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用器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器樂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曲目,例如《閃爍的小星星》《親親茉莉花》等抒發濃郁生活氛圍的曲目,讓學生吹得愉快,吹得富有情味,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趣味。
在學生學習一些通俗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民族民歌,并讓學生吹奏民歌,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演奏能力,促進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當學生努力取得的成績獲得老師的夸贊的時候,學生是非常高興的,會收獲成功感、滿足感、勝利感、幸福感,收獲學習的信心。學生也可以在一些樂器練習中實現突破,在實際示范中獲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學生增加對民族器樂的理解,就能更大程度上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實現教學效果的深入提高,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變難為易
音樂教學不能只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識譜的能力。教師要充分運用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學生識譜的能力,因為學生不會識譜,就缺少了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能力,會感到音樂課非常枯燥,沒有情味,因而不喜歡音樂課。學生如果接觸到的是枯燥的音樂,就會對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失去理解,減少音樂作品的熏陶力和感染力。
為了提高學生喜歡音樂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教師需要打破學生練習節奏、識別歌譜、學會唱歌的過程,先實現歌曲的演唱,然后記憶歌譜,再進行教學。學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如果學生能夠多聽幾遍,就能學會新歌。學生掌握了音樂旋律的記憶,就能記憶歌譜,這些對歌曲難點的突破就在自然而然之中很自然地實現了。學生理解了節奏的概念,就能夠淺顯容易地唱懂歌曲,并能讓他們以理解和記憶的方式實現音樂作品的學唱突破。這樣,學生就會敲打音樂節奏,學會模仿各種節奏下的各種形象的聲音,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實現音樂學習的不斷超越。學生在趣味音樂學習中,再深入感受人們生活的真實場景,人人會參與,就實現了各自的融會貫通。因此,音樂趣味教法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難度,提高了音樂作品的神奇魅力,實現了學生學習和記憶的超越,體現了音樂作品的超凡感染力的熏染,提高了學生音樂學習的教學效果。
三、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思考,激發興趣
在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問題,讓學生在欣賞中找尋答案,并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實現音樂作品的影響浸漬到他們的心靈中去。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實現課堂音樂氛圍的活躍;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并請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到教室前面來進行講解。這樣,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實現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現在的生活情境中來進行愛國主義的宣傳與教育。學生真正進入到學習生活中來,會更加珍惜寶貴時光,更加努力地學習,能更好地為報效祖國而成長為社會的人才。
例如,學生在學習《黃水謠》這首音樂作品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前后對比的方法來告訴學生,要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只有國家足夠強大,這樣才能不受到欺負,如果落后,那就會受到打擊。因此,我們一定要確立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的信念和決心。
四、培養創造才能,讓學生在趣味教學中不斷突破
學生的創造產生于實踐,創新產生的基礎也是實踐。所以學生在音樂課當中應該充分體現自我,看到自我價值,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學習了民族歌曲以后,教師要讓學生根據音樂曲目的節奏特點,最大程度上實現音樂創編上的突破。例如,學生在學習一段音樂節奏的學習后,再填上一段旋律,實現成為音樂作曲家的小小嘗試,就能夠摸索到音樂教學的本質,實現對音樂學習潛能的超越和挖掘,充分全面地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才能。
再如教師在教學《采茶舞》的時候,要實現舞蹈動作的創編,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展現學生特長,實現學生舞蹈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為演繹歌曲而采取策略,實現歌曲風格的再現和歌曲內容的超越。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學生的創作才能得到熏陶,學生的創作靈感才能得到生長。
因此,教師要優化初中音樂素質教育的質量,實現初中音樂教師的能力突破,實現音樂趣味教學的全面質量提升。
(南通市易家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