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險導向審計在高校物資采購審計業務中的運用是高校內審部門防范采購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的發展趨勢。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剖析了在高校物資采購審計中以風險為導向的意義,結合風險和重要性探討高校物資采購審計模式的選擇,并從物資采購風險因素入手,重點闡述了物資采購審計的重要風險控制點及審計策略。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高校;物資采購
高校物資采購具體包括采購教學科研設備、行政設備、圖書教材資料、后勤生活物資、其他各類用品用具等。高校物資采購支出是高校辦學開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利益的驅動下,部分物資采購可能存在高估預算、暗箱操作、收受回扣、變相折讓、貪污受賄等現象。在物資采購審計中以分析和評估采購過程的重要風險為導向,綜合考慮高校內外環境因素對采購流程的影響,進而制定審計策略和采用積極有效的審計程序,提高物資采購質量,降低采購成本,維護高校的合法權益,促進高校價值的增加及目標的實現。
一、在高校物資采購審計中運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意義
在高校物資采購審計中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有利于提高審計效率,實現審計增值。各高校普遍存在審計人員不足的情況。風險導向審計有助于將審計資源合理的分配到高風險領域,集中力量審計薄弱環節,提高審計效率,改善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二是有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面轉型和發展。內部審計工作要實現從傳統財務審計為主、轉向財務審計與管理審計并重發展,就要求每個審計人員都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在物資采購審計中同樣要從全局出發、從客觀角度對物資采購風險進行識別。
二、高校物資采購審計模式的選擇
高校物資采購審計主要包括審計物資采購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采購計價、采購合同、采購招標、供貨商選擇、物資驗收、物資保管、結算付款以及物資采購期后事項等。高校物資采購審計主要采取項目管理式審計和過程參與式審計兩種模式。項目管理式審計是有重點、有目的地將某物資采購部門、環節或物資品種納入年度審計計價,形成為特定審計項目,并實施相應審計程序的審計模式。采購規模較大、年采購金額較大的高校適合采用該模式。過程參與式審計是由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參與監督物資采購的全過程或者部分重要過程,實現物資采購審計的日常化。一般認為這種模式適合采購規模不大的高校。筆者認為,不能斷然割裂這兩種審計模式,將其絕對化,高校內審部門可根據風險和重要性,綜合運用兩種模式,發揮采購審計的最大效益。可將采購次數頻繁、采購價格較高、采購價格變化頻繁、質量問題突出、內部控制薄弱、出現錯弊概率較高和采購數量較大的環節或物資類別納入項目管理式審計;在審計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對風險和重要性一般的采購,可以采取過程參與式審計,但內審部門要注意做到參與其中而不能代替決策、介入控制而不能包辦采購,以避免審計風險;對風險和重要性較低采購,可要求在審計部門備案以供抽查即可。
三、物資采購風險因素
高校物資采購風險因素分為外因性風險和內因性風險。外因性風險源于外部環境,主要來自供應商和不可控風險因素,主要有合同欺詐風險、違約風險、貨物質量風險、意外風險等。內因性風險源于高校內部物資采購流程中各個職能部門,往往與經辦人管理水平不高、或責任心不強、或假公濟私有關。主要有采購計劃風險、采購價格風險、采購方式管理風險、采購合同風險、采購質量風險和物資驗收風險等。一般情況下,物資采購審計中的風險隨著采購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物資采購審計的重要風險控制點及審計策略
物資采購過程中運用風險導向審計,就要對可控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物資采購審計可以將預算制定、供應商選擇、合同簽訂、物資驗收四個重要風險控制點作為審計切入點。
(一)預算制定審計
預算制定審計是對采購計劃中的采購數量、價格、質量、采購方式等的真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進行審計,或對采購價格申報材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規范性等進行審計。該控制環節主要關注采購計劃風險和采購價格風險,具體包括采購計劃程序失控、采購計劃依據不當、無計劃或超計劃采購、采購計劃執行不徹底、采購計劃與其他計劃不協調、價格標準失控、價格信息系統無效和低效、采購效率降低、價格審查形式化和串通作弊風險等。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審查:物資采購部門是否根據所需物資的數量、品種規格、質量技術標準、價格、供應時間的長短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后,制定出采購計劃;采購價格來源渠道是否正規,價格測算是否合理等。在過程參與式審計中,這是物資采購審計監督的第一個關口,是一種事前審計,通過這一控制點審計,擠掉采購計劃的“水分”,避免不合理的采購行為。在項目管理式審計中,監督采購計劃和定價,可以弱化采購相關人員的機會主義傾向,使采購行為從源頭就趨于理化、規范化。
(二)供應商選擇審計
供應商選擇審計是對采購方式的合理性和供應商選擇過程的規范性進行審計。該控制環節主要關注采購方式管理風險和來自供應商的外部風險。采購方式可以采取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等。在審計時,內審人員要運用經驗知識來進行具體分析判斷,審查采購方式的選擇是否得當以及供應商選擇過程的操作規范性。對于公開招標的采購,重點審查招標文件是否存在漏項、表達不清、責任不明、與政策法規相悖、排斥潛在投標人等問題;關注有無招標者預先內定中標者或向投標者泄露標底,以及評標過程中有無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等違規行為;同時要注意投標人之間的信息傳遞,防止“串標”、“圍標”。采購方式和供應商的選擇過程容易滋生腐敗、產生舞弊,審計部門要重視該控制環節。
(三)合同審計
合同審計是對物資采購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所進行的審計。該控制環節主要關注的風險領域具體包括合同欺詐風險、合同無效風險、合同條款不利風險、合同違約風險和合同檔案管理風險等。審計人員要從合同的簽訂程序、合同內容和合同檔案管理等方面重點關注以上重大風險因素:物資采購合同的簽訂程序是否合法、規范,相關部門是否根據組織授權進行審批;物資采購合同是否包含合同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和結算方式、運輸方式、技術要求、履約期限、履約地點、驗收方法、售后服務和質保期限、違約責任等條款;投標文件中的優惠條款是否逐條在合同中落實;雙方意見表達是否明確,有無意思理解上的偏差,合同中有無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措辭;雙方權利和義務是否明確而且對等;合同檔案管理是否規范、完整。
(四)物資驗收審計
物資驗收審計是指對物資驗收業務執行情況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所進行的審查和評價。該控制環節主要關注的風險領域包括采購方式和供貨商改變、品種規格差異、價格失控、質量檢驗失控、計量不實等風險。審計人員應從下列幾個方面重點關注物資采購驗收中的重大風險:物資驗收程序是否合法、規范,手續是否完備,驗收人員須是否包括了資產與設備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和有關專家;物資的數量、質量、單價、品種、規格、型號、供貨單位等是否與合同一致;是否建立物資數量、質量問題信息反饋制度和處理機制;是否向財務部門提交采購計劃、采購合同和驗收報告。
參考文獻:
[1]任立君.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管理審計探討[J].財會研究,2010(10):56-58.
[2]黃亮等.高校物資采購審計戰略化管理思考[J].財會通訊,2009(6):97-98.
作者簡介:曾曉璇(1977-),女,廣東揭陽人,廣東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審計。