師只有運用生動、得體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有可能營造一個和諧、高效地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
我一直覺得初中的數學知識只需要借助小學知識的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和最基本的解題技巧。初一是學生開始初中學習的起點,可以讓學生重新感受數學的美,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愉悅、活潑、不斷有新奇感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為了做到這一點,我盡量將自己個性中樂觀、幽默、直爽的元素帶到課堂教學中去。
首先,在上第一節課時,我先向學生提出老師的要求:(1)進步就是100分;(2)嚴禁抄襲;(3)喜歡提問的孩子;(4)坦白從寬原則。這奇特的開場白讓學生明白,老師不是一個蠻不講理的人,凡事都可以商量,但同時又是有規則需要遵循的。有了這樣的處事基調,每次碰到學生產生問題時,我都站在學生的立場,及時交流和溝通,不讓不良情緒影響學生上課的心情和狀態,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其次,在每節課之前,閉目養身1分鐘~2分鐘,調節自身情緒,盡可能把狀態調整到最佳,以最好的情感基調開始師生互動。同時,每一節課的引入,不照搬課本,一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例如《相反數》《有理數的加法》等的教學由表演游戲展開,《乘方》由動手折紙進入,《從三個方向看》由一副重疊起伏的“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壯觀畫面引領……第三就是“傻人笑語”的作風讓學生們都說上我的課好玩。什么是“傻人”呢?誰是“傻人”?那就得按教學內容要求了。在課堂上,我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方法的“精”“巧”“妙”,有時會主動“扮傻”。例如,在學習科學計數法時,我為了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這種方法的精妙與簡捷,就隨口報了一個很大的數:“兩百億!”然后,讓學生們看著我在黑板上寫一個個零。看著我做機械運動,學生們都覺得有點“傻”。我就趁勢問學生:“為什么覺得傻?有沒有聰明點的方法?”學生們就會說用中文字“億”代替即可。我再問:“300 000 000 000 000怎么辦?”這樣,學生帶著笑意和好奇和我一起進入了本知識點的學習情境。所謂“笑語”就是指幽默的語言和有趣的例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就是要及時地調動學生的情緒,適度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轉化學生的消極情緒,讓學生覺得上課不是受苦受難,時不時會有驚喜。積極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心情舒暢,學習的興趣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學習變得更加主動。
教師作為“學科帶頭人”,是引領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其個人的魅力在學生眼里就等同于該學科的魅力,而教師的魅力又需要將學科的魅力滲透其中,將學生的目光最終指向學科學習,這才是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所在。所以,教師既要不斷地提高完善自己,對學科知識要了如指掌,用言傳身教讓學生對教師的學科能力信服,又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讓學生的學習氛圍更輕松、更愉悅,從而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增進教師與學生的進一步交流,使得學生在認可、接受和喜歡教師的同時,更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喜歡數學、喜歡學習,最終使教師的教學更加有效。
(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