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在面對一場世界性的教育大轉型背景下,立足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現存的一些問題,著眼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這一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闡明了要變講授型教學模式為探究型教學模式(即:“111.6”課堂教學模式)這一基本立場。
關鍵詞:講授型教學模式;探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設計
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學生自我主動建構的過程。本文就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活動者、思考著和探究者,從根本上建構起能夠有效激發中職生學習積極性的“111.6”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一、兩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之比較
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和新穎的探究型教學模式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體現差異:
1. 教學理念不同
講授型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教的好壞,是教學的關鍵,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探究型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一教育理論的落實,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人、合作者、好幫手。
2. 教學形式不同
講授型教學模式采取教師以教材、教案為主,“滿堂灌”的形式來教學。探究型教學模式采取的是“111.6”課堂模式上課,目標指引,學案導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展示成果,共同成長,創設充滿生機、充滿激情的課堂。所謂“111.6”教學模式的內容是:一個學案,一個課堂設計,一個課后反思,六個教學環節,實施整體推進。
3. 教師要做的事不同
講授型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依靠“教案”教學,以講為主,闡述知識點來向學生傳輸知識。而探究型教學模式下:(1)向每個學生提供一份“學案”。每節課要根據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一份學習方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法指導、學習過程、自測題、知識拓展、探究活動,學習反思等。(2)準備一份課堂設計。課堂設計是解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設計規劃。在此要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教師“主角”向學生“主角”轉變;二是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理念轉變。所有教學環節都必須圍繞實現既定的目標而科學安排,具體包括:課堂環節、時間的分配、每個環節的操作方法、每個環節需要強調的知識點與技能項目。(3)一份反思。每節課后教師要及時反思,反思在上節課中的得與失及改進措施。(4)上課操作步驟:A.導入。多媒體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等,總之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B.出示目標,明確任務。C.學案導學,自主學習。D.小組研討,幫教傳帶。E.成果展示,教師點撥。F.檢測反饋,學生反思。
4. 學生要做的事不同
講授型教學模式下學生要做的只是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就可以了。而探究型教學模式下學生要做以下事情:(1)預習課文,記錄疑難。(2)按學案目標,自主學習。(3)與人研討,解疑釋難。(4)小組交流,敢于與他人分享學習過程的快樂與學習成果的喜悅。(5)接受檢測,把握自我。(6)堅持反思,不斷提高。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詳細對比,不難發現,探究型教學模式(即“111.6”教學模式)更能體現以人為本,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更能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所以,“111.6”探究型教學模式是我們改革的方向。
二、實踐“111.6”教學模式改革帶來的驚人變化
1. 學生課堂變化
相比傳統講授型教學模式下,學生吵鬧、睡覺現象少了,比學習、比表現的現象多了。學案發下來學生先是自學,后是求助,再是交流,最后是展示,每次課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學習目標。
2. 學生課下變得文明儒雅
由于學生喜歡上了這種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對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自信心有了提高,心思自然會越來越少的放在吵架、打架上;也不會自暴自棄的、隨心所欲的亂扔果皮紙屑,漠視別人的友好和善意了。
3. 幾組數據的啟示
流失率由原來的10%到現在的5%,考試成績優秀率由原來的5%到現在的15%,及格率由原來的35%到現在的75%。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4. 教師的成長
教師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變得越來越有激情,越來越喜歡學生、喜歡課堂、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每天都在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編寫每一份學案,上好每一節課。
一個好教師,不是自己能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讓學生進入一個主動琢磨的學習狀態。問題是,怎么才能開啟學生的主動琢磨呢?我認為,構建“111.6”這種探究型教學模式是最為關鍵的一環。
參考文獻:
[1]王宏甲.中國新教育風暴[M].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